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大学校园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力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大学校园的基本功能就是对知识的传播创造与应用,简而言之即——学习。那么,建设理想的大学学习环境,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学习环境建设的加强,不仅仅是对室内教学空间的要求,也是对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要求。针对高校存在的种种户外学习空间建设有所欠缺的现状,通过分析高校户外学习空间景观环境的特征,结合校园户外学习的具体形式,指出了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环境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最终得出了一些有关户外学习空间营造方面的建议,从而有助于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校园户外学习空间,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养老院高龄老人户外交往活动空间为分析对象,从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出发,通过对成都市内部分养老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探索研究高龄老年人的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中交往行为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以及空间环境对老人交往行为的影响,构建老人户外交往活动所需的生态空间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其健康,因此本文旨在提出有利于诱发身体活动行为的高校户外环境设计策略。结合理论支持、因素构建和调查结果分析,建立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进而推导得出:满足区位便捷的可达性、拓展用户体验的友好性、利用边界空间的灵活性、挖掘地域文化的创新性、创造场地发展的可持续性五点策略,希望能够对校园身体活动促进价值的释放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的需求,并针对现有社区户外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交通系统、交往空间、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户外环境的适老性设计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养老机构户外环境是老年居住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使用率低是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采取行为观察法和图片比选法对一所养老机构的部分用户(n=99)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户外环境使用现状特征以及不同类型使用人群对理想空间的使用偏好特征.使用现状表现出活动成组团、行为类型偏消极、轨迹单一且整体空间利用不足等特点,使用偏好则整体符合舒适性、绿化量、可达性、视野通畅和过渡空间五种特性诉求.通过对两方面使用特征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促进户外环境使用的养老机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捷 《中国园林》2008,24(4):39-42
高校户外空间是形成校园面貌和特色的重要空间,而户外空间承载的各类活动是户外空间设计的基本依据。户外空间的营建应在充分考虑满足校园户外活动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文化审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并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即以相关知识为指导,以科学理性的调查分析为基础,综合解决这些户外空间的问题。使得大学校园户外空间成为满足一定功能活动的、符合特定艺术审美要求的、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载体,形成高校户外空间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使用后评价方法对昆明七彩俊园小区进行调查与研究,运用行为观察法及自由访谈法对小区户外环境和使用者的行为进行记录,通过调查、访谈及行为地图对居民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为将来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和建设,以及使用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发商、设计师、购房者等不同主体方面分析目前居住区在适老化设计方面的问题成因和表现;结合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需求,提出面向适老化的户外环境设计原则,及关于户外环境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户外设施及园林要素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典型漂族老人聚集城市——上海市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进行调查,从漂族老人健康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社交健康行为活动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基于漂族老人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活动设施完善性、活动空间可达性、活动空间安全性、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空间景观美观性6种影响户外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6种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的空间影响程度。其中6种环境特征包含24种环境因子,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包含9种活动因子。结果表明:漂族老人的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舒适性影响最大,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可达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最大。通过定量分析影响社区公园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空间环境特征,为社区公园绿地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虽然乡村建设的开展使老年人的人居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乡村户外公共空间与城市相比仍在设施配置、环境品质,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存在差距。笔者选取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户外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法和行为地图法的研究方法,对户外公共空间质量和老年人活动行为特征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出目前乡村户外公共空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提升类似乡村户外公共空间活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伟  胡洁  刘勇 《风景园林》2024,(4):44-52
