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夏季湿热的大气环境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CFRP(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 有不利影响。为探讨湿热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对CFRP加固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性能的影响,共制作 16根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对荷载与湿热环境耦合作用下CFRP加固钢 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湿热环境作用时间增加,CFRP加固混凝土梁 剥离破坏界面由混凝土层逐渐转移到树脂胶层;荷载与湿热环境的耦合作用对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 极限承载力影响较明显;湿热环境对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单片机在温湿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爱荣 《水利电力机械》2001,23(3):40-42,54
介绍了一种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化温湿度仪,该仪器是采用高分子薄膜式湿敏元件,落膜铂电阻温敏元件的温湿度传感器和单片机,实现大气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对及气压自动订正的数据处理方式,从而实现智能化湿温度一体化测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动荷载对临近桥梁微型桩深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以中国“一带一路”重点贡献项目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Ubisa-Shorapani(F3)标段工程为主要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列车荷载对基坑土体、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影响,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列车荷载,考虑列车荷载作用下近侧桩体最大位移和土体最大沉降分别增大14.5%、20%,基坑整体安全系数减小0.1,在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列车荷载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列车荷载施加方式下,首道支撑所受影响显著,各道支撑轴力变化幅度随开挖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列车荷载距离基坑边界5 m时近列车侧土体最大沉降比20 m条件下增大3.61 mm,且当距离为20 m时土体沉降几乎不受列车荷载影响,基坑稳定性较好。动荷载时速为120 km/h、距离为5 m情况下桩体内力受荷载影响较大,弯矩及最大弯矩位置深度随荷载距离减小逐渐增大,最大弯矩相比无列车荷载时增大210 kN·m。  相似文献   

4.
水闸设计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大多采用桩基,长期以来,水利部门对桩基土是否承担一部分上部荷载是有争议的。现将桩基考虑承台土反力分担荷载的设计方法,运用于龙山闸桩基设计中,地基土承受荷载占总荷载的16.7%,可节省桩材约35%,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荷载水平对长期加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剩余承载力的影响,对混凝土预制缺口梁首先施加60%和80%极限荷载并进行持续6个月和12个月加载。长期加载试验结束后,一部分混凝土梁从加载架取出并且在静载条件下加载到破坏。而另外一部分混凝土梁进行更高荷载水平的持载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得到混凝土梁加载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静载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到长期加载作用后混凝土的起裂荷载、剩余承载力以及断裂能。结果表明,长期荷载作用后,混凝土的起裂荷载和剩余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且荷载水平越高,徐变后混凝土剩余承载力越大。长期荷载作用对混凝土断裂能没有影响。此外,80%极限荷载持续加载12个月后的混凝土时间在伴随试件极限荷载的持续加载作用下仍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6.
大坝水荷载研究进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军瑞 《水力发电》2003,29(1):59-60
水荷载是大坝工程中的主要荷载,大坝水荷载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渗透静水压力(扬压力),渗透动水压水,浪压力,冰压力,地震动水压力等,通过对大坝水荷载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坝水荷载的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经验到理论,由粗略到准确的过程,而且与大坝工程建设的历史与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世行贷款泰东河台广大桥工程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境内,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为了检验成桥后结构强度、刚度,掌握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评定桥梁结构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荷载标准,测定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评估实际结构的动力性能,通过荷载试验建立了桥梁初始技术档案,对全桥进行荷载试验分析,为竣工验收质量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台广大桥受力性能和正常使用状态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要求,结构工作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大偏心受压、受弯、大偏心受拉、小偏心受拉和轴心受拉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试验,测定了不同荷载下的钢筋应变、裂缝宽度、裂缝宽度-荷载曲线和钢筋应力-荷载曲线,研究了各种试件的裂缝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各种试件的裂缝发展规律基本一致,即荷载很小时不出现裂缝;从混凝土出现第一条裂缝到钢筋屈服,裂缝宽度随荷载基本呈线性增长;钢筋屈服后,裂缝随荷载增大而迅速增长.最后对裂缝宽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裂缝宽度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9.
高拱坝全过程温度应力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于混凝土高拱坝,温度荷载是主要设计荷载之一,施工过程对温度荷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实际工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高拱坝全过程温度及温度应力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包含风荷载作用效应的内力组合并不一定起控制作用。利用PKPM软件,对168种不同条件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风荷载作用效应对内力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7度设防地震区一般多层框架结构,都可以不用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非地震区多层框架结构,当风作用影响系数不大于1.05时可以不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当风作用影响系数大于1.05时应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在介绍加筋桥减载法及其减载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加筋减载的高填方涵洞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格栅层数、减载孔不同宽度、高度和侧壁角度以及减载孔不同填料性质时高填方涵洞的土压力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载孔高度和减载孔填料模量对减载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减载孔高度越高,减载孔填料模量越低,减载效果越显著;减载孔宽度、格栅层数和减载孔填料的内摩擦角对减载效果影响较小,但减载孔宽度的增加使涵洞受力更均匀,有利于减小结构物内力。  相似文献   

