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振兴桑蚕丝绸业问题提出有关建议:1)按合适的比较种植早生桑、中生桑、晚生桑、培养无干密植桑品种,培养高蛋白低水分的桑品种,作为人工饲料原料。2)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丝绸业。3)加强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评价新疆不同品种桑葚营养品质。方法 以新疆地区11个桑葚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还原糖、有机酸、矿物元素、氨基酸、抗氧化活性等15项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品质评价。结果 新疆不同桑葚品种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富马酸含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00.00%,果糖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为7.46%。黑桑1号中黄酮含量、矿物元素总量较高,分别为2.86 mg/g、5860.29 mg/kg;黑桑2号和药桑1号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均为4.18 mmol/L Trolox;粉桑、白桑1号中糖酸比相对较高,分别为12.45%、14.64%;药桑2号中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强,为4.27 mmol/L Trolox;药桑1号的花青素含量最高,为2.59 mg/g;药桑5号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1.349%。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将15项品质指标简化为3项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432%,可以反映品质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综合评价得分高低,将品种排序为药桑3号>黑桑2号>黑桑1号>药桑1号>药桑2号>药桑6号>药桑5号>药桑4号>白桑2号>白桑1号>粉桑。根据聚类分析可以将11种桑葚分为4类,第一类为:黑桑1号、黑桑2号;第二类为粉桑、白桑1号、白桑2号;第三类为:药桑1号、药桑3号;第四类为:药桑2号、药桑4号、药桑5号、药桑6号。 结论 综合评价得出药桑3号综合品质最优,但其糖酸比在3%左右,风味品质比较差,适合作为保健品开发的果桑品种;粉桑和白桑虽然综合品质较差,但其口感比较好,适合鲜食或者制作成桑葚酒、桑葚干。  相似文献   

3.
抓住“东桑西移”机遇 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十五"以来广西各地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做法、成效、经验的调研,分析近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动下,广西茧丝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迅猛发展的历程,以及广西茧丝业的崛起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蚕茧产量逐年减少对中国丝绸业所造成的影响,由此提出了继续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建议及促进广西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丝绸》1989,(9)
广东地处祖国南疆,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一年可产七至八造桑蚕茧,是具有2 000多年丝绸业发展史的中国四大桑蚕产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丝绸行业在经营管理体制、科研、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丝绸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丝绸出口创汇连年大幅度上升。1982年5月,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蚕丝业与丝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才定  孔育国 《国外丝绸》2006,21(1):21-27,38
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蚕丝业的发展简史;从丝绸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我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丝绸大国,但还不是世界丝绸强国;我国的丝绸业仍然是发展潜力巨大、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廖伦旭 《江苏丝绸》2010,(5):50-51,53
民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内第一次、第二次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砺。地处战祸大后方的盐亭蚕茧丝绸业,在这场浩劫中,尽管机车简陋、规模小、品种单调并在覆灭边缘艰难挣扎,但它仍然为光辉灿烂的盐亭丝绸史,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何瑛 《四川丝绸》2003,(4):44-45
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丝绸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商周时期丝绸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经过辉煌的战国秦汉,转折的隋唐时期,到宋元明清丝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优质药食用桑叶资源,本研究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4个主栽桑品种(陕桑305、湖桑197、707、小叶桑)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及色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桑叶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灰分、粗蛋白、总酚、DNJ等成分含量在不同品种桑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陕桑305中紫...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3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厅组织专家在南宁对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承担的2014年度国家支持的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西桑蚕茧丝绸业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建设的探讨"课题(桂工信轻纺[2014]865号)进行验收。课题着眼于广西茧丝绸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广西茧丝绸业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建设的发  相似文献   

10.
苏州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历史上丝绸业一直很发达,苏州丝绸的技术历来就代表着国内丝绸业的发展水平。精湛的加工技艺、丰富的丝绸品种和瑰丽的绸缎花色蜚声海外,为苏州的地方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丝绸技术相关的、交叉的学科,如生物遗传工程、装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相关的化学和物理处理技术不断兴起和各种难题的相继突破,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的丝绸业和丝绸技术本身。再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与活动领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近代史,是我国丝绸业从手工生产向以机器生产为特点的近代工业发展的时期。其中前期(1929年前)随着近代缫丝业的兴起,丝绸生产发展较快,创下了近代史上的最高记录,而后期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历次侵略战争的摧残,日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等多种原因,中国的丝绸业又迅速衰败。在这曲折艰难的过程中,由于丝绸界前辈的努力,丝绸业在困境中维持了下来。近代丝绸业兴衰成败的历史,值得后人鉴析。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丝绸业与丝绸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丝绸业与丝绸市场分析季敏波(浙江丝绸工学院)MarketAnalysisonDomesticandOverseasSilkIndustries¥JiMinbo一、世界丝绸业与国际丝绸市场分析丝绸是一种世界性产品,与50多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消...  相似文献   

13.
田军 《辽宁丝绸》2005,(2):33-34
丹东丝绸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在丹东丝绸工业正在衰退。根据丹东丝绸业的状况,从资源、技术、市场等角度,对丹东丝绸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丹东丝绸业具有区位优势,如果丹东能合理运用这些优势’,丹东的丝绸业必能再次滕飞。  相似文献   

14.
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展望丝绸业的前景(之二)宋文川(杭州丝绸印染厂)笔者上篇从宏观上概述了丝绸业的前景和对策。本文针对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出台之际,着重探讨丝绸企业如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深层次的企业改革力度,从而抓准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丝绸前景之...  相似文献   

15.
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城市的定位和丝绸业发展的实际,从苏州城区丝绸业的发展、丝绸商贸以及丝绸文化等资源的利用着手,对弘扬“绸都”品牌和丝绸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努力提高竞争优势迎接我国丝绸业发展的新时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楼国庆 《丝绸》2005,(5):8-9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变化形势下,我国丝绸业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但是,新的形势也为我国丝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丝绸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竞争优势,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丝绸业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丝绸生产、科研、贸易、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近50年努力,浙江丝绸业生产技术显著进步,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内外贸易蓬勃发展,浙江丝绸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桑蚕茧干燥工艺需要根据茧季、品种、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整,本文对温度、湿度、气流对桑蚕茧干燥工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茧体干燥程度判别依据,为规范桑蚕茧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蚕丝业的发祥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创造了丝绸之路的辉煌。蚕业生产的劳动密集性和茧丝开发的单一性,导致蚕桑丝绸业发展波折大,起伏不定。要促进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蚕丝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认识,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拓展国内市场;通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对桑、蚕、茧、丝及其副产物、废弃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全行业经济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集、分析我国近年丝绸业的有关发展数据,阐述了我国现在只是世界丝绸大国,还不是世界丝绸强国的原因;简要分析了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丝绸强国的必要性;并为此提出了六点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