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兰敏  吕雨 《安徽建筑》2009,16(5):79-79,83
文章结合PCC桩在南京河西新城区滨江大道建设工程1.1标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成桩工艺。在现场对PCC桩施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阐述了PCC桩的合理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吕雨 《安徽建筑》2009,16(4):100-101
文章结合PCC桩在南京河西新城区滨江大道建设工程1.1标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简述了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成桩工艺,探计了混凝土坍落度、拔管速度、施打顺序对PCC桩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结合PCC桩在长江下游某在建船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在现场对PCC桩施工工艺进行了检测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混凝土坍落度、拔管速度和充盈系数等重要的施工控制参数对PCC桩质量的影响,总结了PCC桩施工的关键控制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时域反射法对桩身缺陷的检测效果,设计了时域反射技术检测桩基完整性的模型试验,分别针对不同介质(空气、干土和湿土)环境中的有缺陷桩和无缺陷桩进行检测,验证时域反射法对于预设缺陷的检测效果,并分析缺陷位置和缺陷数量、桩周介质类型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时域反射法可以用于检测桩身缩颈缺陷,在模型桩缺陷段和桩底位置能获得较清晰的反射信号;电磁波传递过程中发生的衰减、频散、介质不连续等导致电磁波实测波形和理论波形存在差异;不同介质中电磁波的波速变化导致缩颈缺陷探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但误差仍处于实际工程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姚亮亮  付新元 《山西建筑》2007,33(4):107-108
介绍了PCC桩的成桩机理,结合工程概况,对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三种质量检测方法对PCC桩进行了检测,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设计及检测经验。  相似文献   

6.
病态嵌岩桩模糊综合诊断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  言 人工挖孔嵌岩桩是一种常用的桩基型式 ,当桩身混凝土出现严重缺陷 (混凝土离析、蜂窝狗洞或者桩底沉渣等 )时 ,会影响桩基承载力 ,降低桩基可靠度 ,甚至留下重大隐患 ,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应力波反射法 (低应变动测法 )是目前用于检测这些缺陷最广泛的方法 ,但其对桩身完整性的诊断评定大部分属于定性分析 ,既不能准确提供嵌岩桩桩底沉渣厚度 ,又不能对桩身缺陷程度作定量分析 ,也不能对桩身多处缺陷或缺陷类型进行准确判断等。钻芯验桩是一种较直观的检测方法 ,但它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如仅仅靠一、二个钻孔芯样来判断评价桩的质量。因此 ,综合采纳反射波法与钻芯验桩法各自的优点 ,用模糊  相似文献   

7.
PCC桩水平承载特性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是一个复杂的桩土相互作用过程。针对双层地基中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以下简称PCC桩)受水平荷载的问题,利用河海大学岩土所自行研制开发的大型试验模型槽进行水平承载桩静载足尺模型试验,实测得到了水平荷载下PCC桩与土共同作用时的工作性状,分析了PCC桩受水平荷载时的内力、变形、极限承载力和桩侧土压力分布等。试验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土层下水平受荷PCC桩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洪建  焦远俊 《建筑施工》2002,24(4):296-297
用沿桩身垂直钻孔、高压注浆的方法处理人工挖孔桩混凝土质量缺陷(离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可视化摄影测量技术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密实砂土中竖向受压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桩端土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端阻力估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C桩桩端周围土体在极限荷载阶段形成楔形竖向压缩区和侧向剪切变形区,桩端土体竖向位移在相同深度处始终高于等直径实心桩,呈现冲压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普朗德尔地基理论,构建了考虑地基滑动面角度变化的PCC桩桩端土体破坏模型,给出了桩端阻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承载力系数分析以及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初步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PCC桩设计计算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PCC桩)是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基加固新技术,已在沿海和内地湖泊地区大面积软基处理工程中推广应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河海大学和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3—2010),并于2010年7月23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704号文公告批准发布。为使PCC桩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介绍了《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了PCC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法和质量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刘洲 《工程质量》2009,27(8):26-28
由于采用反射波法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时,对桩身缺陷程度只做定性判定,而且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可判定桩身缺陷的具体类型。尤其对于嵌岩桩,受桩周土约束、桩身截面阻抗变化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单凭测试信号,很难区分嵌岩缺陷的性质。因此,对嵌岩桩桩端嵌岩缺陷类型进行判定,应结合地质、施工情况综合分析,可采取钻芯等其他方法进行核验。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实际检测工作中遇到的几例嵌岩桩桩端质量事故,进行了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的桩基检测实践,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几个难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桩缺陷与反射波波形的关系,并对具有同样的同相反射或反相反射的缺陷以工程实测波形为例,从波形特征上阐明了缩径与离析、夹泥与空洞、局部断裂与断桩的区别,论述了桩顶浮浆层对波形曲线的影响、大直径桩的横向惯性效应以及不同桩型、不同桩底持力层的桩底反射波特征。从而能较好地避免缺陷的误判,对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超声波法对灌注桩的检测分析,判断其缺陷位置,用钻芯法验证数据的准确性,总结常见缺陷的判断和影响因素,以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某罐区立式钢制储罐基础设计为例,探讨预制桩、灌注桩和浅基础应用于储罐基础的设计方法。储罐基础设计可比拟为“板-柱结构”体系,借助pkpm结构软件分析两种桩型承载力、浅基础设计、场地条件影响及桩-土共同作用。储罐桩基设计应对水平承载力、竖向承载力和配筋量三控制设计,对于端承型桩基,一般情况下单桩水平承载力起控制作用。相同桩数时,采用方形布桩的边桩配筋比环形布桩的更易产生突变。应用于软土场地的砼预制桩不仅应进行桩基承载力计算,还应加强桩基配筋验算。  相似文献   

