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中华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4,17(2):34-37
从启蒙话语建构和知识分子自我发现的角度探讨了新文化运动的低落如何影响了鲁迅《野草》的写作。启蒙话语的建构是以有效的对话关系为基础的,因为缺乏共同的精神自觉,知识分子与一般民众之间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对话关系。启蒙话语既然难以完成建构,知识分子或退守,或复仇,或沉默,不过是发现和体认了自我深深的无力感,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野草》黯淡、低沉的情绪基调。 相似文献
2.
杨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34-136
《人性的污秽》是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与前两部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将场景主要安排在美国的一所高校——雅典学院里,讲述了以西尔克.科尔曼为代表的校园知识分子的故事。从小说中的人物出发分析美国校园知识分子的各种现状。 相似文献
3.
李素菊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6):79-79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开中国现代学描写知识分子形象的先河。在其小说中。有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所谓旧式知识分子,有在新化运动中觉醒了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还有觉醒了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面历史巨镜,从不同侧面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心灵历程,也表现了他对这些知识分子前途命运的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崔芳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74-75
作为中国翻译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的翻译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宁信而不顺"和"直译"继承了古代文质说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说,他的"洋气"翻译思想对后来的翻译思想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鲁迅的翻译思想可以说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本文将从他的翻译目的入手开始他与翻译的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以“自然人性观”关照生命,刻画了一批自然率真、舒展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种“自然人性观”崇尚自然、自由、率真、无拘无束、依性而为等存在形式,尊重并肯定世俗生活,以及人对自身欲求的满足,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自由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6.
王晓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90-90,104
阅读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和人生的价值取向。阅读是一种读者和作者的情感交流过程,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所以本文引入了人性阅读的观念,让学生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上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阅读题材,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收获属于自己而能被人接受的个性,从而收获一种人生。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是对鲁迅十分推崇和敬仰的一位当代作家,在创作上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系。她坚守鲁迅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原则,关注民生、关注现实,表现出“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的创作特征。在具体的小说创作中,王安忆还继承了鲁迅在五四时期所开创的“女性解放”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思考。另外,王安忆的散文里流露出鲁迅散文的“表现心灵的奥府,反映深邃的人性,具有深刻内涵”的风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陈冬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9):77-80,89
和合炼世是人的本质。和合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即人类社会关系。炼世是实践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实质。人的创造能力来自和合炼世。精神生活是和合炼世的结晶。和合炼世是人的自然、社会、精神属性的有机综合。创建和谐社会是人的本质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从人性角度考察了大学生的违纪问题。基于侥幸心理,大学生舞弊现象不能根除;屡教改不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违纪的大学生也有受教育权;大学生被高校开除会造成教育真空;取消“开除学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一贯优秀的大学生也有可能违纪,甚至犯罪,也有严格管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1.
曾媛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1):73-77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取得了炫目的文学和翻译成就,他在中国文坛上以思想的独异性和革新性见称,他的翻译思想具有同样的特质。从翻译手法、翻译意图、翻译态度,翻译词句等方面来诠释鲁迅翻译的革命性创新。 相似文献
12.
廖维勇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1,13(3):139-141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对鲁迅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本试从鲁迅先生所从事过的编辑出版活动来研究他所具有的编辑修养,并提炼出四个方面,即他的博学通识、书立说、出版思想、编辑意识,并觉得这四个方面值得当代编辑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建秋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2012,(2):9-11
鲁迅和老舍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家分别以独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在跨文化的背景下理智而清醒地做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反思,又眷念返归,对西方文化既倾心向往,又能谨慎筛选。同时以鲜明的姿态,积极地建构着自己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4.
蔡洞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47-52
鲁迅的作品在创作上有独创性.<野草>在创造作品朦胧美上可以说是典范之作,<野草>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模糊性,艺术象征画面的主体性和背景的迷茫以及奇特的梦境造成了一种朦胧美的意境.<野草>的朦胧美,在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创作方面影响深远.语言运用上则给读者带来浓烈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王明堂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7):45-46,63
瞿秋白与鲁迅,两位伟人在艺术欣赏、审美取向、生活经历等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携起手来,彼此尊重,相互支持,以心换心,共同前进。两位伟人不仅是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进文化思想的杰出代表,而且也树立了大思想家孔子所要求、所向往的真君子形象。这种形象中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瞿秋白,最好也研究鲁迅。 相似文献
16.
李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6):125-127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作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获得中篇小说奖和提名的作品来看,这一时期的中篇小说创作继续着文学多元化的趋势,也体现着文学个性化更具时代特征的追求,在对文学价值意识、生存状态、终极关怀的潮起潮落的演绎中,不断地走向广阔和深入. 相似文献
17.
赵月霞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3,15(1)
鲁迅研究专著《鲁迅晚年思想的当代解读》是作者在长期的钻研探寻中得出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硕果,是在更深、更精、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中,寻求对鲁迅思想、鲁迅文化本位的把握。全书具有三个特点:独特的研究视角;拓宽的研究领域;高扬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霍秀全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11(4):60-67
高长虹与鲁迅之间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论争,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矛盾发生复杂变化大背景下出现的一次小碰撞,是由于两人的思想基础、思维方式、性格志趣等的不同而决定的,有着其内在的必然性。本文从分析基本史实入手,对这一"故事"进行了重新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