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目的是探寻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过程相关酵母菌群的变化规律。研究共分离到123株酵母菌,其中2009年分离到71株,2010年分离到52株。经菌落形态鉴别,培养基培养进行初步分类,共获得10种培养类型,其中有5种培养类型重复出现于2个年份。进一步采用5.8S rDNA-ITS区域RFLP分析法,从分子水平区分为9种类型。再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分属于7个属的8种酵母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Hanseniaspora uvarum、Hanseniaspora vineae、Rhodotorula mucilaginosa、Pichia caribbica、Cryptococcus flavescenss、Candida zemplinina及Saccharomyce cerevisiae。酵母属(Saccharomyce)酵母是自然发酵中后期的主导菌,发酵前期主要是非酵母属酵母。  相似文献   

2.
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梅鹿辄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到的98株酵母菌进行初步鉴定,进而对代表性的菌株进行5.8S rDNA-ITS区PCR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98株酵母菌属于3属3个种,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3种酵母菌分别占分离自该葡萄品种总酵母菌株的80.61%、13.26%、6.13%.在自然发酵的初期和中期,酵母菌的比例因是否添加SO2而有所差异,但发酵末期均以S.cerevisiae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3.
东北山葡萄酒自然发酵酵母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东北山葡萄酒产区山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到132株葡萄酒相关酵母,通过WL培养基(Wallerstein Laboratory Nutrient Agar)培养得到5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对其中的44株进行5.8S-ITS rRNA基因的RFLP分析,得到19种酶切图谱,表现了东北山葡萄酒产区葡萄酒相关酵母的多样性。其中以酶切类型6为代表的菌株为Dekkera anomala,是山葡萄浆果表面的主要种,以酶切类型19为代表的菌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聚类分析共得到了5个遗传聚类群且与WL培养基初步分类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雷  李梓  王军   《中国食品学报》2010,10(2):131-137
目的:筛选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对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葡萄自然发酵期间酵母菌群的变化.方法:利用WL培养基,对分离自吉林松源的"双红"、"双优"、"赤霞珠"和"黑塞比尔"4个葡萄品种自然发酵液的245株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中的120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利用WL培养基可将245株酵母分为6个营养类型.结合酵母菌菌株5.8S-ITS区域的RFLP分析,4个葡萄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共有5种酵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粘红酵(Rhodutorula glutinis)、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和假丝酵母属的Candida sorbosa.结论: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双优"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5.
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对葡萄酒的感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不同培养基对样品中的酵母菌、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梯度稀释法、划线纯化总共分离纯化得到酵母菌4株、细菌7株,对分离得到的酵母菌和细菌进行基因组DNA提取获得模板,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酵母菌的5.8S r RNA-ITS片段和细菌的16S r RNA片段,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酵母菌经鉴定为Torulaspora delbrueckii、Pichia caribbica,细菌经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p.、Bacillus licheniformis、Bacillus stratosphericus、Bacillus thuringiensis。  相似文献   

6.
蛇龙珠自然发酵过程酵母菌的种类和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蛇龙珠Carbernet Gernischet葡萄酒自然发酵不同阶段分离的94株酵母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属于4个属5个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warum、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和假丝酵母Cwtdidazemplinin,分别占分离总茵株的68%、1.06%、6.38%、19.15%、5.41%.  相似文献   

7.
黑比诺葡萄接种发酵过程酵母菌的变化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和Interdella指纹图谱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对接种工业酵母RC212的黑比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分离的63株酵母进行种类区分与鉴定,并对其中的49株酿酒酵母单菌落进行菌株区分,以监控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类和动态变化,明确工业酵母是否主导发酵过程,探讨野生酿酒酵母与工业酵母之间的竞争性,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得4种不同培养类型的酵母菌,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红冬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qinosa)和酿酒酵母(Soccharomyces cerevisiae).用Interdelta指纹图谱将酿酒酵母区分为3种基因型,包括2种野生酿酒酵母和已接种的工业酵母RC212.工业酵母在发酵初、中、后期分别占酿酒酵母的6.25%、18.75%、100%.工业酵母在发酵末期才成为发酵优势菌,野生酿酒酵母在发酵初期和中期都位据优势地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刺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省怀化市的含糖量为15.8%的刺葡萄(V.davidii Foex)为酿酒原料,利用刺葡萄上的野生酵母发酵.试验表明,在25℃下自然发酵彻底,酒精度达到7.80%vol,干浸出物含量也达到最高值,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刺葡萄上的野生酵母群落中具有抗SO2能力较强的茵种;抗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较少,但通过前期发酵的培养,再加糖发酵可以得到14.2%vol的刺葡萄酒.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自然发酵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铜峡、红寺堡及银川3个子产区自然和接种发酵的赤霞珠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并采用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子产区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酯类和醇类为主.银川产区挥发性...  相似文献   

