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输气管道建设用钢管管径、壁厚的不断增加,管道自动焊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动焊系统焊接质量稳定、焊接速度快,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管道施工技术.介绍了在我国应用的美国CRC-Evans公司的自动焊技术和设备,及其双焊矩自动焊系统的焊接工艺和工程应用情况.工程实践证明,CRC双焊炬自动焊系统是目前管道自动焊先进水平的代表,采用微处理器和电弧跟踪系统实现了对焊接参数和焊接过程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焊接效率,减少焊接工作站数量.  相似文献   

2.
管道埋弧自动焊接具有效率高、焊缝质量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管道埋弧焊填充焊接工艺,经大量工艺试验,确定了管道埋弧焊焊接坡口、焊接参数及适应的最小焊接管径。焊接工艺评定和多年产品焊接证实焊接工艺选择正确合理。讨论了管道埋弧填充焊接中的若干问题,阐述了焊接缺陷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用管线钢管及现场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指出高强度管线钢管的焊接技术难点和现场焊接技术特点,并从焊接方法选择、管道自动焊技术应用和无损检测技术三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管道现场焊接技术的差异,提出我国今后管道现场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和低氢焊条手工焊工艺仍将是管道建设的可选择方法,但随着管道建设用钢管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管径和壁厚的不断增大,管道自动焊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吴立斌 《电焊机》2004,34(B05):138-142
焊接是长输管道安装的主要技术,介绍了在近几年特别是在西气东送工程中长输管道手工焊、半自动焊、全自动焊焊接技术的发展及未来的长输管道焊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吴立斌 《电焊机》2004,(Z1):138-142
焊接是长输管道安装的主要技术,介绍了在近几年特别是在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手工焊、半自动焊、全自动焊焊接技术的发展及未来的长输管道焊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提高AP1000机械模块核级管道焊接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S公司在制造核级管道时焊接过程中车间控制流程,并分析了焊接控制流程管理因素与产生的焊接缺陷之间的关系,利用TQC的思想,从焊前、焊中、焊后三个时间段分别提出核级管道焊接质量主控的要点,确保核级管道的焊接质量,为依托化项目核级管道的批量制造、质量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异种金属焊接管道在修补焊前后残余应力的演化,以了解核电厂管道在修补焊后是否满足抗应力腐蚀开裂的要求。采用手工焊和自动焊技术进行了SA106B钢与Inconel 600合金异种金属管道的对接焊,在对原始焊缝进行了局部的打磨后,分别采用焊条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技术对打磨处进行了修补焊接。采用轮廓法对管道修补焊后状态下的环向和轴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得到了管道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通过对异种金属管道修补焊接头的残余应力分析,确认了修补焊后最大残余应力小于415 MPa,可以满足相关抗应力腐蚀开裂的要求,研究结果对开展核电厂管道修补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结合CMT焊接电源,研究了一种焊接机器人管道全自动打底焊方法.打底焊整圈一次完成,所焊焊道只有一个接头.试验表明,该打底焊方法焊接速度快,焊缝成形美观,背面成形良好,实现了管道全自动打底焊单面焊双面成形.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山地管道焊接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分析了焊接设备及工艺上的技术难点,采用自制研发的柔性智能管道内焊系统和双焊枪管道焊接系统,对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克服了山地管口组对和焊接的难点,实现了25°坡度、6D弯度条件下的管道全位置自动焊。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管道自由口连头的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采用CPP900-W1A单焊枪管道自动焊进行自由口连头焊接试验。试验优化并设计了双V形复合坡口,根据相控阵超声波检测(Phased array ultrasound testing,PAU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RT)结果和焊接缺陷的宏观金相形貌,对接头典型缺陷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施工方法和焊接工艺,进行了焊接工艺的焊接时效验证和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双V形坡口相比单V形坡口可减少金属填充量约30%;采用实心焊丝气体保护下向焊(根焊、热焊)+药芯焊丝气体保护上向焊(填充焊、盖面焊)工艺的焊接用时为2.8~3.5 h,相比传统连头工艺的焊接可节省时间约50%,采用该焊接工艺连续焊接5道口并检测合格,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均满足工艺规程的相关标准要求,试验得到了满足管道自由口连头的焊接施工方法和焊接工艺,为中俄东线管道自由口连头焊接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管道焊接施工过程中已开始推广使用自动焊技术,但由于管道自动根焊技术尚未解决,所以制约了管道焊接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从意大利引进了管道自动焊接专机PWT CMSV.02NRT,主要用于管道自动根焊.本文在大量的焊接工艺试验基础上,从施工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意大利PWT-CWS.02NRT管道焊接专机在管道根焊方面的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不锈钢管道TIG+MAG焊接工艺,与全氩焊和氩电联焊相比,TIG+MAG焊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焊接质量有所提高。该项技术已在电厂管道焊接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大口径长输管道自动焊焊接施工中普遍使用0.9 mm焊丝内焊,1.0 mm焊丝热焊及填充、盖面焊,焊接效率偏低。针对性地进行大直径焊丝管道全自动焊焊接技术研究,实现了管道全自动高效焊接。介绍内焊机根焊+直径1.4mm气体保护焊丝管道自动外焊的成熟工艺。  相似文献   

14.
