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烟叶配伍性与水溶性总糖含量差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烟叶配伍性与水溶性总糖含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将河南部分地区的8种上部烟叶进行两两组合,对其配伍性进行了感官评吸评价,将评价结果转换为配伍性得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烟叶间的配伍性与其水溶性总糖含量差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烟叶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差值对其之间的总体配伍性以及杂气、余味等方面的配伍性有影响;当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差值小于6%时,烟叶间的配伍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部烟叶配伍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不同地区13种中部烤烟两两间的配伍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区烟叶间的总体配伍性优于不同地区间的烟叶,各单项指标配伍性的变化规律与总体配伍性不完全相同。烟叶间的配伍性与其感官质量得分差、水溶性总糖含量差和均值以及混配比例有关,水溶性总糖含量差小于7%或均值在25%~30%范围内的烟叶配伍性好,根据感官质量得分差和水溶性总糖含量差可以预测烟叶间的配伍性。水溶性总糖含量差小于7%且感官质量得分差小于3分的烟叶可等比例混配,反之,则应增加感官质量较好烟叶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烟叶间的配伍性规律分析提供方法支持,在借鉴烟草感官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评价指标、评分标度、评价要求和结果表述等的烟叶原料配伍性感官评价方法,从彰显性、提升性、改善性和融合性等4个一级指标得分及总体配伍性得分对原料间的配伍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不同比例龙江烟叶模块与典型产地烟叶间的配伍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梯度范围内,龙江烟叶模块与典型产地不同香型风格的烟叶间配伍性存在差异和最适比例,龙江烟叶仅以低比例掺配时才与清香型烟叶具有相对较好的配伍性,而与贵州铜仁中间香型烟叶配伍时的最适比例为10%,但与浓香型烟叶的整体配伍性较好,并且在实验梯度范围内随掺配比例增加,其总体配伍性得分稳步提升。建立的烟叶配伍性感官评价方法可准确定量地描述烟叶原料间的配伍性,为烟叶模块组配和叶组配方设计与维护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4.
烟叶配伍性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种烟叶及其两两间的组合进行感官评吸,评价了其配伍性,并将烟叶间的配伍性划分为好、较好、较差和差4个档次,提出了评价原则.结果表明:香气质、香气量和余味是决定两种烟叶间配伍性的关键指标,在评价烟叶配伍性时应重点考查.  相似文献   

5.
将13种烟叶两两之间按不同比例进行混配,研究了它们的配伍性.根据配伍性随混配比例变化的趋势,以感官评吸得分差为分界点,将烟叶间的混配模式划分成2种:感官质量差异大、得分差在4分以上的烟叶宜按第1种模式混配,即感官质量相对较好的烟叶用量大于相对较差的烟叶;感官质量差异小、得分差在4分以下的烟叶宜按第2种模式,即1:1的比例混配.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条件下烤烟化学成分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9个生态烟区3个部位烤烟样品的4个区位(叶尖、叶中、叶基和叶缘)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中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生态产区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的达到极显著。根据欧氏距离的大小,3个部位有代表性的等级烟叶化学成分性状可以分为5类。由于同类中样品间的欧氏距离越小,其相似性越强,因此同类中各区位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而不同类别间主要化学成分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全国五产区烤烟氨含量的测定及其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福建、贵州、四川、山东、河南等不同产区,不同等级共85个烟样的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烟叶以上部氨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部位相同时,烟叶颜色越深,氨含量越高;部位相同,颜色相同时,烟叶等级越高,氨含量越低.此外,氨含量还与烟叶成熟度、烟叶结构等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湖北两大品牌烟叶质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提升湖北省内两大烟叶品牌种植水平和烟叶品质,采用烟叶品质分析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北两大烟叶品牌-“清江源”和“金神农”C3F 等级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清江源”烟叶外观质量综合得分平均为87.08 分,烟碱含量适宜,总糖稍高于30%,糖碱协调性较为适宜,感官质量综合平均得分为86.35分,综合评价质量较好;“金神农”烟叶外观质量综合得分平均为88.17 分,烟碱平均含量稍低于2.5%,总糖含量稍高于30%, 糖碱协调性尚需进一步提高,感官质量综合得分平均为86.08 分,综合评价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03-2005年我国3122份烤烟样品硫含量在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不同等级间的分布特点,并对烤烟硫含量与其他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烤烟硫含量普遍偏高,平均硫含量≥0.70%的样品占91.77%;烟叶硫含量在产区、品种和等级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烟叶硫含量0.70%为临界点将供试烤烟样品分为2组,烟叶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在组间差异达到了O.05的显著水平.