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产地牡丹籽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氢氧化钠甲醇酯交换法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技术对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牡丹籽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验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甘肃永靖产紫斑牡丹籽和凤丹牡丹籽中油脂进行提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与凤丹牡丹籽得油率分别为(27.08±3.09)%和(28.69±2.69)%,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酸值(KOH)、碘值(I)、皂化值(KOH)、过氧化值分别为(2.13±0.08)、(2.05±0.11)mg/g;(178.13±3.18)、(172.56±3.58)g/100 g;(188.23±3.49)、(183.56±3.29)mg/g和(1.47±0.06)、(1.55±0.04)mmol/kg,符合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牡丹籽油》。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以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接近90%,其中ω-3系列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分别达到44.90%和47.48%,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8.00%的保健型营养油脂标准。综合分析,永靖紫斑牡丹籽油和凤丹牡丹籽油是优质的ω-3脂肪酸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3.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牡丹种籽经石油醚-乙酸乙酯(7:1)索氏提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牡丹籽油组分进行分析;共鉴定37种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83.42%,饱和脂肪酸占14.662%。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牡丹籽油经不同温度(90、120、150、180、210、240 ℃)加热30 min后脂肪酸组成、含量以及 理化性质的变化,探究高温加热对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在高温加热后会生成脂肪酸异构体、 环状脂肪酸以及中、短碳链脂肪酸,且温度越高种类越多。虽然上述高温加热后牡丹籽油各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油 标准,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富含营养价值的α-亚麻酸含量在温度超过180 ℃时 迅速下降。可见,在理化指标上牡丹籽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是从营养角度其不适合用于高于180 ℃的高温煎 炸等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5.
石榴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业高  卢艳  刘莹  海丽娜 《食品科学》2003,24(11):111-112
石榴籽经石油醚提取、皂化和甲基化得到的总脂肪酸甲酯经GC分析,共检出9种成分。经GC-MS联机分析,确定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2.47%)、亚油酸(4.85%)、油酸(4.07%)、硬脂酸(1.66%)、石榴酸(81.62%)、二十碳烯酸(0.53%)、花生酸(0.44%)及两个未鉴定的石榴酸三烯异构体(3.13%)。主要成分为共轭三烯不饱和脂肪酸石榴酸(9Z,11E,13Z-十八碳三烯酸),达81.62%。  相似文献   

6.
以南天竹种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南天竹籽油,测定了南天竹籽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南天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南天竹籽油的酸值(KOH)、皂化值(KOH)、过氧化值、碘值(I)、相对密度(20℃)、折光指数(20℃)分别为1.44mg/g、187.04 mg/g、1.42 mmol/kg、114.51 g/100 g、0.912 7、1.472 6;南天竹籽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0.96%)、棕榈酸(15.55%)、油酸(15.16%)、硬脂酸(4.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99%。  相似文献   

7.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榈酸(8.54%)、硬脂酸(4.42%)为主;含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3.64%,其中亚油酸(41.68%)、亚麻酸(25.44%)、油酸(12.74%)为主。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该分析结果可为刺梨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莴苣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对莴苣籽油的酸值、皂化值、碘值、折光率以及相对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莴苣籽油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10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5%以上,其中亚油酸53.18%,油酸17.22%,棕榈酸11.58%。研究结果为莴苣籽在食品及药品领域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在分析测定牡丹籽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00%。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含量分别为23.92%、27.58%、40.50%;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得牡丹籽油中除游离脂肪酸外,含有95.89%的甘三酯和4.11%的甘二酯;猪胰脂酶水解分析牡丹籽油的Sn-2脂肪酸组成,结合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牡丹籽油甘三酯组成。牡丹籽油中主要是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甘三酯,其中三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的含量达到71.00%以上,一饱和二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含量大于15.00%;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籽油中维生素E总含量为0.56 mg/g;Rancimat法测定的氧化稳定性结果为110℃,2.85 h。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猕猴桃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猕猴桃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 6 3.99% ,是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之一 ,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源 .  相似文献   

11.
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国家标准分析测定了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采用GC法分析了假酸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73.66%、油酸12.06%、α-亚麻酸2.01%、硬脂酸9.05%、棕榈酸3.15%。假酸浆籽是富含亚油酸的一种新油源。  相似文献   

12.
栝楼籽油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索氏提取法从栝楼籽中提取栝楼籽油,采用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栝楼籽油的理化特性、主要脂肪酸组成及甘三酯组成。结果表明,栝楼籽全籽含油量高达29.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6.955%,其中栝楼酸含量高达16.15%。  相似文献   

13.
茶叶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4种茶叶籽中提取油脂,对茶叶籽油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其中油酸60.89%~64.35%、亚油酸14.41%~20.55%,油酸和亚油酸之和为75.30%~84.90%,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麻疯树籽油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对产于我国西南部金沙江沿岸的麻疯树籽油的理化特性及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籽含油量高,且富含油酸和亚油酸(70%以上);油脂碘值低,属于半干性油,特别适合做工业用油,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柑橘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3种柑橘籽中提取油脂,并对柑橘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3种柑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每种柑橘籽油都分析鉴定出了1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柑橘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新油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山茱萸籽的组成、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籽中还原糖、总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9.2%、64.7%、21.7%和13.1%.山茱萸籽油酸值(KOH)、碘值(Ⅰ)、过氧化值及皂化值(KOH)分别为0.97 mg/g、113.8 g/100 g、8.9 mmol/kg、186.5 mg/g.山茱萸籽油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40%)为主,其次是硬脂酸(3.49%)和山嵛酸(3.32%);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35.80%)和亚油酸(34.60%)含量较高,还含有5.51%的芥酸.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紫茉莉籽油的溶剂提取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测定了紫茉莉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溶比1∶6,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6h条件下,毛油提取率可达11.70%。紫茉莉籽油中硬脂酸含量仅为1.74%,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3.46%。亚麻酸的含量高达17.87%,是一种良好的保健植物油。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工艺、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正己烷作为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溶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爬山虎果籽油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颗粒大小40目,料液比1∶9,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80min,浸提次数2次.气相色谱法测得爬山虎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3%,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4.67%.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野蔷薇种子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野蔷薇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92.41%;主要成分棕榈酸占5.88%,油酸占12.39%,亚油酸占56.52%,亚麻酸占23.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