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是指在管道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依靠电气、机械等方法,使焊接小车带动焊枪沿着固定轨道环绕管壁运动,通过自动送丝以及PLC控制等技术来实现自动焊接。研究管道全位置自动焊的焊接工艺以及焊接设备的目的是在确保接头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焊接效率,同时降低焊工的劳动强度。工程施工中对管道焊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反复焊接试验,各施工企业逐渐摸索和掌握全位置管道机动焊的焊接参数和焊接要领,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道全位置焊接施工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管道焊接施工过程中已开始推广使用自动焊技术,但由于管道自动根焊技术尚未解决,所以制约了管道焊接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从意大利引进了管道自动焊接专机PWT-CWS.02NRT,主要用于管道自动根焊。本文在大量的焊接工艺试验基础上,从施工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意大利PWT-CWS.02NRT管道焊接专机在管道焊根方面的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管道安装及修复中采用的非常规焊接方法有镜子成像焊接法,双人配合施焊法,开窗口焊接法.文中以炼钢转炉余热锅炉水冷壁管道修复为例,介绍了开窗口这种非常规焊接法的应用.水冷壁管损坏漏水后需修复,由于它管径小,修复中位置狭窄,故焊后质量很难保证.采用开窗口这种非常规焊接法,操作时从窗口伸入焊条焊接背面半圈,用手工TIC焊焊接窗口盖和正面半圈,能使管道修复质量得到保证.经应用表明,采用这种非常规焊接方法修复背面无法施焊的管道,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方法值得在管道修复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管道脉冲闪光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管道闪光焊的技术及在国外脉冲闪光焊和程控闪光焊的应用情况,介绍了采用微机控制,参数反馈电液伺服系统的管道脉冲闪光焊的控制原理.管道脉冲闪光焊工艺试验分析及值理推广这种高质高效管道焊接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周杰 《电焊机》2016,(4):45-48
长距离油气管道的焊缝为环形,在焊接过程中需要采用仰焊、立焊、平焊等几种焊接方式。由于每一种焊接工艺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要领,因此长距离输送管道的焊接较难实现自动化。并且长距离油气管道一般在野外现场焊接,工作环境复杂,对焊接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鉴于此,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全位置自动焊接系统。该系统采用自保护药芯焊丝,除了能够满足仰焊、立焊和平焊等不同焊接工艺的要求,还具有电弧稳定、焊透性和焊渣剥离性良好、无需保护气体等诸多优点。基于X-80管线钢的焊接实验表明:自动化焊接系统的使用明显提高了焊接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了焊接接头的内在品质和外观成形,降低了焊接工作强度,且降低了管道焊接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装置中影响压力管道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焊接工艺评定与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焊工培训、施焊过程、焊后检验、焊缝返修等六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对提高压力管道焊接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薛茜  罗震  王乐生 《焊接技术》2008,37(3):66-68
长输管道的焊接质量对于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长输管道的焊接质量.论述了焊接责任工程师的工作范围,明确指出焊接责任工程师是焊接质量的重要负责人.对于焊前质量检验、施焊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焊后质量检验3个阶段的检验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这对于提高焊接质量、保证管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