此外,C3F烟叶硫含量与其他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在不同烟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当硫含量〈0.70%时,不同等级烟叶硫含量与总植物碱呈显著正相关,与总糖、糖碱比、氮碱比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湖南烤烟还原糖含量区域特征及其对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深入了解湖南烤烟还原糖含量的区域特征和进一步明确烟叶还原糖含量与烤烟评吸质量的关系.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B2F、C3F、X2F等级烟叶还原糖含量以及对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应用常规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对湖南烤烟还原糖含量的基本统计特征、部位差异、品种差异、年度差异、地区差异、生态区域差异、空间分布以及烟叶不同还原糖含量与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量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烟区烤烟还原糖含量除部分样本略有偏高外,绝大多数处于合理水平;不同等级问还原糖含量差异极显著;3个主栽品种的烟叶还原糖含量只在C3F、X2F等级中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同年度间烟叶还原糖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区间和不同生态区域间只有B2F和C3F等级烟叶还原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B2F、C3F、X2F等级烟叶还原糖含量空间分布均存在差异.烟叶还原糖含量与评吸质量评价指标中的香气量、杂气、浓度、刺激性和余味分值呈直线关系,与香气质、劲头、香气量、香味、吸味分值和评吸总分呈曲线关系.烤烟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在22.00%~24.00%范围内,香味和吸味均较佳,还原糖含量在23.00%时评吸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1.
卷烟叶组配方分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索合理、科学的中式卷烟叶组配方分组方法,通过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检测及感官评吸,按照各指标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利用系统多元聚类方法,从主要常规化学指标和感官评吸结果两方面进行聚类分析,对比分析了分组的合理性及其在卷烟加工过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烟叶的化学指标进行叶组配方分组,能避免按感官评吸、产地、等级及部位等进行分组所受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利用多元聚类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按烟叶理化指标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分组结果的合理与否,既要考虑卷烟生产加工的可行性,还要比较各叶组模块的感官质量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2.
检测了 88种烤烟烟叶水浸液的总酸度及其pH值。结果表明 :①同一等级不同地区烟叶水浸液的总酸度或pH值不同 ;②上部烟叶水浸液的总酸度最高 ,其次是中部 ,下部最低 ;③上、中、下部烟叶水浸液的总酸度随其等级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 ;④烟叶水浸液的总酸度或pH值与烟叶颜色的关系不大 ;⑤烟叶水浸液的总酸度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山东烟区土壤对烤烟烟叶油分的影响因素,对山东烟区4个生态区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壤养分状况与烤烟各部位烟叶油分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地貌和土壤质地对中部和上部烟叶油分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中部烟叶油分的影响更突出;丘陵区中上部烟叶油分均明显好于山地;重壤土烟叶油分整体较差,且中部烟叶油分显著低于砂壤土,而中壤土与砂壤土间差异不显著;4个生态区间烟叶油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湘南烟区烤烟内在质量量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全面考察湘南烟区烤烟的质量区域特征及工业可用性状况,通过感官评吸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南烟区10个烤烟主产县的186份烤烟样品的内在质量进行了量化分析与工业可用性评价。结果表明,湘南烤烟的配伍性和工业可用性较强,试验所选B2F、C3F、X2F 3个等级烟叶的内在质量绝大多数达到了一类烟的指标要求,其中,可作为高档主料烟、主料烟、辅料烟使用的比例分别为31.7%、38.1%和29.7%。烤烟内在质量评吸指标部位间差异极显著;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部分评吸指标年度间差异显著;县际间(除香气质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河南主产烟区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的变化特征,采集河南主产烟区上、中、下3个部位烤烟样本144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料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主产烟区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的均值分别为21.86、23.72、23.91 μg/支,其中中部叶的变幅较大;上部叶与下部叶巴豆醛释放量差异显著,中部叶与下部叶和上部叶差异不显著;主栽的4个品种中烟叶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表现为秦烟96 > 中烟203 > 豫烟10号 > 中烟100,秦烟96与中烟100的下部叶和中部叶巴豆醛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品种间及上部叶的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河南产烟区烤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类型初步分为高释放型、中释放型、低释放型3大类型,高释放型主要分布在三门峡、洛阳和南阳大部分产区,中释放型主要分布在漯河、平顶山和许昌大部分产区,低释放型只有平顶山和漯河少部分产区。