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芳  张建  杨林华  周和治 《中国酿造》2012,31(4):130-133
对诱变过的产胆固醇氧化酶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 X534)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其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大豆粉2%,MgSO4.7H2O 0.1%,MnSO40.02%,土豆汁30%,K2HPO4.3H2O 0.4%,Tween-80 0.1%。确定最适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为8,接种量8%,装液量16%,摇瓶转速180r/min,培养温度34℃,发酵时间50h。优化之后胆固醇氧化酶活达到400U/L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倍。  相似文献   

2.
短杆菌属产胆固醇氧化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是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对其进行底物诱导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其最适培养基为蔗糖0.3%,酵母膏0.2%,蛋白胨0.3%,牛肉膏0.3%,K2HPO4 0.1%,MgSO4 0.05%,pH6.8。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24℃培养20h,通气量为50mL培养基/250mL三角瓶,200r/min。结果表明,胆固醇氧化酶的酶活力可达到2439U/L,比未优化前195U/L提高了12倍。在pH6.5和温度54℃条件下测得酶米氏常数Km值为7.1×10-5 mol/L。  相似文献   

3.
从富含胆固醇环境的土壤等中进行采样,经富集培养后,以胆固醇为单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不同形态的5株菌株。挑选产酶量最高的一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属于季也蒙毕赤酵母属(P.guilliermondii)。其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0.7%,酵母膏1.5%,胆固醇0.2%,吐温801%;理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7.5,37℃条件下培养,装液量为75mL于250mL三角瓶中。优化发酵条件后产酶量达到3501U/L,比发酵前提高了1.5倍。  相似文献   

4.
Brevibacterium sp.可以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实验中对该菌种进行了底物诱导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确定其最适培养基为(%):蔗糖0.3,酵母膏0.2,蛋白胨0.3,牛内膏0.3,K_2PO_4 0.1,MgSO_4 0.05,pH6.8。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24℃培养20h,通气量为50mL 培养基/250mL 三角瓶,200r/min。在最适培养基及最适条件下,胆固醇氧化酶的酶活力可达到24.01U/mg,比未优化前1.71U/mg 提高了14倍。该酶具有较强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适 pH 为6.5,最适温度为54℃。在最适 pH 和温度条件下测得该酶 km 值为7.1 ×10~(-5)mol/L。  相似文献   

5.
降胆固醇霉菌TS406的鉴定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形态特征为依据,对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的霉菌TS406菌株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以胆固醇氧化酶活性和胆固醇降解率为指标,确定该菌株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氮源及其比例,并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霉菌TS406属于青霉属真菌,其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氮源分别是淀粉和酵母粉,两者在培养基中的最适浓度均为1.5g/L。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是:培养液的初始pH为6.5,培养温度为28℃,接种量为3%,装液量为30mL/250L,胆固醇氧化酶的活性可以达到1420U/L,发酵培养2d后胆固醇的降解率为91.2%。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浮游球衣菌S9产铁氧化酶的发酵条件,并探讨了铁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菌株S9的最适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柠檬酸铁铵1.0%,NH4Cl 0.1%,K2HPO4 0.05%,MgSO4·7H2O 0.05%,CaCl2·6H2O 0.01%;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初始pH7.0,培养温度30 ℃,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84 h。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菌株S9的铁氧化率可达75.25%,与未优化前相比,提高了42.28%。所产铁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为7.5,Mg2+、K+、Na+对酶的活性具有增强作用,Pb2+、Ag+会抑制酶的部分活性,且Mn2+、Zn2+对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最适培养基和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对铁氧化酶在给排水工程及其分离纯化和活性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Pseudomonadaceae sp.可以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本文对Pseudomonadaceae sp.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及产物的初步分离。确定其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后胆固醇氧化酶的酶活力可达1691.72U/L,比优化前839.35U/L有较大提高。经过(NH4)2SO4沉淀及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初步纯化后酶比活力达24.95U/mg,纯化倍数为9.18。  相似文献   

8.
用胆固醇氧化酶指示平板和测定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方法对干酪乳杆菌21008是否具有产生胆固醇氧化酶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添加胆固醇的MRS培养基和蛋黄对菌株降胆固醇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干酪乳杆菌能产生胆固醇氧化酶类似物,并且测得胞内酶活为302.7U/L,但没有胞外酶。菌株使MRS-CHO培养基中的胆固醇降低69.5%,主要是通过菌体细胞吸收、转化作用;而在蛋黄中发酵,优化条件下:V蛋黄∶V水=2∶1,接种量8%,发酵30h,胆固醇降低16.82%,pH降为5.57。  相似文献   

9.
以选育的土生拉乌尔菌(Y20)为生产菌株,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发酵条件对乳糖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条件对乳糖氧化酶活性影响次序:初始p H发酵时间接种体积分数发酵温度。响应面分析优化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时间25 h,发酵温度28℃,初始p H 7.2,接种体积分数2%。最优发酵条件下乳糖氧化酶的实际酶活可达78.36 U/g,与预测的酶活78.85 U/g接近。  相似文献   

