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目前洪水预报及洪水预报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洪水预报的综合集成应用模式,即基于平台、组件、主题、可视化的洪水预报集成应用模式。基于WebService技术将洪水预报模型及模型参数率定方法组件化并发布成Web服务。采用知识图关联信息,组织应用过程中的信息,描述事件、应用主题和业务流程。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和J2EE平台技术架构,采用中间件、网格、WebService、综合集成研讨厅等技术构建洪水预报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在平台下开展洪水与集成应用,通过实例检验洪水预报集成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忠  徐志龙 《海河水利》2009,(5):102-103,106
水情网上汇报系统中采用汇报资料集成技术,形成一个汇报平台,在这个汇报平台上可以调用防汛汇报系统中的各种信息,按照防汛工作需要确定汇报的流程,以网页幻灯片的形式完成汇报工作,实现防汛会商工作的简洁化、自动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韩建东  张琛  肖闯 《西北水电》2012,(2):96-100
高心墙堆石坝成为国内外坝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实现高坝建设过程信息集成、动态管理、高效分析意义重大,文章以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实践为基础,对大坝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数字大坝"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其应用过程,重点分析系统在仓面碾压、碾压超速方面的控制过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全面地进行施工过程有效控制。"数字大坝"技术是中国高心墙堆石坝建设过程中综合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4.
李斌 《陕西水利》2007,(2):35-36
陕西省水库有线报汛系统通过语音数据转换技术不仅实现了全省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报汛,而且为防汛会商系统,水利信息化的应用集成中间件平台及其应用,水利移动应用服务平台等系统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论述数据库技术、语音转换技术、动态网页技术在我省水库防汛信息整合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设备状态的有效信息,实现设备运行期全过程监视,以及实现数字化转型环境下对水电站工业电视的要求。某水电站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监控及辅助决策和工业电视方面进行了智能化系统建设。通过采集的数据信息,逐步建立数据应用模型,通过设备之间的关联分析,建立以设备为对象的监视及报警机制,形成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资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进行大型火电厂厂级网络互联和集成总体设计的工程实例,提出了在工程设计阶段将火电厂生产过程中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软硬件平台的监控系统进行互联,应用以太网交换技术、光纤技术、时钟同步技术、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技术等手段,统一互联系统的各层网络通信协议,实现电厂主要生产过程各类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发电负荷自动分配,提高电厂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配电网运行监控及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需要全面的信息集成。针对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多源信息集成,分析了企业配电网管理相关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并对系统信息集成架构进行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信息集成方案,符合IEC 61968标准提出的利用抽象中间件服务来支持企业配电网管理的多种分布式软件应用系统的应用间集成的思路,指出建立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电力ESB是目前解决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信息集成问题的理想方案,这样既可以集成或继承已有的电力系统应用,也可以方便扩充新的业务系统功能,具有良好的动态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现代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信息为基础对传统的电厂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构想,勾画出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框架,详细分析了其基本功能及组成方案。结合在电厂中实施的实例研究了在实施信息综合自动化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了实时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运用的作用,以及信息集成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运用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验证了电厂实施信息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方式的水情信息查询方式只能在局域网的环境中进行,并且系统难于维护、管理,应用ASP(Actic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技术开发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方式的水情查询,客户端不需要安装查询程序,用户通过浏览器浏览相关的水情网页即可查询实时水情信息,若需改动检索程序只需在Web服务器上改动即可,大大方便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指出了泥石流过程模拟可视化的意义和基于GIS进行可视化的重要价值。而基于GIS进行泥石流过程可视化的基础是泥石流模型系统与GIS系统的有效集成。针对基于流团模型的泥石流过程模拟系统(DEBRIs)和栅格式GIS-ERDAS系统,本文详细研究了两个系统之何的集成问题,解决了两者集成中的关键问题,设计了系统集成的有关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泥石流过程二维与三维动态可视化的GIS系统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法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气浮设备出水为试验用水,研究了生物膜法A2/O2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特性和效果.厌氧和缺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滤池,一级好氧反应器为以塑料空心球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好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试验表明,进水CODcr为1 000~2 200 mg/L,NH3-N为200~400 mg/L,厌氧反应器HRT为20 h,缺氧反应器HRT为24 h,两级好氧反应器HRT均为48 h,二级好氧反应器硝化液回流比为3时,出水CODcr≤100 mg/L,NH3-N≤15 mg/L,CODcr和NH3-N可以同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翁晓姚  任汉文 《上海水务》2005,21(3):18-19,1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公司水厂在净水工艺方面的改进,以及在新工艺、新设备方面所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严重影响了流域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大大降低了流域洪水预报精度,考虑水利工程影响的洪水预报已经成为国内外水文学领域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水利工程对洪水影响的研究,并基于影响机制,从概念性集总模型改进法、分布式水文模型法和水文学与水力学耦合法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考虑水利工程影响的洪水预报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未来需要在不断加深对水利工程影响机理认识的基础上,加强水利工程的普查力度,分离不同水利工程的影响贡献,寻找更具普适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氩电联焊是管道焊接时,利用一台电焊机实现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的焊接工艺过程,适用于各种规格及不同材质的管道焊接,可以提高焊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对氩电联焊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介绍拱坝工程在不放空库容的情况下作化学灌浆堵漏处理;为节省灌浆材料,处理中针对拱坝壁薄,漏水情况复杂的特点,采用测、算、估三个步骤进行限量灌浆,相关建筑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维修方式,使维修与运行两不误。  相似文献   

16.
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对全面深入推进节水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客观事实,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引入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中。以常熟市为例,首先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Super Decisions软件建立ANP模型,通过求解超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其次对2008—2012年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并与AHP法的评价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常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迅速,2008年时综合评价分值低于合格值,节水型社会水平较低;2012年分值接近90,达到较优水平,基本建立了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节水防污型社会。该评价结果与AHP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更加符合常熟市的实际情况,验证了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在综合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中论述了工程项目施工中风险产生的原因、特点,提出了不同施工阶段风险的分析与控制,还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河流再造床过程中河型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立  张俊勇  谢葆玲 《水利学报》2003,34(7):42-45,51
河流上修建枢纽工程将改变下游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并导致河流再造床过程。本文通过室内概化水槽实验研究了清水下泄时河道比降、入流角、流量及河床组成等因素影响河流再造床过程中河型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对于一定的河床组成,如果控制河槽的冲刷下切,当入流角为0时,随着比降、流量的增加,初始顺直的河槽将会展宽增大湿周从而降低消耗,河槽宽深比随比降、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组成河床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当入流角大于0时,随着比降的增加,初始顺直的河槽一方面增大宽深比,同时呈现弯曲特征,在一定的比降、流量及河床组成条件下,将形成具有明显弯曲特征的主槽。  相似文献   

19.
一体化O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OCO工艺———一体化膜泥法OCO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OCO工艺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融生物反应器与二次沉淀池于一体 ,节省项目占地 ,减少基建费用 ;实现了污泥的自动回流 ,减少设备购置、运行和维护费 ;充分利用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 ,本工艺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模拟广州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的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通过投加填料形成复合生物处理工艺,进行了处理规模为3 m3/d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复合生物处理工艺不同填料,不同曝气方式及填料投配量对处理后出水CODCr的影响,并测定出复合生物处理工艺对提高污水处理量的具体数据.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