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夹持器是微装配系统的关键部件,设计了一种以柔性铰链为基础的二级位移放大机构的夹持器,该夹持器由压电陶瓷驱动。计算了夹持器的放大倍数和柔性铰链的节点应力,并对夹持器的最大张合量、放大倍数、夹持力和刚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夹持器的结构设计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对实现微小零件的自动装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ADAMS在虚拟样机技术中的应用,采用SolidWorks对机器人夹持器进行实体建模,应用ADAMS对其进行动力仿真,通过仿真对夹持器张合角度、转动力矩进行求解,并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结论清晰、准确,为夹持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并为机器人的仿真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机械夹持器的研究和使用的深入,夹持器逐渐往多功能、适应性强、拟人化的方向发展。设计了一种机器人末端自适应夹持器,该夹持器为基于单电机的欠驱动系统。利用欠驱动系统的优点并通过机构的设计,使其能够在作业过程中根据被夹持的物体的形状自动调整夹持器姿态,适应不同形状的被夹持件。利用Pro/E建立了夹持器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导入ADAMS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然后对夹持器虚拟样机模型进行力学仿真分析,获得夹持器的作业范围以及可夹持重量的数据,并和实物样机进行对比,最终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械臂系统抓取、搬运、轴孔装配的任务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自适应二指夹持器.该夹持器的控制系统通过力传感器信号判断机械手指与物体的接触,从而实现自适应夹持,夹持器安装在三菱PA-10 7自由度机械臂上,对安装夹持器的机械臂系统建立了运动学模型,机械臂的控制器和二指夹持器的控制器通过串行通讯实现协调控制.最后通过轴孔装配实验,验证了夹持器的功能以及机械臂和夹持器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面向MEMS微装配的夹持器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由PZT(压电陶瓷)驱动的用于MEMS微装配的微夹持器的设计,计算了夹持器本体的放大倍数和刚度,并用ANSYS仿真验证了数学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了基于视觉的标定方法,标定了微夹持器刚度、张合量、夹持力以及夹持力和张合量的关系。实验表明:夹持器张合量达280μm,夹持力达0.1N,可精确操作200~2000μm的微齿轮,实现了微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装配。  相似文献   

6.
基于UG的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维模型虚拟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必然趋势。该文简述了三维设计软件UG NX1.0的强大功能,并且结合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实现了模型的虚拟设计、虚拟装配及三维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微夹持器夹持范围小、易对物体造成损伤等不足,基于桥式放大机构和杠杆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夹持器.该微夹持器不仅能完成对不同尺寸大小微物体的微夹持操作,还能避免在微夹持操作过程中对微小物体造成损伤或脱落,以及适应不规则微小物体的夹持操作.阐明了夹持器的结构设计原理,根据微夹持臂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了微夹持臂的位移放大率.此外,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并验证其夹持的有效范围.结果 表明微夹持臂有较大的位移输出,且其放大率的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分析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CAXA和ADAMS的空压机工作机构运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W2.85型活塞式空压机工作机构的基础上,运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完成了该机构的三维建模、虚拟装配.通过Parasolid传输标准将CAXA环境下的工作机构装配体模型文件导入ADAMS中,实现了活塞式空压机工作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相似文献   