12.
刘畅  李良碧 《水利水电技术》2016,47(10):134-140
采用风机正向设计软件SAMCEF for Wind Turbine(S4WT),考虑风载荷和波浪载荷的联合作用,对海上张力腿式风机支撑结构疲劳载荷进行研究。首先,对支撑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得到风、浪联合作用下的疲劳载荷时程曲线,并采用雨流计数法得到疲劳载荷谱。然后,基于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求出对应的等效疲劳载荷。最后,分析相同风速下不同湍流强度等级对疲劳载荷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支撑结构疲劳寿命影响最大的疲劳载荷为塔基处的倾覆力矩。风载荷和波浪载荷联合作用下的等效疲劳载荷并不是二者单独作用下的等效疲劳载荷的简单线性叠加,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湍流强度每升高一个等级,等效疲劳载荷基本上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水力机械流固耦合计算中载荷传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界面模型。该模型包括流场载荷输出、载荷转换和固体场载荷自动施加三部分。流场载荷输出算法通过输出控制仅输出耦合界面上的流场网格节点压力信息,这可以缩短下一步搜索时间并节省存储空间;载荷转换方法基于局部网格信息,对每个固体点考虑其相邻的流场三角形网格,采用邻近点加权平均法得到固体点的载荷,并将载荷转换的信息放在映射矩阵;固体场载荷自动施加算法根据固体网格节点排列顺序确定压力载荷施加表面,并生成压力载荷施加的命令流文件。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双吸离心泵叶轮的流固耦合特性分析中,结果显示载荷转换误差在1%以内,这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高精度地处理不同网格体系间的载荷传递。  相似文献   

14.
向心自润滑关节轴承受力分析及当量载荷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向心关节轴承在承受载荷时,承载区各点的压应力是不等值的。在轴承无间隙与刚性假定条件下,通过受力分析计算,推导出了轴承在径向载荷作用下最大压应力与平均压应力的关系公式,确定了轴承在同时承受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时最大压应力点。在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在工程上已给定额定载荷了的轴承当量载荷和当量载荷系数的计算公式,并确定了强度条件为选用轴承的额定载荷大于或等于当量载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组离心模型试验及成果分析,研究了桩基在水平、弯矩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机制和承载力屈服包络线特性。结果表明:桩基在水平、弯矩组合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屈服包络线形状近似为椭圆形,其承载力屈服包络线方程可用椭圆方程来近似表示;水平、弯矩组合荷载作用下桩基承载力屈服包络线方程为检验桩基在水平、弯矩组合荷载作用下桩基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在桩基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水平荷载和弯矩荷载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沌理论的电力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力系统负荷的复杂性及非线性.提出了结合混沌理论的思想.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在重构电力负荷相空间的基础上对负荷进行预测.并综合了电力负荷混沌特征量的计算及负荷时问序列的混沌预测方法。以非线性为特征的混沌理论的应用。必将开辟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水力机械流固耦合计算中载荷传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界面模型。该模型包括流场载荷输出、载荷转换和固体场载荷自动施加三部分。流场载荷输出算法通过输出控制仅输出耦合界面上的流场网格节点压力信息,可以缩短下一步搜索时间并节省存储空间;载荷转换方法基于局部网格信息,对每个固体点考虑其相邻的流场三角形网格,采用邻近点加权平均法得到固体点的载荷,并将载荷转换的信息放在映射矩阵;固体场载荷自动施加算法根据固体网格节点排列顺序确定压力载荷施加表面,并生成压力载荷施加的命令流文件。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双吸离心泵叶轮的流固耦合特性分析中,结果表明,载荷转换误差在1%以内,该方法能够高效、高精度地处理不同网格体系间的载荷传递。  相似文献   

18.
作者基于天然河流沙质河床上的推移质和悬移质两类运动形式的泥沙,不存在一个能够截然划分的界面,认为在沙质河床上利用推移质采样器实测的推移质输沙率,其组成不都是推移质泥沙,其中尚包括悬移质中的床沙质泥沙。为此,本文分析了长江中游干流宜昌和汉口水文站河段利用推移质采样器实测的推移质输沙率和与之相应测次的、按测时水沙条件计算的临底流层内悬移质中床沙质泥沙输沙率的相关关系,论证了沙质河床上器测推移质输沙率中推移质泥沙和悬移质中床沙质泥沙组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ather load and water quality indicator levels, faecal pollution indicator (faecal coliforms and faecal streptococci)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andida albican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evels were monitored hourly in the nearshore waters of a shallow Lake Ontario bathing beach on a hot August day when the bather load was high, and on two overcast August days when the bather load was negligible. On the high bather load day, an increase occurred in the numbers of faecal coliforms and faecal streptococci in the beach water in conjunction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bather load; P. aeruginosa levels increased later in the day. There was little appa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 albicans levels and the other parameters on the high bather load day. No corresponding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for any of the monitored parameters on the low bather load day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ther load and sample collection time may influence estimations of recreational water quality based on faecal pollution indicator and P. aeruginosa levels.  相似文献   

20.
Effective management options for mitigating the loss of reservoir water storage capacity to sedimentation depend on improved predictions of bed‐load discharges into the reservoirs. Most predictions of bed‐load discharges, however,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ates of bed‐load sediment availability equal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flow, ign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sediment supply. This paper develops a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to characterize bed‐load sediment transport in alluvial channels, assuming a channel reach is non‐supply limited when the bed‐load discharge of a given sediment particle‐size class is functionally related to the energy that is available to transport that fraction of the total bed‐load.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22 alluvial stream channels in the USA to determine whether a channel reach had a supply‐limited or non‐supply‐limited bed‐load transport regime. The non‐supply‐limited transport regime was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al t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pattern of bed‐load sediment transport in alluvial channels depends on the complete spectrum of sediment particle sizes available for transport rather than individual particle‐size fractions represented by one characteristic particle si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should assist reservoir managers in selecting bed‐load sediment transport equations to improve predictions of bed‐load discharge in alluvial streams, thereby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options for maintaining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waterbo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