【目的】户外健身慢跑已成为城市居民提升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探析城市建成环境与户外慢跑行为的关联交互,旨在为建立友好型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慢跑GPS轨迹、街景图片等众源地理大数据,在城市尺度测度户外慢跑行为和城市建成环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成都市主城区建成环境与慢跑行为的关联交互影响及其时空差异性。【结果】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公交站密度是户外慢跑空间分布的核心作用因子。建成环境因子两两交互后对慢跑流量的解释力均大于单因子,其中,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二者的交互在50%程度上解释了慢跑活动的空间分异。部分环境因子对慢跑流量的交互影响会随着时间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与其他建成环境因子呈现协同增强的交互影响,且核心交互因子对慢跑的解释力大小具有时空变化性。【结论】众源地理信息为大范围、低成本的感知测度人类行为和城市环境提供了新手段。系统解析建成环境对户外慢跑的关联交互影响,可为健康导向的城市设计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很多城市中,传统单位大院 的制度基础虽已不复存在,但其空间形态仍 然特征独具,这种户外空间内儿童体力活动 机会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选取北京市 核二院家属院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访谈 式问卷法和行为注记法获取儿童户外体力 活动数据,并分析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与 儿童户外活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办公、居住与教育等功能混合的居住 环境利于增加儿童户外体力活动;(2)复杂 的交通环境成为减少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 重要因素;(3)传统单位大院内活动场所满 足6岁以下儿童的活动需求,但缺乏适合6岁 以上儿童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本研究结果 可供北京乃至我国其他城市传统单位大院 更新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徽建筑》2019,(6):42-44
关注人在空间中的使用是校园设计焦点所在,营造充满活力的促进师生们的思想交流、学业交流、语言交流、情感交流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国内外关于校园人性化设计的研究一直热度不减,但国内长期以来对相关理论缺乏应用。文章通过解读户外空间的概念及分类,分析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空间需求,总结出校园户外空间设计原则,为燕山大学东校区校园人性化设计提供总体策略,并对燕大燕鸣湖及其周边区域提出具体改造意见,以期对校园户外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论述了人们需要通过户外活动来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因而需要建立一种适宜人们交往的户外环境,并分析了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质量的关系以及户外活动空间功能的划分,提出了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及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张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对张园传统居住形态有一定的研究,但从环境与行为研究的视角对居民活动和行为的研究仍较少。该文选取张园为调查现场,通过行为观察法,对张园传统石库门建筑群的户外空间环境及使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揭示传统石库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及行为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与更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就寒地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景观设计进行探讨,着重探析气候对寒地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景观设计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寒地城市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的设计现状及诸多问题,针对公共环境中景观的构成要素,提出有助于提高寒地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舒适度的设计建议。应对寒冷气候的不利因素,寻求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创造富有生机的寒地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户外坐憩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晓娟 《规划师》2001,17(1):87-90
户外坐憩设施不容忽视,其对于提高户外环境的质量大有作用。坐憩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方式都大有学问可作,它需要多方面研究人的行为与空间特质,从而使坐憩设施能满足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活动的需要;坐憩设施的形式和类型也要考虑与环境相协调,材料尽量舒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儿童的行为为调研对象,以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切入点,引入交互性设计理念,建立起儿童户外空间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实地观察图示化记录的调研方法,对公园儿童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儿童的不同行为与户外空间的互动体验关系。儿童行为在户外空间发生的频率与户外空间的儿童设施有着紧密关系,儿童设施的互动性越高,其儿童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因此将互动理念运用到儿童户外空间设计中去,促进儿童与景观互动,同时让景观设施更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崔景 《山西建筑》2009,35(29):49-50,97
通过对部分驻泰高校大学校园环境使用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心理需求分析,探讨了在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普通高校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户外小气候环境的恶化对人群在户外空间中开展行为活动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故通过对小气候与人群行为活动的关联分析,进而指导场地的小气候适应性改造设计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杭州市某户外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人工智能行为识别、人群行为注记等手段,采集夏季期间人群行为活动数据.同时,基于实测气象数据,使用Autodesk Vasari,RayMan等环境评估软件和Grasshopper等参数化平台,对场地光环境、风环境、热环境等小气候要素和年龄、人种等使用者要素与人群行为间的关联特性开展定量统计、回归分析.基于参数化统计方法,探讨了小气候环境状况和场地使用人群环境行为二者间的量化关系,进而科学地指导小气候适应性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