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文章对两级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进行研究,系统前级使用新型变步长电导增量法,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后级逆变器采用P-Q控制方式,实现快速电网电压跟踪;使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稳定的无功和有功功率。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结果验证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跟踪速度和精度,而且可以较好的抑制系统在最大功率处的波动,满足光伏发电对并网逆变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三相桥电路工作原理,提出了并网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并网电流的预估和电网电压前馈控 制,防止了直流过压,实现了网侧电流正弦化且为单位功率因数。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不可调度式单相光伏并网装置的平波电容容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全桥式不可调度式单相光伏并网装置的主功率器件的单极性切换模式中的电流及能量流向规律。并据此提出了太阳电池两端平波电容的容量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一种具有有源滤波器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该系统白天可有效地进行光伏并网发电,还可补偿或抑制本地非线性负载产生的无功和谐波,夜晚系统仍可作为APF继续工作。相对于单独的光伏并网系统,它不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改善了电网的供电质量。文章分析了系统的结构组成,还采用了具有较好鲁棒性和动态响应速度的、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闭环无功和谐波电流检测的方法,分析了并网电流的合成及其跟踪控制。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对改善电网电压分布、降低网损及提高电网末端地区的供电质量、节省无功补偿设备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分区控制的思想用于光伏并网功率调节控制,给出了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详细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运行区域及耦合电感的选择等问题,讨论了当光照条件不变时并网点电压变化对分区运行点的影响,并提出基于全微分思想的修正方法。通过算例模拟了分区控制的过程,结果表明,所提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对配电网电压水平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验证了分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网电压前馈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和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网电压前馈和电流跟踪控制技术的并网控制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给出了系统控制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在一台10kHz,3kW的实验样机上对该方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准确检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参数,既可提高逆变器的控制速度和精度,又可在过流、过压、欠压等情况下迅速关断开关管,保护逆变器并提高其安全性。文章根据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电参数的检测要求,以DSP芯片TMS320F2808为核心,由线性光耦HCNR201、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等器件构成检测电路、保护电路,设计了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参数检测系统,并在1.5 kW高频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上应用。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相两级式光伏并网拓扑结构,针对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在光伏电池输人功率发生骤变时,响应滞后,系统稳定性较差的缺点,采用带有输入功率前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详细地分析。通过上述的分析,基于MATLAB平台,分别就两种策略搭建了光伏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功率发生突变时,相对于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带有功率前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其并网电流能够更快地达到新的稳定,同时降低了直流母线电压在该过程中的波动,具有更优越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
《可再生能源》2013,(8):93-96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变器结构的选择与设计至关重要。文章从传统逆变器局限性入手,在重点分析了Z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新型Z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系统采用高性能DSP作为主控制芯片,研究了一种加入直通零矢量的双闭环控制方案,采用扰动观测法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林  冯玉  郭珂  刘强  贾芳成  黄勇 《太阳能学报》2012,33(3):485-493
对一种由Boost和带LCL滤波器的逆变电路组成的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前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不含右半平面零点,且光伏阵列工作点变化不影响除转折频率外的幅频特性,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后级采用双电流环控制策略:将滤波电容电流作为内环反馈量,实现LCL滤波器有源阻尼,并对两种实现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外环采用带谐波补偿的准比例谐振控制,实现并网电流零稳态误差控制,具有很好的跟随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推导了电压控制器输出到直流链电压的大信号模型,将系统校正成Ⅱ型系统,并引入复合控制,消除了稳态误差,增强了系统抗干扰能力。最后用Saber进行仿真,证明了建模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采用LCL滤波器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其次提出一种极点配置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并网控制方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三相不平衡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同步旋转坐标下耦合项对电流控制性能的影响,该文提出适用于逆变侧电流反馈的双序前馈解耦的方法.通过双旋转剔除耦合项中负序直流量,使用正序直流量进行前馈解耦,实现电网电压和变换耦合项对控制环路的零干扰.在PI控制的基础上加入重复控制,抑制死区效应,降低并网电流谐波含量.通过仿真和实...  相似文献   

13.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伟  徐正国  彭燕昌  李晶  许洪华 《太阳能学报》2007,28(11):1262-1265
分析了影响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含变压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谐波扰动重复控制与基波电流PI(比例积分)控制相结合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系统控制方案。实验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抑制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扰动、改善电流波形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0kW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200kW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对风力发电机并/脱电网和自动跟风两项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DSP的定日镜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了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定日镜的新型跟踪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开-闭环结合的控制方式,以DSP2812为控制器,并针对定日镜谐波传动机构在控制过程中其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的特性,系统采用了复合式分段控制算法,即:在开环时输出脉冲常量快速定位,在闭环粗调时采用增量式数字PID算法,在闭环精调时利用分形修正的PID算法,最终实现定日镜的精准跟踪。经测试表明,该系统跟踪精度优于3.5mrad,25度阶跃响应常数小于103ms,超调量小于3.2%,半振荡次数小于2次。该文主要成果已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示范基地中经过现场测试检验。  相似文献   

16.
风/光互补电站控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所介绍的风/光互补电站的控制监测系统,采用了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较好地实现了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和风力发机组的保护功能,并具有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温度补偿功能,同时对运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矢量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电网线电压空间矢量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解耦方法,将复平面分为6个扇区,在每个扇区内实现两相开关解耦,分别控制相应的输出线电流,实现电流跟踪,改善并网电流波形。最后,利用MATLAB建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双环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防洪系统洪水分类预报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长江防洪系统洪水优化调度,提出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把历史洪水分成若干个类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对未来洪水进行分类预测,再由预测洪水类型和各类典型洪水优化调度规则进行预报调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平抑光伏功率波动,提高光伏输出功率的稳定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模型预测控制(KF-MPC)的光储系统双调节反馈优化控制方法,即将卡尔曼滤波和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采用双调节反馈控制实现光储系统的优化控制。在卡尔曼滤波器中引入滤波调节因子,通过自适应调节卡尔曼滤波增益使储能系统在不同工况下有效平抑光伏功率波动。在模型预测控制器中以储能出力最小、荷电状态最优以及光伏波动率最低为目标,通过模型预测控制滚动优化得到储能系统最优出力和最佳荷电状态。通过对某光储电站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可知,该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平抑光伏功率波动的同时还可有效延长储能系统使用寿命,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