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热熔炼含镍铜精矿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金川二次铜精矿氧气自热熔炼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含镍铜精矿自热熔炼,可实现除铁、脱硫、保镍, 生产含铜90%的粗铜,并减少镍的循环。由于炉内还原反应的存在,精矿中镍仅有14%以氧化镍进入炉渣。渣中四氧化三铁量 约为25%~30%。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熔炼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韩雄南 《矿冶》2011,20(1):90-91
沉没炉顶吹熔炼铅系统,采用了富氧顶吹氧化熔炼工艺,应用PLC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典型结构,实现对炉内成分、温度、风量、管道气体流量、含氧量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及显示监控,根据含氧浓度调节进氧量、空气鼓入量,保证氧气浓度稳定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的铜精矿自热熔炼动态热平衡数学模型为:dQ/dt=(762.7 2313/Rs-665.5/RsXs-610.5/Yo_2)V模型的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精矿含硫量的增加有利于熔炼过程的热平衡。若精矿含硫分数低于0.25,采用富氧对过程的热平衡产生负效应。在脱硫率为0.60时,对于精矿含硫分数分别为0.30、0.35和0.45,实现自热熔炼的富氧浓度分别为70%,45%和30%。当精矿含硫分数低于0.29时,提高脱硫率有利于过程的热平衡,而高于0.29时,则不利于过程的热平衡。  相似文献   

4.
矿山重点采用大型、高效节能设备,提高采矿、选矿效率;铜熔炼采用先进的富氧闪速及富氧熔炼工艺,替代反射炉、鼓风炉和电炉等传统工艺,提高熔炼强度;氧化铝发展选矿拜耳法等技术,逐步淘汰直接加热熔出技术;电解铝生产采用大型预焙电解槽,限期淘汰自焙电解槽,逐步淘汰小预焙槽;钳熔炼生产采用氧气底吹炼铅新工艺及其它氧气直接炼铅技术,  相似文献   

5.
《矿山机械》2008,36(1):102-103
日前,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科技进步项目“顶吹熔炼与吹炼新工艺”获200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侯马冶炼厂澳斯麦特冶炼工艺于1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当时尚无工业化生产实践。引进后广大技术人员和专家坚持吸收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了浸没式喷枪顶吹炉的富氧吹炼技术,  相似文献   

6.
白银炉富氧自热熔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水根  杨丽梅 《矿冶》1996,5(2):67-71
本文针对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提供的硫化铜精矿,研究了在高富氧熔炼条件下,氧料比、冰铜品位、冰铜及渣中Fe3O4含量、氧利用率、脱硫速率与富氧浓度关系、渣中铜损失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白银炼铜炉实现富氧自热熔炼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着火和阴燃蔓延两步化学反应,构建了煤自燃楔形热板模型,考虑了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研究了置于楔形热板上的煤自燃特性.首先进行了模型可靠性验证,之后对楔形热板上的煤样自热温度特性、自热过程的多物理参数的变化以及最敏感点火位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数值模型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楔形热板上的煤样发生热失控的临界温...  相似文献   

