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室内设计专业中家具设计课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室内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家具设计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以及按照该指导思想建立的教学模型和具体的学时分配。在教学和设计辅导过程中,教师按照该教学模型传授学生家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积极探索建设专创融合课程来实现这一目标,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围绕专创融合课程的育人理念,分析了目前《家具设计》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门课程存在的短板,结合专创融合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思路,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融合以及考核评价方面阐述了《家具设计》专创融合课程的构建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家具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方法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家具设计是工业设计中最传统的设计之一,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专业,家具设计的教育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中国目前的家具设计专业基础——立体构成的教育培养方式的漏洞和弊端,本文旨在找到一种适合的、有专业倾向性的、灵活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家具专业学生学好设计专业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7.
家具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所在学校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论述了家具设计专业实行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类型及效果,对于设计应用型家具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美国普度大学的概况,进一步介绍了普度大学木材研究实验室所属的家具设计专业,重点突出其教学、科研和外延服务。通过介绍实验室历史、设备以及师资设置,突出阐述普度大学在家具强度设计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及强度设计对产品研发和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0.
人性化家具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化设计”作为当今设计界与一些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根据西方学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经济与物质技术条件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人们比较单一地注重物质生产,这时就谈不上深层次的人性化设计。而在技术条件优越的工业化时代,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其指导思想就是高效、经济、快速。人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光亮、生硬、冰冷的带着浓厚理性色彩的工业品。建筑与家具设计的“国际式”风格,“少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现代创意家具设计实例分析,将其创新点进行分类,总结出现代家具创意构思的不同方法,从创意家具设计的空间性、艺术性、文化性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家具创意中拓展设计的创新点,从而满足人们对现代家具多元化的审美及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当前环艺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如学生实践经验缺乏、教学资源的紧张、脱离实际的教学环节等,指出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社会与学校资源,对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乃至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家具人才需求伴随着家具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扩大,结合家具专业人才特点,进行以教学大纲为主线,注重目标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课堂特色,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以满足家具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剧和市场对家具人才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民间剪纸艺术在家居创意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的艺术瑰宝。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民间剪纸更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点,从文化的传承和纯艺术表现形式中找到传统中可以利用的剪纸元素,同时发掘现代人的品位和需求,把二者进行创新式的组合乃至交融。 相似文献
18.
孙玉秋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4):103-107
良好的教学运行环境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质量监控更是重中之重。以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结合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学运行管理的优化方法,对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的细节进行人性化设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实现对现有教学环境和师资条件的最有效应用,通过实践证明此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学校实木家具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转变以往乏味的师生"授受"关系,使师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话、交流与实际操作形成新的"共同体验"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考体系,促使学生以好奇带动探索,以激情带动追求,激发学生"脑"、"手"、"心"共用的无限潜量,从而获得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