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土保持措施对滦河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潘家口水库及上游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和滦河上游承德市的水土保持情况的整理和相关性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探索了水土流失治理对流域生态、径流泥沙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流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泥沙模型为研究流域产流产沙及在河道中的汇流、输移过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针对岷江上游镇江关流域土壤易受降雨侵蚀的问题,采用水沙耦合的流域分布式水文综合模型,对该流域1990年后典型年的径流及泥沙侵蚀输移过程进了数值模拟,并结合镇江关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成果令人满意.分析表明,近年来岷江上游地区的年径流和输沙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后者下降速率更快,说明泥沙侵蚀输移与径流相比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注重坡面治理.  相似文献   

3.
淮河上游产沙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基于网格(1 km×1 km)的新安江模型与土壤侵蚀概念模型集成,构建基于网格的淮河上游泥沙负荷模拟模型,以日为时间尺度,利用息县水文站2000—2008年实测降雨、径流和含沙量等资料,模拟计算得到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的泥沙负荷。结果表明,建立的泥沙负荷模拟模型能有效模拟淮河流域产沙过程,且模拟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流域的水土流失模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黑河上游水文特性及区间水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河上游流域的降水、蒸发、径流、泥沙等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札马什克站与祁连站至莺落峡站区间水量,建立了区间降水、径流的相关关系,提出区间径流对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和下游水量调度的影响,为水资源的管理与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沙河流域王快水库上游水文要素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沙河流域王快水库上游测站多年的水文资料统计,从流域概况、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等方面对该流域的水文要素进行特性分析,研究其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而北道以上的上游是渭河泥沙的一个主要来源,对下游泥沙淤积与滞洪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渭河上游流域主要控制水文站1956~2000年径流泥沙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渭河上游水沙异源的结论,为研究渭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保持和泥沙输移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汉江上游流域产水产沙时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分布式模型SWAT(Soiland Water AssessmentT001)进行了流域产水产沙模拟。采用1987—1996年的资料进行模型率定,1997-2001年的资料进行模型检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汉江上游泥沙侵蚀量的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产沙量和植被/土壤类型、地表径流量以及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北岸丹江片区的泥沙侵蚀量最为集中,汉江上游流域产沙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和地形因素的变化,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对产沙量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SWAT模型可以应用于与径流相关的各种模拟分析并对流域长期连续泥沙负荷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汉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展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汉江流域综合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第一期泥沙国际培训班学员,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十二个国家的科技人员共20人,来我省先后考察了泾阳黑松林、华县小华山、渭南泷河等水库的排沙减淤及泷河上游流域治理工作,还参观了水库工程、水力吸泥清淤装置和径流观测设施、水土保持试验场、并就水库排沙减淤及流域综合治理问题举行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与赣江流域泥沙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赣江流域代表性站长系列降水、径流、泥沙等水文样本资料,研究人类活动对泥沙变化规律的影响,得到赣江流域泥沙变化规律及其发展态势,为水土保持、防洪、航运、灌溉、流域规划、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河流泥沙站网的合理布设等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保措施对黄土地区产流模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和流域治理程度的提高,流域内径流泥沙不断受到拦蓄,一方面表面为出口断面的水沙量变小;另一方面表现为次洪过程线特征发生变化,以及径流中地下径流的含量增加。对小理流域治理前后次洪过程特征进行分析及径流成分分割计算的结果表明,流域产流模式呈现由超渗产流由蓄满产流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基础大荷载下的稳定问题,出现了一种适合淤泥质滩地建筑的新桩型-夯扩桩.文中对夯扩桩的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和计算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夯扩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每年的自然侵蚀和过度的人为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的黑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生物选择器与除磷脱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各种生物选择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指出好氧选择器是利用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来工作的 ;而缺氧、厌氧选择器是利用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在不同的环境化学条件下独特的代谢功能来工作的。另外 ,缺氧、厌氧选择器同除磷脱氮所设置的缺氧池和厌氧池虽然在机理上相同 ,但在目的和结果上具有根本的不同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参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汶河河流污染严重,不仅污染了东平湖,不 危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鉴于大汶河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原因,应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等多项措施,恢复大汶河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与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植被的内在关系,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土水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