8.
基于FLUENT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研究,介绍采空区氧气浓度场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阐述应用FLUENT开发采空区氧气浓度场CFD模型的方法与步骤,给出了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最终应用数值模型对东滩煤矿143下09工作面采空区的氧气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基于FLUENT的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采空区氧气浓度场的分布规律的可靠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煤低温氧化自热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运涛  罗海珠 《煤炭学报》2010,35(6):956-959
针对煤低温氧化实验装置系统,在煤样平均粒度为20 mm、装填系数为075~085、空气流速为10 cm/min、相对湿度为80%~85%的条件下进行了3个煤样的实验测试;并根据热力学与传热传质学理论,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描述煤低温氧化自热的数学模型。数值解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得到了较好的验证,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煤低温氧化自热过程,对煤自然发火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用白云石代替石灰合成镁质白云石砂,为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的炉衬提供了新的耐火材料来源,使用效果好,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赵红梅  朱海成 《矿冶》2015,24(5):49-51
介绍了富氧顶吹炉处理铜浮渣的工艺方法,铜浮渣经过配料在富氧顶吹炉中高温还原熔炼,产出粗铅、富铅渣和铅冰铜。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仅用原煤作为燃料及还原剂,能耗低、成本低,可达到床能力55~60 t/(m2·d),铅回收率97%~98%,烟气用于制酸。为铜浮渣的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煤中氧气的赋存状态,选取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并运用等体积替换法,得出煤中游离态氧气和物理吸附态氧气的脱附曲线,较为直观地表现出煤中游离态氧气和物理吸附态氧气的体积对比情况,通过进行一系列试验测定出煤中氧气的赋存状态,进而分析煤的变质程度、温度和粒径对煤中氧气赋存状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中游离态和吸附态的氧气体积越大;温度越高,煤中游离态氧气体积变小,物理吸附态氧气体积减小且幅度较大;随着粒径的减小,煤中游离态氧气体积减小,但以物理吸附态存在的氧气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开发的铜熔炼过程的计算机模型,对贵溪冶炼厂的铜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了模拟,其预测结果与贵溪冶炼厂的实际生产数据一致。利用Nagamori的悬浮指数方程对渣中铜和硫的机械夹杂损失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铜机械损失的形态。同时,对熔炼温度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探讨了熔炼温度对As,Sb,Bi,Pb和Zn等的分压、活度系数及它们在冰铜、炉渣和气相中分配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其热力学分析结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侯方振 《煤质技术》2012,(3):55-56,69
采用辅助热源外加热实验装置,得到了煤样快速氧化的温升速率、耗氧速率、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速率;根据实测的自燃过程特性参数,将煤低温氧化过程分为潜伏期阶段和自热期阶段.潜伏期阶段氧气消耗量较少,自热期阶段会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低温氧化过程的2个阶段,分别确定出煤氧化的耗氧速率计算表达式,得到了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选择氯化钛铁矿制取人选金红石反应的Fe-Ti-C-O2-Cl2系平衡图,计算了氧与某些氯化物相互作用的自由能变化,采用”通氯一步选择氯化法“,在钛铁矿原料配加适量的碳,并往炉内通入相应量的氧气或空气,可以解决选择氯化”自热“反应持续进行的技术关键,对反应参数,如温度、配碳量、物料粒度、氯化时间和通氧量等均进行了实验室、半工业和工业化试验,研究证明,选择氯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是”固体颗粒粒度保持  相似文献   

16.
某铜冶炼厂氧气底吹熔炼渣中金品位为0.11g/t,渣中金损失较多,生产上采用浮选法贫化熔炼渣回收金银,金回收率为57.08%,银回收率为65.23%,回收率较低。本文用扫描电镜探究底吹铜熔炼渣中主要组成物的形貌,确定熔炼渣主要矿物成分有冰铜、磁铁矿、铁橄榄石和玻璃体相。通过采用MLA仪器和选择性溶解方法对熔炼渣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见金属银与金属铜紧密连晶分布于硫化亚铜中;渣中硫化物包裹金占64.71%,硅酸盐包裹金占29.41%,裸露金占5.88%。底吹铜熔炼渣缓冷磨浮流程中被硅酸盐包裹的约30%的金很难回收,这是导致熔炼渣中金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熔炼过程中提高熔炼渣与锍充分接触碰撞的几率,使熔锍尽可能捕集到硅酸盐熔渣里的金银,从而降低熔炼渣中金银含量;在磨浮回收金银时,提高磨矿细度,使被硅酸盐包裹的金颗粒单体解离。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热温度的变化规律,自主设计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热模拟试验装置,以含硫量、矿石块度、升温梯度作为试验影响因素,将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热温升速率作为试验判定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构造三因素三水平回归正交试验。运用MATLAB建立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热温度的GRNN神经网络模型,通过K-折交叉验证优选得到GRNN神经网络的最佳光滑因子σe,并与RBF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RNN神经网络在小样本预测模型中网络逼近能力、收敛速度、算法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对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热温度的预测精度高,预测误差为3.51%。  相似文献   

18.
根据873综放面采空区温度和气体成分的现场实测结果,利用氧气浓度法划分出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分析了采空区自热规律及气体成分变化规律,对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以及采取合理有效的防灭火技术措施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散体边界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建立了散体边界条件下直接顶第一自热分层块体的力学模型,导出块体的应力计算公式及破坏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综放沿空巷周围煤体自燃升温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翔 《煤炭学报》2004,29(1):61-65
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综放沿采空区侧巷道周围煤体内的漏风流态、氧气消耗及温度升高进行了研究,联立求解了流场中的漏风渗流方程、氧浓度渗流-扩散-消耗方程和传热方程.重点描述了沿空煤柱内的自燃特征和升温过程,得到自然发火期与煤耗氧速度呈反比例关系,而对漏风强度影响不大;漏风强度增大只能使煤体内高温区范围扩大,相对提高自然发火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