15.
随钻跟管桩是一种桩侧后注浆的非挤土PHC管桩桩型,是近年研发出的新型大直径桩基础。为了研究这种新桩型的竖向抗压承载性能,对现场5根直径1m的随钻跟管桩进行静载和高应变承载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静载试验结果为校核标准,高应变承载力检测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嵌岩0.5m的随钻跟管桩极限承载力可达到20000kN,比同等直径泥浆护壁灌注桩的承载力经验计算值大13%~23%;桩侧后注浆工艺和桩端嵌岩深度能有效提高随钻跟管桩的侧阻力发挥,实测值比灌注桩的规范计算值大28%以上;虽然现场4根随钻跟管桩均嵌入中风化花岗岩0.5m,但端阻比小于30%,呈现摩擦型桩的承载性状。试验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随钻跟管桩的竖向抗压承载机理,可为其工程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声波透射法、反射波法检测的曲线特征和抽芯验证资料 ,结合工程实践 ,总结出大直径水下灌注桩低应变检测结果的普遍规律 ,着重论述了此类桩常见缺陷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从检测的角度指出了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关键的控制因素和要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践探讨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基桩检测中几种典型现象及理论依据,包括CFG桩浅部缺陷、CFG桩有效检测桩长、应力波在变截面处的绕射使测定的一维纵波波速比真实的偏低以及桩的浅部范围缺陷测不准现象。  相似文献   

18.
浅谈PHC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京川 《山西建筑》2009,35(7):127-128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PHC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工艺与方法,提出了管桩施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通过桩基检测表明该工程PHC预应力管桩符合设计要求,指出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具有质量可靠、单桩竖向承载力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阮兴 《市政技术》2021,(1):131-135
为研究预应力管桩在打桩过程中的动力响应问题,结合应力波反射法基本原理,说明了应力波在不同类型基桩中的传播特性;再以预应力管桩施工工程为依托,对打桩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荷载进行简化,建立预应力管桩打桩数值模型,分析了2种特殊情况下桩基的竖向应力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当桩端固定时,固定端的竖向位移为0,而竖向应力幅值增加;当桩...  相似文献   

20.
桥梁桩基础缺陷复合检测及其加固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大桥长333.45m,河岸边基础采用32根钻孔灌注桩,这些工程桩施工完成后,根据桩基规范要求,先采用低应变动测法全部进行检测,再进行静载荷试验法、钻探取芯法检测所选3根桩,发现个别桩基存在承载力不足和桩身某些部位胶结差等质量问题。综合分析桩基动测、静载荷试验、钻探取出3种复合检测结果以及现场的施工记录资料,找出产生桩基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和桩身缺陷具体部位,然后参照有关资料并结合工程经验,对缺陷桩基提出高压喷射注浆法加固桩体、胶结不良部位和高压喷射法清除桩底沉渣及时回灌混凝土等处理方法。对加固后的桩再进行低应变动测法、静载荷试验法等方法检测,并与第一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加固后的桩基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