9.
双爪式爬杆机器人的夹持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爪式攀爬机器人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和主流的攀爬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中两端手爪对攀爬对象抓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攀爬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基于此,在介绍自行开发的双爪式爬杆机器人Climbot之后提出这类机器人抓夹圆杆时的夹持力封闭性问题,对封闭性进行论证。分别分析机器人进行平面攀爬和空间攀爬时对支撑端夹持器产生的负载形式,建立其力平衡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夹持器的各种尺寸参数对夹持性能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几组攀爬夹持试验对提出的夹持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夹持器的设计和攀爬安全性的保证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LMIA的虚拟装配中人机工程仿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虚拟装配中,可以通过人机工程的仿真和运用来评估虚拟装配设计的质量和零部件的装配可达性.本文将人体模型作为虚拟装配的一个重要因素来研究,根据DELMIA中人体模型特点,阐述了人机工程在虚拟装配中的应用.并在DELMIA中进行了人机工程仿真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1.
康文利  张颖  王川 《机械》2011,38(1):49-52
为了提高减速器的设计效率,以UG三维设计软件和ADAMS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软件为平台,利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和虚拟样机技术,在UG中建立减速器零部件的参数化模型并且完成减速器的虚拟装配.将减速器装配模型数据以Parasolid的格式导入ADAMS软件,添加各种约束,输入基本参数,建立减速器虚拟样机模型.对减速器的虚拟样机进行...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API,开发了UG齿轮参数化建模菜单模块,实现了齿轮参数化快速建模。将组装后的齿轮传动模型导入ADAMS后,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应用ADAMS仿真获得的接触力数据,在UG中实现设计仿真。通过对UG设计仿真数据的分析,验证了齿轮强度的可靠性和齿轮传动的低噪声、低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模拟人体髋关节受力情况,选用3SPS1PS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髋关节仿生试验机的核心部分.应用UG软件实现并联式髋关节仿生试验机的虚拟设计和虚拟装配,然后根据正常人体髋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在ADAMS软件中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曲线可准确获得试验机位移、作用力等信息,为试验机的成功设计提供参考数据.该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快捷、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虚拟装配技术的设计思想,研究了在UG环境下,自顶向下虚拟装配技术,并以5自由度汽车覆盖件刚度仪虚拟设计为例介绍了UG中自顶向下装配设计的具体方法,生成二维工程图,并列出与传统设计方法比较的图表。将UG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汽车覆盖件刚度仪设计,不仅实现了刚度仪的三维实体建模,还实现了刚度仪虚拟装配及运动仿真,有利于刚度仪快速设计与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以更加直接、准确地实现设计者的意图,大大缩短新产品设计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环式冷却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卸料曲轨曲线设计,并联合UG及ADAMS软件对环式冷却机进行了虚拟仿真,从而证明了曲轨设计的可行性,也为曲轨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的夹持机械手新结构,并分析了机械手手爪部分的多杆机构各杆件参数与夹持工件半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借助虚拟样机技术软件adams建立了机械手手爪部分多杆机构的参数化模型,并利用adams中的DS(设计研究)、DOE(实验设计),对其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采棉机摘锭座管传动系统啮合锥齿轮的失效形式,在UG三维建模软件中对摘锭进行三维建模以及虚拟装配完成了摘锭座管总成传动系统参数化模型,并对摘锭座管总成传动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利用UG三维建模软件和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之间的转换接口,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中进行了啮合锥齿轮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该对锥齿轮在ANSY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应力分析,得出齿轮啮合的应力分布云图。希望得到的一些性能参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方便、准确地对所设计的复杂机械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利用UG软件强大的建模功能对六自由度机械手进行三维实体建模,然后通过UG和ADAMS良好的数据接口将模型数据直接导入ADAMS,根据实际设计要求添加相关约束,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仿真,研究机械手各机构关节的运动,测量各个关节的角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各机构的运动轨迹以及相关曲线的变化趋势,对设计阶段的产品进行虚拟性能测试,以便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相似文献   

19.
侯军海  崔俊杰  张腾 《机械》2011,38(11):25-28
在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UG三维建模软件,采用齿轮参数化建模方法和虚拟装配,建立了DCT系统的三维模型.通过UG和ADAMS的接口,实现了DCT在ADAMS环境中的动力学仿真,并对其换挡过程及啮合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仿真结...  相似文献   

20.
UG提供了一种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可对产品设计与加工全过程实现数字化造型与验证。采用UG软件完成电动自行车主要机械零部件三维设计与虚拟装配,其中也利用其Senario?for?FEA模块对电动车关键零部件展开有限元分析;虚拟装配可实现零件静态干涉检查、装配路径规划等,有限元分析也促进了零件的进一步优化。最后,文中简述UG的运动学分析方法,其操作简单,可视化。通过运动件各关键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变化规律曲线,从而轻松获知其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