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白盆珠水电站溢流坝是我省兴建的具有较高水头、泄流量较大的泄水建筑物。溢流坝为双孔,采用开敞式溢流堰,堰顶高程73m,进口宽2m×12m,堰面为WES曲线实用堰,下接1:0.75的陡坡段,陡坡段下游经反弧段(半径R=20m)后接水平护坦段,护坦末端连接梯形差动式挑流鼻坎,差动式鼻坎的高坡高程利.5m,低坎高程39.5m,高、低坎的挑角分别为30°和14°(见图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于70年代就承担了白盆珠水电站溢流坝水力模型试验研究[’1,并根据工程运行和管理的要求,配合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在溢流坝安装了原型观测设施…  相似文献   

2.
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下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坝后水库下泄水流挟带的床沙质含沙量减少,坝下游河床出现冲刷。作者利用26条河流坝下游冲刷的资料,建立了深泓最大冲刷深度与建坝前后多年平均洪峰流量变化的关系。它可用来粗估坝下游河床的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3.
大坝下游岩石河床的冲刷问题F.E.Fahlbusch主题词水力冲刷,动量方程,水力计算,消能工与挑流鼻坎、滑雪式溢洪道和自由溢流有关的自由抛射的高能射流造成的冲刷坑或跌水潭,只有当它们出现在谷坡和坝基的安全距离之外时,才是有利而廉价的消能工,因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二维数学模型在正常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并根据计算成果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孟洲坝下游河床的设计施工、模型试验资料的分析,结合下游右河床12年的冲刷分析,制定合理的弧门调度方案,以保障孟洲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平衡冲刷坑内水流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沛清  高秀章 《水利学报》1997,10(12):10-20
本文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三峡溢流坝下游平衡冲刷坑内的二维流场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射流在冲坑水垫中的扩散规律和流谱结构,分析了冲坑底流速和压力的沿程分布及坑底不同测点脉动压力的统计特征,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弱压缩流的控制方程,用贴体座标技术进行了网格生成。  相似文献   

7.
根据长湖水电站大坝下游河床的实测资料,对其冲坑及河床冲刷演变进行分析,并提出为减小冲刷而在工程管理上应采取的措施,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盆珠水库工程始建于五十年代本期,经历过“大跃进”和“文革”,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全部完工。在首期施工时,因缺乏科学态度,急于求成,遗留不少质量上的问题,使坝体存在隐患,笔者对自从建立观测制度以来的1988年至1994年这几个年度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土坝运行以来的一些情况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柴坪水电站坝址距离河床弯道较近,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大坝采用的消能方式为面流消能,使得水电站下泄水流流态比较复杂,下游河床冲刷剧烈,因此需要对水电站进行整体水工模型试验,证明水电站设计能够满足工程运行要求。研究发现溢流坝下泄水流的主流偏向右岸,对水电站下游右岸河床产生严重冲刷,对大坝的稳定性与工程安全运行造成影响,需要对水电站体型进行优化。研究采用在水电站右导墙处增加贴角,延长溢流坝左边孔左闸墩,同时去掉溢流坝左侧导墙的方式,迫使溢流坝下泄水流主流偏向河道中间。优化方案使下游河床冲刷减弱,降低了河床冲刷对大坝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满足水电站工程运行要求,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水利枢纽尤其是水库的拦蓄与调节作用下,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显著变化,将导致下游河道不平衡输沙,引起河床冲刷与再造。水利枢纽下游河道的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兼具床沙冲刷—粗化—交换—悬移质恢复等多过程耦合的微观水沙运动特性,以及泥沙冲淤—床面形态变化—纵比降改变—河型河势调整等多尺度复杂响应的宏观形态变化。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从微观机理和宏观规律2个主要方面开展。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水利枢纽下游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研究成果,对河床冲刷与再造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中的模型沙选择、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下游河床冲刷对护岸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卢金友 《人民长江》2002,33(8):23-25
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水沙条件的改变,长江中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的调整变化,这种演变趋势对沿江地区防洪、航运、取水、岸线利用等均将带来一定影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大通各河段冲刷达到最大时的平均剖刷深度约为0.5-5.3m,其中以下荆江河段的平均冲刷深度为最大,约为5.3m,上荆江河段次之,约为3.5m。简述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演变规律和河床演变趋势及其可能对护岸工程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库溢洪道下游冲刷成因的探讨徐宏宇,生远方(绥化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院)一、问题的提出绥化市津河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始建于1985年,1962年建成蓄水,溢洪道为开敞式。水库运行多年,始终未能解决好“消能”问题,致使下游海漫被回掏。为此又做梯级消能三级,...  相似文献   

13.
对“挑射水流对岩基河床冲刷的探讨”的讨论意见苏鲁平(水工研究所)《长江科学院院报》1994年第4期刘沛清、冬俊瑞、余常昭的论文“挑射水流对岩基河床冲刷的探讨”(以下简称“刘文”),在清华大学及国内外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消能与射流的观点,提出了一套估...  相似文献   

14.
15.
侯成波 《人民黄河》2006,28(6):17-19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遵循着溯源冲刷与溯源淤积、沿程冲刷与沿程淤积两类基本的矛盾运动规律,演绎出河道淤积、河道冲刷以及冲淤动态平衡3类结果;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的根源在于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的共同作用.据此,提出了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对接的基本原理,并以艾山断面为例,对对接冲刷动力注入点的布局及其动力源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乌拉泊水库土坝混凝土防渗墙的应力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土坝混凝土防渗墙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即使用有限元计算,也很难掌握防渗墙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应力状态。而原型观测能比较准确的反映防渗墙的实际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二维数学模型在正常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并根据计算成果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展宽又有冲深下切或淤高态势;河床平面摆动促进了断面主槽形态调整,河相系数变化率与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摆动强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来水来沙条件是主槽形态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且可引起局部河段深泓线摆动强度增大。通过调整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模式及布设控导工程可进一步塑造并维持稳定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  相似文献   

19.
20.
三峡水库下游河床冲刷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泥沙数学模型的计算分析, 对三峡水库修建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并论述了因河床冲刷引起的河床变化、沿程含沙量恢复以及下游各站水位下降等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