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金属世界》2006,(5):60-61
近日,由攀钢历时4年多研发的世界一流钢板——PSC3超深冲冷轧钢板获得成功并具备批量供货能力。经国内多家著名汽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使用表明,该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满足用户冲制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的零部件,特别是其中难冲件的生产要求,实现了对进口超深冲冷轧钢板的替代。  相似文献   

2.
张海东 《轧钢》2016,33(1):54-57
轻量化是汽车“减重节能”的需要,采用高强度钢板已被证明是最佳的材料技术解决方案。为适应汽车行业对材料高强化的要求,解决钢铁企业对冷轧高强度钢板生产工艺的困扰,通过对国内外冷轧高强度钢板生产技术和使用技术的实践分析,探讨了冷轧高强度钢板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曹曙 《上海金属》1998,20(4):3-10
叙述近年来国外汽车用冷轧钢板的发展态势,着重介绍深冲级冷轧钢板,高强度钢板和涂镀层表面处理钢板生产工艺和性能改善方面的作用,以及汽车工业对这些钢板性能要求和应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郝建军  安成强 《腐蚀与防护》2002,23(8):359-360,364
利用正交试验和加速腐蚀实验成功研制出适合于冷轧钢板和热轧钢板的两种防锈液,经实验测试其性能优于现有的钢铁防锈液。  相似文献   

5.
冷轧钢板连续热镀锌连续退火两用机组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既能生产镀锌钢板又能生产退火钢板的两用机组;具体介绍了一条年产20万t钢板连续热镀锌和连续退火两用机组的工艺方案、主要工艺设备及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为保证2Cr13Ni4Mn9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冷变形工艺的顺利实现,本文研究了该状态钢板的可塑性(ψb)。结果表明,冷变形前通过250℃×6h退火处理,其可塑性可大幅度提高,从而为获得合格的冷变形加工制品提供了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吴春华 《轧钢》1998,(A06):78-81
对各种冷轧油进行了冷轧和氮气保护退火试验。分析了冷轧油各且分对退火后钢板表面质量的影响。为配制既有好的润滑性又有良好退火清净性的冷轧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韩继征 《轧钢》2004,21(3):25-27
简要介绍了唐山钢铁集团公司新近建设的 14 0万t连续酸洗线、 60万t冷轧线、 45万t热镀锌线和 15万t彩涂线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线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对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薄板厂连续酸洗线的活套储量、带钢运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合理设定,确保了带钢酸洗生产能以较高速度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13.
刘清梅  赵素兰  王铭君  赵瑾 《轧钢》2014,31(6):44-48
针对汽车制造厂商的需求,对先进高强度和超高强度产品、汽车板表面处理产品和冷冲压加工产品的研发现状进行了介绍;着重对日本新日铁、JFE公司和韩国浦项集团的冷轧汽车板产品研发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冷轧汽车板产品开发的下一步热点。  相似文献   

14.
孙仁孝  刘刚 《轧钢》1999,(3):51-54
介绍了攀钢冷轧厂1220mm机组的设备组成,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投产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重点介绍了从普碳钢板卷到镀锌板卷、从普通规格到极薄规格的开发历程,及1999年冷轧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瑾  赵小龙  潘红涛  罗晓阳 《轧钢》2016,33(1):33-36
针对酒钢家电板磷化后出现严重发黄缺陷的问题,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手段对其金相组织、电化学特性、表面粗糙度以及板面残留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表面残碳控制是工业生产提高钢板表面活性,改善磷化发黄缺陷的主要手段。从而提出了工艺优化措施,有效降低了钢板表面磷化发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霍刚 《轧钢》2005,22(2):29-31
介绍了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况及主要机组的工艺技术特点。该项目的工艺和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生产汽车板和高档家电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设计建设的大型高速冷轧硅钢片连续退火机组工艺及设备装备水平 ,技术创新及应用情况。该机组主要技术性能、工艺参数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龚辉  马京梅  衡毅 《轧钢》2001,18(3):48-50
针对攀钢HC冷连轧机带钢轧制存在较严重的厚度超差问题,对轧制数学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薄带(h≤0.6mm)超差率降低25.4%,中厚带钢(h≥0.6mm)超差率降低33.4%。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对冷轧薄板的色差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发现条状色差主要是由于带钢表面粗糙度不均匀引起。通过生产现场调研发现,在焊缝连接处色差纹路具有连续性特征,且通过轧机急停取样后发现色差主要是由于连轧机的5#机架引起。分析表明,带钢粗糙度不均与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油膜在工作辊面分布不均相关,而油膜不均与乳化液的喷射方式、轧制速度、乳化液的颗粒度和接触角存在直接关系。通过增加乳化液辅助喷嘴,控制轧制速度,并将轧制油的颗粒度由13μm降低至8μm,油滴接触角由80°降低至63°,色差缺陷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冷轧不锈钢板带生产装备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安 《轧钢》1999,(3):45-48
分析了国际不锈钢板带生产技术装备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轧机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了我国不锈钢冷轧板带生产装备的概况及建设情况,并指出当前市场状况有利于我国不锈钢工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