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碳当量高强度低铬铜合金灰铸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高碳当量灰铸铁,试验了少量合金元素Cr、Cu对抗拉强度及白口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r和Cu对灰铸铁的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在碳当量为3.9% ̄4.1%的条件下,铁水中合金元素Cr和Cu的合理含量分别为:0.20% ̄0.25%以及0.40% ̄0.45%。此外,初步分析了合金元素Cr和Cu对灰铸铁强度及组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2.
刘炳  窦秉忠 《铸造》1991,(3):15-18
研究了加入量小于1%的1~#稀土、铝、铜、锡、锑等元素对灰铸铁抗碱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对抗碱性较强的锑、锡、铜等采用了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法,探讨了这些元素复合作用下对灰铸铁抗碱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高碳当量含钛灰铸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在高碳当量条件和加TB含钛变质剂和TD合金生产高强度。高断面均匀性灰铸铁的可行性,并同SiBaCa孕育剂进行了对比试验,指出,在4.0-4.4%CE、≥0.90Mn、≥0.07%Ti的条件下能获得σ245 ̄328MPa、RG〉1.0、GZ〉1。.0、切削性能良好的灰铸铁,其强度效果与SiBaCa相当,断面均匀性显著好地SiBaCa。  相似文献   

4.
铜、铬对灰铸铁强度及组织均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Cu、Cr对CE为3.85%和4.07%灰铸铁的强度(σb)、断面敏感性和显微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合金元素能有效提高强度,复合处理优于单独使用;对本试验阶梯试块而言,当碳当量高时,合金元素可改善铸件的断面敏感性,碳当量低时,则反之。合金化能显著改善微观组织的均匀性,从而改善铸件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5.
《铸造》2017,(6)
高碳当量灰铸铁由于其碳含量较高,组织中石墨数量较普通灰铸铁多,铬、钼、铜等合金元素的加入使得石墨形态良好,故高碳当量合金灰铸铁的导热性和耐磨性更佳。以HT250和高碳当量合金灰铸铁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种灰铸铁在不同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探讨了两种灰铸铁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及摩擦磨损机理。研究表明:高碳当量合金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为263 MPa,略高于HT250,石墨形态和HT250类似;在相同的摩擦磨损条件下,高碳当量合金灰铸铁的摩擦系数更小,耐磨性更优。  相似文献   

6.
合金元素对灰铸铁强度和金相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有助于现场冶金师预测灰铸铁件性能的指南。自从Schneidewind和Me-Elwee的有关冲天炉铁水的经典研究以来,对灰铸铁中合金元素的影响只做了非常少量的工作。本研究的一个目标是用高废钢炉料来评价和(或)重新确认合金元素的强化系数。另一个目标是建立成分与金相组织和金相组织与物理性能间的关系.就单一断面中硅、锰、铬、铜、镍、钼和锡等七种合金元素在三种浓度时对强度和组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7.
合金灰铸铁成分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柴油发动机用合金灰铸铁中碳、铜、铬、锡含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方案,选择国内外常见的发动机灰铸铁成分配比,碳含量控制在2.6%~3.3%,铜含量控制在0.4%~0.7%,铬不超过0.35%~0.55%,锡控制在0.02%~0.10%,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得出,对硬度和抗拉强度影大小的先后顺序均为:碳>锡>铜>铬.  相似文献   

8.
合金化对灰铸铁强度及组织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3.85%~4.07%CE成分铁水,在实验室条件考察了合金元素铜及铬对强度和组织均一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合金元素能有效提高强度,对断面敏感性的作用因成分(CE)不同而有所不同。合金化能改善珠光体显微组织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ICP-AES法测定了铝锂合金中硅、锆、铁、镁、铜,其测定含量在0.x% ̄0.0x%之间,对同一试样,分析方法的相对平均偏差为1.8% ̄5.0%,所有元素回收率在96% ̄104%之间,已应用于铝锂合金中各元素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碳当量4.04%~4.27%范围内灰铸铁金属液中,加入适量的Sn和Sb进行合金化处理,可使浇注试棒的基体组织珠光体数量明显增多、抗拉强度值亦随之提高。本研究还引入了锡当量(SnE)的概念,并建立了在试验条件下灰铸铁的σb-SnE及HB-SnE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