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巨变,建筑曾经的纯物质且较为单一的空间概念也在随之变化。本文以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为例,在建筑空间塑造上做了发散性地探讨,在同一空间中向人们传递多义空间信息,使空间的表情更加丰富,让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
木兰 《城乡建设》2009,(3):74-76
城市是间大客厅 刘艺鸿说:当今的设计师要有一种大环境设计观。 从广义上讲,“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在空间上,它可分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就内容而言,又可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一次建筑实践的记录和总结,在历史和现代、城市和自然两大对立概念中探索了建筑、场所和人的关系,以及在特定建筑中同时协调这些关系的可能性。以临海博物馆设计为例,提供了在滨水建筑中实现双城概念的途径,并从城市、建筑内外和符号因借等方面阐述了设计对象在时间轴和空间轴上的定位和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生存的集合空间载体。在相当程度上,建筑可以理解为构成这个空间载体的技术体系。城市不能只是水泥马路的交叉和楼房的罗列,它应是建筑艺术和环境优美和谐的结合,应该体现这座城市的历史、传统风情。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一旦没有了旋律,自然是噪音,没有文化的建筑,如同没有了旋律的音乐,将会因缺少灵魂而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空壳子。  相似文献   

5.
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与建筑内部环境空间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同样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芦原义信曾这样解释外部空间的含义:建筑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从自然当中框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创造的有目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历史表明,许多有魅力的城市不仅因为它们有许多优美的建筑,还因为它们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而外部环境空间设计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设计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筑空间是由建筑各个界面围合成的领域,它是从自然空间中分割出来的,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然空间相比,建筑空间具有人为性和功能性,它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以实体物质为基础的建筑空间,同时为了实现功能性和满足人类更高生活艺术化的要求,创造出更为良好的建筑周围环境,使建筑的功能空间和外部环境空间融合为一体,最终达到建筑空间赋予的就是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历史街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不能仅限于对形式和空间的保护,其意义在于人文精神的延续和商业价值的开发潜力。文章拟对长沙市历史街区建筑进行调研、测绘,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图,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建筑建立模型,得到一份相对准确的数据资料。根据数据资料从结构布局、造型特点以及立面装饰等方面,对比分析出两种典型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进行说明和总结,为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提供一些可能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森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藏库",不仅为人类制造和提供宝贵的氧气,还发挥其他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我国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考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充分认可森林在维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所展现的不可替代作用,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许多城市纷纷投入创建森林城市的浪潮中。文章以森林城市概念为切入点,将长沙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长沙市森林城市创建规划中的城市核心区、生态廊道区及森林公园等三层不同布局空间的布局形式和植被选择,并归纳了长沙市在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推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君  李晓芳 《规划师》2002,18(9):118-119
城市,作为社会生活的集汇点,既表现为社会生活的共同性,又表现为社会文化背景的个体特殊性和复合性。所以才有了天津与广州的不同,北京与上海的不同,伦敦与纽约的不同。建筑,作为人类时刻与之相容共处的物质空间,有它不可分割的两面性,一是建筑的外剖形态,构成着城市大空间,在城市中以空间元素形式存在;二是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为人类提供各种使用性质的(物质的、精神的)安全场所。建筑是为城市而存在的,不是城市为建筑而发展建筑是由于人类的生活需要(物质性的)而出现,并有很长一段历史是纯功能的。建筑的艺术是基于功能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包括:人文、自然、特质与建筑等主面,对建设设计有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历史上对人类集体生活环境的设想,是以社会及政治模式、自然条件、宗教及哲学思想等形成抽象概念,仅属愿望良好的“鸟托邦”,但其局部则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实现。日本丹下健三提出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的城市主义,能在周转一片混乱中建立起秩序的焦点,他的建筑是一些异常强有力的物体,它们屹立在支离破碎,混乱不堪的日本城市景观之上”。联邦德国G.博姆(G.BOHM)指出:“要使新建筑赋予城市新的生命与新的内涵,使人们看到城市新的生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工具,数学在建筑学科的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数学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入手,重点对当代建筑空间的数学化模式、形状以及空间几何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开展了全面和系统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探索.结合长沙市的实践,在构建色彩规划的目标方面制定了四项发展方针及相应的色彩规划原则,并通过效法自然、师承传统和问计于民三种方法制定了建筑色彩推荐总色谱.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的控制层次分为建筑色彩指定重点控制区、建筑色彩规划主控制区和建筑色彩规划...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有许多历史遗留的老建筑给人类的城市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氛围,随着现代化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如何去保护认识和发展这些建筑遗产,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又能体现时代性,做到时代与历史的结合具有相当的难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建筑师在重新审视和改造这些建筑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人、自然与环境的相互协调,注重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探索古建筑不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魏羽力  吴晓 《建筑师》2010,(1):53-59
从戴克里先宫转变为一个城市,斯普利特在罗马宫殿基础上发生了一系列空间演变,从宫殿建筑上生长出城市的肌理,宫殿提供了城市结构,同时城市的扩张也因循了宫殿的轨迹,宫殿的历史在参与城市演变中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它体现了城市与建筑的同一性,城市确定的形式容纳了功能的变迁。对于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来说,这种依据"作品意图"的演变方式是一种让主体消失的客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中心城区15个不同类型的社区的现场调研,归纳转型期长沙市社区空间碎片化表征,从自然与历史继承、政府政策及改革等方面着手,探讨碎片化社区形成的原因,并试图提出空间整合策略。旨在采用弱化社区边界、缩减封闭尺度等一系列手段,整合转型期长沙市碎片化社区空间以及现有空间资源,以求形成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内部之间功能上的融合,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争取生存环境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建筑文化涵盖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物质部分包括建筑的建造材料,建造条件和建造完成后的建筑形态,空间形态等;精神部分包括建筑形态和空间特征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也即形态的审美联想。自从人类创造了建筑,物质和精神的两种需求就一直伴随着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运用建筑学的一般原理,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详细分析阐述了现代城市高层建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对自然空间特别是庭园式自然空间的引入给高层建筑设计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良好自然空间的绿色生态型建筑正成为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美国盐湖城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新馆是犹他州独特的地貌景观的抽象延伸和转化,建筑位于一系列随着瓦萨奇山麓地形起伏的平台上,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干扰极小。基地位于城市和自然景观的交界点,其混凝土基础形成了自然地形与建筑的过渡。铜及铜—锌合金板建筑表皮重现了犹他州的地质和矿物学历史。博物馆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大峡谷",将建筑按功能分为体验和说明两翼。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象征着自身的使命:通过科学探究、教育推广、共同的文化经验和人类的参与来阐述自然世界。  相似文献   

19.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到历史保护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雷  邹欢 《世界建筑》2001,(6):26-2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法国在建筑,城市与风景历史遗产以及城市历史保护区方面的保护政策与管理措施,在城市空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上,法国经过百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从文物建筑到城市与风景历史遗产保护区的一整套的保护理论与方法,国家政策与立法也不断完善,现在,在法国的城市发展中,历史遗产的保护已经是最基本的发展原则之一,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也已成为社会文化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辛洪云  连海宁 《建筑》2007,(9):29-31
许多国家的城市建筑和绿化越来越完备,他们在建筑与城市的空间绿化规划上不仅引入了新的方法,而且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绿化后的城市后续管理工作和保护工作都不够完善,使得城市的绿色建筑和节能不够协调,一些树木过度蔓延生长,加上城市环境的污染,造成了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因此,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类绿色保护运动风起云涌,建筑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节能要从单纯注重运行过程的节能扩大到建筑生命的全周期节能,使其必须符合循环经济。早期封闭的节能建筑要转向开放型、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