10.
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酿酒酵母筛选及其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孟加拉红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烟台产区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醪液中的酵母菌,并经WL培养基鉴定获得9株酿酒酵母。酿酒酵母经发酵性能和耐受能力(酒精度、SO2、酸、高糖)测定,选育3株酵母用于酿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结果显示,菌株YCF2的发酵指标较好,部分指标优于商品化酿酒酵母,具备工业化发酵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WL营养培养基鉴定葡萄酒中的相关酵母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WL营养培养基对自然发酵前、中、后期出现的酵母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类鉴定。产膜的假丝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及酿酒酵母在自然发酵初期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来自葡萄浆果表面;发酵中期主要为毕赤氏酵母;后期则全部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WL营养培养基对于监测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变化十分有力,可以作为葡萄酒相关酵母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两种酿酒酵母进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试验,酒精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均大于葡萄汁总酸含量;葡萄汁和发酵液中共检测出68种香气物质。相比于葡萄汁,酵母LA-DE和LA-PE发酵时发酵液中醇类、酯类、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醛类物质逐渐减少;其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显著,发酵结束时分别为22.79 mg/L和14.57 mg/L。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在前3 d变化较为明显,两种酵母发酵液在第1天、第3天、第9天香气物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鉴定的7株酵母菌的SO2、酒精、高糖、酸性及温度耐受性能进行发酵研究,获得了葡萄酒最适发酵菌株Y6和Y19,以工业菌株D-254为参照进行连续混合发酵试验,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为前期添加菌株Y6,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54h;后期添加菌株Y19,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20h,酵母总添加量为0.08%,添加比例Y6/Y19为1∶3。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选用2种商业非酿酒酵母(编号为CT10、PL09)分别与3种商业酿酒酵母(编号为MST、CEC01、F33)以1∶1混合顺序发酵,得到赤霞珠葡萄干红葡萄酒样(编号为CM、CC、CF、PM、PC、PF),并分析各酒样的理化指标、颜色参数、酚类物质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相比,混菌发酵将发酵期延缓了2~3 d,总酸、干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3.20%~7.75%和0.20%~3.47%,且提升总色素、聚合色素的稳定性,并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其中酒样CM、PF中单宁、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升2.30%、17.74%、44.68%,50.96%、19.02%、15.34%;酒样CM总花色苷含量提升22.90%,而酒样PF降低31.25%;酒样CM、PF香气复杂,口感圆润饱满,感官评分均为“优秀”,分别比对照提高35.81%、22.23%。综上,添加非酿酒酵母混菌发酵有助于提升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高糖度葡萄汁(总糖为286.2 g/L)为发酵原料,对比酵母源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的不同添加时期对葡萄酒酵母酒精发酵速度、乙酸产量、最终酒精度及葡萄糖、果糖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进行1/3时同时添加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各200 mg/L),或在酒精发酵进行1/3时添加有机氮FN502(200 mg/L),进行2/3时添加酵母细胞壁CW101(200 mg/L),对葡萄酒酵母的酒精发酵速度及果糖消耗促进作用均高于对照及二者分别单独使用,最终酒精度均为16.9%vol,总残糖分别为1.50 g/L和1.58 g/L。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的添加均可显著降低乙酸的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WL形态学归类分析和5.8S-ITS rDNA PCR-RFLP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我国2个主要产区所产白葡萄品种霞多丽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种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霞多丽葡萄发酵液中分离到7个酵母菌种,不同产区霞多丽发酵液中分布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别,但在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发酵液中酵母多样性,从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广夏、立兰、银川和红寺堡)葡萄自然发酵的不同阶段分离酵母菌,并采用WL培养基与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16株酵母,经鉴定被归为6个属9个种,其中在各产区均分离到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andida zemplinin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立兰、银川和红寺堡均分离到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在红寺堡还分离到加利福尼亚假丝酵母(Candida californica)和伽状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is);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仅存在于立兰和银川;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仅存在于银川。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发酵汁中酵母的多样性分析不仅为该产区酵母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也将为其他产区酵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