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研究干电池中性电解液中常见的五种金属杂质在溶液PH值变化时对锌负极自放电的影响。找出了单一杂质及混合杂质存在于溶液时,使锌负极自放电小至允许情况的上限值。得出了一定量铅杂质的存在可起到缓蚀作用的结论。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了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本文结论可为轻工业部制定电解液纯度标准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用三正辛胺与碘甲烷在室温下反应,先得到三正辛基甲基碘化铵,再与氯化银进行卤素交换反应生成三正辛基甲基氯化铵,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得到了预期的产物,产品最终收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对甲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方法,研究了对甲基氯苄与三甲胺水溶液在不同的配比、温度、时间以及溶剂和催化剂加入的条件下的反应结果,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反应,PBA的收率可达到95%,纯度≥99.8%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脉冲电镀和低温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锡铜锌氧合金;采用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X射线粉末衍射、电镜、能谱等现代技术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与制备条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铜膜上电镀锡层与电镀锌层均用时2min时,制备的样品以100mA/g的电流在1.7~0.01V充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为525mAh/g.30循环的库仑效率均高于90%,这对于寻找匹配的正极材料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的聚合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 80、OP 10为乳化剂,K2S2O8、Na2S2O4、V 044为引发剂,以汽油为分散介质,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共聚物,并且用粒度分布仪及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随乳化剂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乳胶粒子大小受引发剂、乳化剂、交联剂的加量及放置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将经过熔炼、锻造、打磨和抛光的金属Ni、Cu、Sn、In、Ti作为Zn负极的基底,制备了水系Zn离子电池。运用XRD、SEM、原位光学显微镜和电化学表征技术,分析了不同基底上的析氢速率、Zn在不同基底上的沉积/溶解行为、电偶腐蚀程度以及循环性能。结果表明,Sn和In不仅能够抑制Zn与基底之间引起的副反应,而且具有优异的亲Zn性能,但Zn在Sn基底表面沉积的形貌受Sn晶面的影响较大,In更适宜用作Zn负极的基底。 相似文献
7.
为合成性能良好的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钴,用硫酸钴作为钴源,氢氧化钠做沉淀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粒度均匀的四氧化三钴颗粒;对钴盐浓度、PVP用量和煅烧温度等参数进行考查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钴盐浓度为0.5mol/L,PVP用为50%(质量分数)时,可获得分散均匀,形貌良好的氢氧化钴颗粒;在煅烧温度为700℃时,可以获得纯净的粒径为3μm左右的片状四氧化三钴晶体颗粒.充放电实验表明,该材料在2V附近有放电平台,首次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 500mAh/g,且在循环15次后,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盐酸多巴胺为N、C源,高温固相法合成N掺杂C包覆Li2ZnTi3O8@C?N负极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发现,部分Ti4+被还原为Ti3+,达到了包覆和掺杂共同改性的目的。该方法有利于提高离子扩散系数和降低电荷转移电阻。在电流密度为0.5、1.0、1.5、2.0、2.5、3.0 A/g时,Li2ZnTi3O8@C?N?2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超过240.0、220.0、210.0、200.0、190.0、180.0 mA h/g。还研究了N掺杂C包覆Li2ZnTi3O8复合材料的低温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0 ℃时该样品的放电比容量远高于未改性的Li2ZnTi3O8负极材料;电流密度为0.2 A/g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2.5 mA h/g,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41.7 mA h/g;在电流密度为1.0 A/g、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依然有147.4 mA h/g。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锡合金负极薄膜材料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锡薄膜,通过改变沉积条件,制得三种不同厚度和结构的锡合金负极材料.运用XRD、SEM、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多种方法对电极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研究表明:沉积时间为10min的锡薄膜负极材料具有四方晶系结构,其表面由尺寸在4μm左右的合金颗粒构成,颗粒有大小均匀的孔洞结构,增加了电极的比表面积.该锡薄膜电极具有较高的容量,在0.01~1.00V电压区间内,电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85.7mAh/g,循环100周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460mAh/g以上. 相似文献
10.
锌溴电池因其低成本、长寿命的特点而适用于分布式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本文对锌溴电池的电池结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分析了不同电池结构的优劣,详细比较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以及不同电极材料在改善电解液电导率、抑制锌枝晶生成、减少自放电和电池充放电性能方面的差异。通过对锌溴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充放电效率的对比,探讨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及电极材料在锌溴电池中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采用静态无膜锌溴电池是克服传统锌溴液流电池体积庞大、成本高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技术仍无法完全避免其自放电过程和锌枝晶的形成,因此优化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和开发性能优异的电解液添加剂是未来静态无膜锌溴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从水溶液中生长出了(NH2CH2COOH)2ZnCl2.2 H2O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分子量Mr=322.44,晶胞参数a=1.444 9(2)nm,b=0.692 00(10)nm,c=1.297 0(2)nm,β=117.890(10)°,V=1.146 2(3)nm3,Z=4,Dc=1.869 g.cm-3,F(000)=656,μ=2.619 mm-1。ZnCl2(C2H5NO2)2基团通过N—H…O氢键连接,形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水分子内部的氢键连接构成了一个三维的空间网络结构。红外光谱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便携式电子电气设备的发展, 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储锂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等有了更高的
要求。石墨作为目前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有着成本低、性能稳定、环境友好等优点, 但同时也存
在比容量低、石墨片层剥落削减使用寿命等缺点, 不足以满足新一代高能量新能源设备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学者们在对以石墨为主导的负极进行改性的同时, 也探索着硅基、锡基、过渡态金属化合物等大容量、高性能
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在高能球磨法的基础上, 综述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储锂材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
展, 提出高能球磨法在改性锂离子电池负极储锂材料领域的应用建议, 并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进
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HNO3介质中,偏酸性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C3H6O溶液,利用电位滴定测定铜电解液中的水溶氯,试验发现,此方法加大了电位的突变值,使得滴定终点显著。通过相应的对比实验和加标回收试验的验证,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7.37%,回收率为98.4%~101.7%,结果准确、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废旧棉纺织品在氯化锌溶液和溴化锂溶液中的溶解工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氯化锌更适合于溶解纤维素.该发现对于盐溶液溶解纤维素和回收废旧棉纺织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苯甲酰氯在283K下与氯气反应生成间氯苯甲酰氯的氯化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为一级连串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k1和k2分别为000626min-1和000110min-1。 相似文献
18.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来源广泛,并且金属铝的安全性高,在离子电池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铝金属在离子电池中具有如此诱人的优势,但铝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稳定性以及所使用的电解液安全性和成本依然制约其发展.对铝离子电池的最新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探讨其作为新型储能体系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从正极材料、电解液及铝金属负极3个方面对近期的铝离子电池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为开展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铝离子电池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19.
电化学除盐中混凝土内氯离子的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电化学除盐过程中混凝土内Cl-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单位通电量作用下氯离子的驱除效率提出了电化学除盐能效比的定义。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内氯离子呈上凸曲线分布,即除盐后钢筋周围与辅助阳极附近的混凝土中Cl-浓度较低,而中部混凝土中Cl-浓度较高;电化学除盐能效比的分析发现,电化学除盐的前期,电流密度愈大,除盐能效比愈高;电化学除盐的后期,电流密度愈小,除盐能效比愈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