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生态区沙姆逊香料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筛选适宜产区和工业合理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沙姆逊香料烟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云南和四川沙姆逊香料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浙江和土耳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浙江和土耳其,而且四川与云南沙姆逊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云南沙姆逊烟叶具有较高含量的苹果酸和柠檬酸,浙江沙姆逊具有较高的草酸含量;土耳其AB 级香料烟草酸含量明显高于国内香料烟,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生态区间和品种间差异较大。烟叶感官质量浙江沙姆逊最好,云南次之,四川最低;国内沙姆逊香料烟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总体低于土耳其AB 级烟叶。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选取八大香型产区2020年度178份C3F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量化赋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烟叶外观区域特征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底色和光泽是焦甜醇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烟叶的主要识别依据,蜡质感是识别木香蜜甜香型烟叶的主要依据。(2)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醇甜香型产区烟叶底色、柔韧性和叶面组织相近,清甜蜜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产区烟叶蜡质感、光泽和油润感相近,而木香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产区烟叶厚度、叶面叶背色差和油润感相近。(3)C3F初烤烟叶底色、蜡质感和柔韧性与烟叶感官评吸品质呈显著相关性。八大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可为烟叶识别归类和分类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产烤烟挥发碱含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全国6个省2002和2003年的170个烤烟烟叶样品的挥发碱含量。结果表明:①各产区各等级烟叶挥发碱含量集中在0.10%~0.45%范围内;②相同等级不同产区烟叶挥发碱含量以云南弥勒的最高,贵州毕节和四川会理的较高,福建和山东临沂的较低,河南宜阳的最低,各产区烟叶的挥发碱含量差异显著;③不同部位烟叶挥发碱含量是下部叶最低,中部叶次之,上部叶最高,而且上部叶比下部叶高2倍左右,挥发碱含量差异极显著;④各产区相同部位桔黄颜色烟叶的挥发碱含量均高于柠檬黄,烟叶挥发碱含量差异极显著;⑤烟叶挥发碱含量随其身份由薄到厚、油份由少到多和色度由淡到浓均逐渐增加,差异都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5年度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检查资料对全国烟叶等级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在不同产烟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44.9%~71.5%。一般需求量大、质量好的烟叶等级合格率较低。除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外,对等级质量进行分析显示,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是合格率不高的主要问题。在原等级中混低的比例远远高于混高的比例;上等烟叶混低的比例远远大于中、下等烟叶混低的比例;中部烟叶混低的比例大于上部和下部烟叶混低的比例。同时,提出了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的关键在于诚信经营、加强监督和提高分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卷烟工业企业的角度对收购烟叶的等级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引导烟叶基地单元生产和收购的烟叶更加符合工业企业的需求。  方法  以某乡镇79户烟农2020年交售的7个主要商业收购等级(B1F、B2F、B3F、C2F、C3F、C4F、X2F)共4150包烟叶为研究对象,依据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的高低将7个商业收购等级分成22个工业等级,从“试验区”和“烟农”两个维度分析了商业收购等级质量和工业认可度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影响烟农高可用性烟叶比例的原因。  结果  (1)从工业企业角度看,在7个商业收购等级中,B1F和C2F的收购比例偏高,等级合格率相对较低,是等级质量监控的重点对象。相邻商业收购等级之间相互混级较严重。(2)超过一半烟农的商业收购上等烟比例排名与工业认可的上等烟比例排名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烟农高可用性烟叶比例变幅16.13%~56.72%,高可用性烟叶比例较高的烟农的共同特征是能够及时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户均种植规模对高可用性烟叶比例无显著影响。  结论  目前烟叶商业收购等级质量与工业认可度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距;提高烟叶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率,加强收购过程中对重点等级的质量监控,是提高工业认可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