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丙烯酰胺-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网络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相两步法合成了聚丙烯(PP)网络。首先将PP用马来酸酐(MAH)功能化,再加入交联剂己二胺(HDA)或聚乙烯醇(PVA)使PP网络化。研究了在该方法中反应条件与PP网络的凝胶含量关系。结果表明,当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低于0.83×10-3mol时,凝胶含量随BPO增加而迅速升高,BPO用量高于1.65×10-3mol时,凝胶含量基本不再变化,控制反应的最佳时间为25~30min。  相似文献   

3.
丙烯酰胺—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直(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4.
P(St-MMA-AA)多孔胶粒聚合物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t-MMA-AA)乳胶粒。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碱、酸处理后胶粒体积增大了37%,平均每个胶粒上有8个微孔  相似文献   

5.
PMMA—MAA/PS复合乳胶粒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具有微空形态的PMMA-MAA/PS复合乳液;认为种子聚合物的分子量是影响其迁移性及复合乳胶粒形态的重要因素;讨论了交联剂,乳化剂对第二阶段聚合地点及粒子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及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反应特征参数的影响。当引发剂浓度为4.5×10(-3)M/L,MMA浓度为0.225M/L,在30℃反应3.5h时,单体转化率C%=90.5%,接枝率G%=62%,接枝效率GE%=70%,接枝支链的粘均分子量M=×10(-3)。接枝共聚物及其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浇铸成膜后,用黑曲霉在无机盐营养培养基中降解40天,失重率分别为32%和23%,表明淀粉/MMA接枝共聚物可作为生物降解塑料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PS/PBA/P(BA-AA)胶乳经网络聚合物,利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反应过程的表观动力学,测得了三步反应的聚合动力学探讨了初始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对各步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R∞「E」「I」;在交联PS种子乳液存在下,以EGDM为交联剂,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的动力不一与经典乳液聚合有所差异。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具有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PAA(PolyacrylicAcid)-PSF(Polysulfone)交联复合膜的制备,研究了交联剂、添加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断面结构.研究了PAA-PSF交联复合膜对低浓度有机醇类水溶液反渗透分离性能.发现对于1000×10-6乙醇水溶液截留率达到66.2%,透过流束可达0.9×10-6(m3·m-2·s-1).随醇的分子量的增加,截留率不断上升,对戊醇的截留率达94.3%,而透过流束则保持相对稳定.对不同结构醇类的分离性能研究表明,截留率存在有:tert->sec->iso->n-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共聚物电解质MA-Na2(顺丁烯二酸钠)/AA-Na(丙烯酸钠)水溶液ηSP/C(比浓粘度)与浓度的关系、中性盐及溶液pH对ηSP/C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释MA-Na2/AA-Na溶液时,ηSP/C急剧上升,而稀释含中性盐(KCl或CaCl2)的MA-Na2/AA-Na溶液体系时(中性盐含量保持0.01mol/L),ηSP/C的变化却不大。添加极少量(<0.05%)中性盐,可使MA-Na2/AA-Na溶液体系的ηSP/C大幅度下降,当中性盐浓度大于0.05%时,ηSP/C趋于稳定。溶液pH=8时,ηSP/C最高,pH<8或pH>8时,ηSP/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PS\PBA\P(BA-AA)胶乳型互穿网络聚合物,利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反应过程的表观动力学,测得了三步反应的聚合动力学曲线,探讨了初始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对各步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R∝[E][I];在交联PS种子乳液存在下,以EGDM为交联剂,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的反应的动力学曲线与经典乳液聚合有所差异。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石油醚为分散介质,Span6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作为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共聚合成了AA/ANa/AM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交联剂、中和度、反应温度、乳化剂、共聚组成等对树脂吸液能力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下吸水率及吸盐率分别为753.5g/g和158.6g/g.  相似文献   

12.
胶乳型互穿网络聚合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uO_4染色法研究了LIPN PBA/PS/PMMA乳胶粒的形态结构并用透射电镜和图象分析技术测定了乳胶粒尺寸及其分布。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反应温度及加料方式对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纸张增强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氮气的保护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纸张增强剂。探讨了合成过程中阳离子单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纸张增强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湿部应用中增强剂用量、pH值、浆种与纸张增强效果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5%和引发剂用量0.75%时,乳液聚合物的增强效果最佳。增强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增强剂用量0.8%,体系的pH值为7。使用增强剂时,应先调体系的pH值,再加入增强剂以充分发挥增强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反应性乳化剂作用下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反应性乳化剂作用下的醋酸乙烯酯(VAC)乳液聚合动力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聚合速率随乳化剂、引发剂浓度、温度的增大而加快,乳胶粒平均直径较传统的的乳液聚合乳胶粒子大得多,且成核期结束较早。  相似文献   

15.
PEMA/PEA自交联乳胶IPN阻尼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酰肼的交联反应合成了PEM A/PEA乳胶IPN。DM S结果表明,组成比对L IPN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组成比为35/65的L IPN具有较优异的阻尼性能;界面自交联能改善组分相容性,但使材料的阻尼性能有所下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硬组分和交联剂的含量,拉伸强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乳液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为含氟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已二酰肼(ADH)为交联单体,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氟单体对酮肼交联的影响以及交联反应对乳胶膜的表面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EM、接触角测量仪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酮羰基和酰肼的交联反应在室温下可以顺利进行;氟碳基团的引入,使一部分酮羰基被屏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联反应的进行;通过引入氟碳基团可以极大地提高涂膜表面的疏水性,降低涂膜的吸水率,提高涂膜接触角;通过交联反应可以有效地提高氟碳乳液的综合性能,当DFHM为7.5%,DAAM为4%时,交联膜的接触角和吸水率分别达到96.8°和8.5%,拉伸强度为24.8MPa。  相似文献   

17.
微乳柴油是一种较佳的节能环保材料。采用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成复配乳化剂,利用超声乳化机理,将超声波用于微乳化,研究了超声参数(声强,作用时间)、乳化剂及乙醇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超声制备微乳化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该W/O乳液稳定时间随超声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且超声作用时间对乳液稳定时间有个最佳值。超声作用下乳化剂用量为2.5%(wt)时乳液最稳定。乙醇用量跟水油比有关,实验中水油比为0.1(V)时乙醇用量为5%(V),掺水量为10%(V)时的超声柴油微乳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2.5%(wt),指示电流为3A(相当于声强为0.15 W/cm2),稳定剂用量为0.158%(wt),超声作用时间为15min,乙醇用量为5%(V)。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吊片法分析乳化剂对碳质燃料油的表面张力以及乳化炸药组成材料对乳化炸药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相材料的表面张力随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在乳化炸药体系的水相中加入硝酸钠,可以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油相材料的黏度增加,乳化炸药体系的界面张力也相应的增加;乳化剂质量分数大于1.0%时,乳化炸药体系的界面张力值趋向恒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吊片法分析乳化剂对碳质燃料油的表面张力以及乳化炸药组成材料对乳化炸药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相材料的表面张力随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在乳化炸药体系的水相中加入硝酸钠,可以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油相材料的黏度增加,乳化炸药体系的界面张力也相应的增加;乳化剂质量分数大于1.0%时,乳化炸药体系的界面张力值趋向恒定。  相似文献   

20.
St/BA/MAA复合胶乳粒子大小及羧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平平加OS-15为复合乳化剂,分别采用批量法、种子法、全滴加法和分步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复合胶乳。对复合胶乳的粒子大小及形态结构、羧基分布和碱增稠性能等进行测试;考察了复合乳化剂浓度和聚合方式对复合胶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