10.
葛飞  龚倩  张慧敏  黄寅  石贝杰  桂琳 《食品工业科技》2014,(17):137-140,146
目的:优化菌株Bacillus cereus SG03在10L发酵罐中产胆固醇氧化酶的工艺条件,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10L发酵罐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培养液起始pH、搅拌速率、溶解氧(DO)浓度对Bacillus cereus SG03产胞外胆固醇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较佳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液起始pH6.8、搅拌速率250r/min、溶解氧(DO)浓度80%。在此基础上,对发酵过程进行了两阶段DO控制,发酵前20h DO控制在90%,然后调整为20%,直至发酵结束。较单一DO控制,最大胞外胆固醇氧化酶产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30.2%和20.0%,达到了1.38U/mL和0.03U/(mL·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黑曲霉中葡萄糖氧化酶的产量。方法紫外诱变法选出产酶优势菌株,优化碳源、氮源、碳酸钙、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黑曲霉发酵液酶活达到6.5 U/mL,比初始酶活提高5倍;单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NaNO3,发酵周期为48 h,培养温度是30℃,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产酶效果最好。结论紫外诱变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黑曲霉中葡萄糖氧化酶的产量。方法紫外诱变法选出产酶优势菌株,优化碳源、氮源、碳酸钙、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黑曲霉发酵液酶活达到6.5U/mL,比初始酶活提高5倍;单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NaNO3,发酵周期为48h,培养温度是30℃,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产酶效果最好。结论紫外诱变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分析应用于短杆菌产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短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的工艺,发现胆固醇添加量及超声处理时间是影响短杆菌产酶最重要的因素。在模拟优化的条件下:胆固醇为4.076g/L,吐温-80为0.2932%(v/v),照射时间为22.361min,COD最大产量1.483U/mL。  相似文献   

14.
15.
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益生菌生产菌株,通过乳酸菌的溶钙圈筛选,耐酸、耐胆盐检测及体外抗氧化和分解胆固醇能力测试进行了菌株的选育;对筛选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牛奶储罐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各项性能优良的菌株,编号为SX68,经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提取物5 g/L,磷酸氢二钾3 g/L,柠檬酸氢二胺4 g/L,乙酸钠5 g/L,葡萄糖30 g/L,吐温-80 1 mL/L,MgSO4·7H2O 0.58 g/L,MnSO4·4H2O 0.25 g/L,pH 6.4;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 6.5,发酵温度35 ℃,接种量20 mL/L,溶氧量<100 mL/L,搅拌转速50 r/min,罐压0.03 MPa。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SX68最高发酵生物量(OD600 nm值)为15.68,活菌数为9.6×1012 CFU/mL,可为其用于益生菌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白酒生产用的己酸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了优化。 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己酸菌的发酵 条件,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法优化了己酸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 33 ℃、接种量5%、装液量50 mL/100 mL、发酵时间11 d。 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乙酸钠1.644 g/100 mL、硫酸铵1.213 g/100 mL、生物 素0.013 g/100 mL、碳酸钙1.0 g/100 mL、磷酸氢二钾0.025 g/100 mL、硫酸镁0.025 g/100 mL、酵母浸粉0.625 g/100 mL、乙醇2.5 mL/100 mL、 对氨基苯甲酸0.062 5 g/100 mL。 在此优化培养工艺下,获得的己酸菌发酵液中己酸产量达18.93 g/L,比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液(7.03 g/L) 提高了169%。  相似文献   

17.
以市售的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为基础,探索出最佳的酶法生产葡萄糖酸钠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2 ℃、转速190 r/min、通风量1 600 m3/h、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4 mL/g,过氧化氢酶添加量在3 mL/g。并从反应进程、最终残糖、过滤时间、脱色效果、结晶产品质量等方面对酶法及黑曲霉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钠工艺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酶法生产葡萄糖酸钠优于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钠。  相似文献   

18.
对假单胞菌B41发酵产果胶酶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桔皮粉20.0g/L,蛋白胨10.0g/L,FeSO40.5g/L,初始pH值5.5。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2h。在此优化条件下,果胶酶活力为739U/mL。  相似文献   

19.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锰氧化酶鞘细菌及研究酶学特性,利用尿素富集培养基、CGY平板及摇瓶复筛从水样中分离产锰氧化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条件及所产锰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锰氧化酶的菌株FM-3,被鉴定为鞘细菌属纤发菌(Leptothrix)。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甘油添加量0.8%,蛋白胨添加量0.15 g/L,吐温-80添加量0.2%,30 ℃ 150 r/min振荡培养72 h,此时发酵液的锰氧化酶活性可达2 977.44 IU/mL。该菌株产锰氧化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0 ℃和7.0,添加一定量的Mg2+对锰氧化酶活性有增强作用,Ca2+、Cu2+对锰氧化酶影响不大,Pb2+、Zn2+、Ag+对锰氧化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