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入"土地开发权"概念,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城乡规划的核心任务,是要高效地实现和公平地分配开发权。城乡规划体系中的三大法定规划,就是从不同层面逐步明确土地开发权的:区域规划确定各地区发展权并制定区域之间开发权的转移和补偿政策,城乡总体规划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并制定城乡之间开发权的转移和补偿政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土地开发强度并制定城市内部开发权转移和补偿政策。由此提出对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其编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新的完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权近年来受到学界广泛讨论,被认为是土地权利体系中的核心,也是城乡空间规划进行资源配置的本质对象。历史上,英国1947年《城乡规划法》正式提出了土地开发权的概念,并奠定了英国规划体系的制度基础。基于文献研究,以土地开发权为线索,溯源英国近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和发展,回顾现代规划体系建构和演变的历程:从应对市场失灵对私人土地开发权的消极限制,到开发权国有化后的积极控制,再到应对政府失灵将发展权交还社区并与社会共享。进而从中思考和剖析城市规划的本源价值及其在发展演变中的传承和变革,并试图提炼英国经验对中国实践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物权法》出台看《城市规划法》的修订及迫切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成果,同时也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向《城市规划法》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宪法》的高度分析《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城市规划法》与《宪法》的关系,强调城市规划的社会主义性质;提出应在物权关于不动产的权利中区分出开发权并落实开发权国有,建立基于公共利益的以开发控制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英美两国提出开发权制度的历史背景来看,开发权是一项受到限制的财产权利,并体现一定的公权性。我国并未设立"开发权"这一权利类型,由于对各类法律的判读不尽相同,也由于存在"集体所有"的特殊产权关系而使得开发权性质和归属的判定存在巨大争议,至今无法形成共识。文章通过研究开发权提出的历史背景、展示我国对其性质与归属的争议,揭示开发权性质在我国判定的复杂性及背后的深刻涵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整式开发规划□郝娟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引入的整式开发规划(UnitaryDevelopmentPlans,简称UDPS),是英国大都市地区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它和1968年的城乡规划法引入的结构规划(StructurePlan)概念的近似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由于规划组织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造成在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协调能力不足,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上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基于环境绩效的角度,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城乡规划有关法律体系,从政策、机构以及人员等方面来开展城乡规划组织体系分析。文章提出基于环境绩效的城乡规划过程优化建议,希望进一步缓解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在城乡开发建设中由于环境破坏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刘迎春 《辽宁建材》2010,(12):58-61
城乡规划指对城乡建设在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等方面的部署与安排。其对规范农村土地利用,提高城乡建设质量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城乡规划的法律性质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行为意义上城乡规划的法律性质;二是结果意义上城乡规划的法律性质。而城乡规划的法律救济则主要包括申诉、控告权,申请复议,诉讼权及规划保障请求权。对城乡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城乡规划的制度,实施以及修改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只有全面地把握城乡规划制度,明确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在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等层面上加以规范,从而推动我国城乡规划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城乡规划法律政策则是影响城乡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这需要立法机关、政府部门以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加强沟通,重视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但是近年来,城乡规划出现了实施和管理不到位、审批效率不高、违规建设等问题,这对城乡规划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城乡规划法律标准体系建设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空间治理现代化语境下的城乡规划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空间治理的手段和重要的公共政策,城乡规划本质上也是一项空间治理活动。城乡规划改革应当契合空间治理的内涵,顺应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但基于概念阐述的改革往往聚焦于城乡规划体系内部,实际上,当前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制度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市场决定论"已经从外部给城乡规划改革带来双重冲击,直接影响着今后城乡规划在空间治理体系中的位置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主要方向。以这两方面为着眼点,可以将城乡规划改革置于更宏大的空间治理现代化语境中,遵循法制化、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轨道,推动城乡规划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007年10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该部法律就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规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并且要求城市、镇和已经编制规划的乡村内的建设活动,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规划许可。在实践中,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Spatial planning has played a role in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since the 1960s. During most of the 1970s, the dominant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drawn from growth pole and growth centers theory.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agropolitan development concepts, such as USAID's integrate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became influential.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small and midsized cities or market center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patial systems logic drawn upon to legitimize each of these strategies. It is argued that development models based on the hypothetical relationships posited to exist in a mature capitalist urban economic system are inappropriate in most third worl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辨析乡村规划的主体、对象和目的,以及乡村规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对于正确制定乡村规划和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辨析了划分农民的职业特征与身份特征,进而指出农民身份制是乡村发展困境的政治原因,并且农民身份的政治制度的安排与其保护农民的目的相背离,同时还指出农民封建身份制与市场经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市场经济下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是失效的,乡村发展的市场化又会侵蚀农村、农业和自然环境,并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村庄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乡村规划需要解决的目标与任务。第三,村庄依据所处的区域功能和发展目标从属于该功能区域的规划类型,只有规划发展目标仍然保持乡村功能和形态的乡村适用乡村规划,但是这类地区的乡村规划不应是现行法定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而是落实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目标的工具,乡村规划的目的是以乡村规划的方式将保护农民的责任主体由国家分解到利益相关的地方政府,明确城市承担起乡村保护的责任,并利用乡村规划促进农民身份的转化,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德智 《城市建筑》2014,(18):25-25
本文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背景,对脱离市场经济条件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乡规划的实践做法。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下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规划的三个形式(开发控制、规划方案和规划过程)对应于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初始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饱和期),开发控制是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而城市规划方案理论的发展深化必定由市场实践所推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构成对不具备完善的现代开发控制机制的中国城市规划的最大挑战,规划部门对"规划师规划城市,开发商建设城市"的规划和开发两元分离现象毫无警觉,一些规划方案编制方法仍然如旧,犹如在计划经济时代.认识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实施过程,及其背后的城市建设制度,如何提高建设美好城市的能力是发展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05,29(12):40-44
城市规划行政权是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控制的公共管理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面临利益多元、未来的难预测等多种问题的挑战。城市规划行政权应是积极的和有效率的,并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的互动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指导性规划应具备较强的回应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定的城市规划应相对的具有稳定性,以保护各类财产权。公民权和公众利益的有效维护方式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规划行政权的效率取决于规划过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6.
围绕开发控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这一基本议题而展开讨论。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开发控制先于城市规划的制定而出现;其次剖析开发控制与城市规划的实质不同,指出规划具有确定性而开发控制具有灵活性,开发控制的目的并不局限于规划方案的实施。然后,针对我国当前对开发控制的偏见与错误认识进行剖析,明晰开发控制的相关概念。最后,就应对我国目前开发控制体系的困境,在开发控制的对象、方式、决策机制、运行程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城乡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善新 《城市规划》2006,30(7):16-21
中国的城乡管理体制经历了城乡不分、城乡分离、城乡合一三个发展阶段。为了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的弊端,1980年代初开始实行城乡合一体制。20多年的实践证明,城乡合一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模式的产物,相应的市领导县体制、整县改市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城乡分治的成功经验,全面改革行政区划,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构建跨行政区协调合作机制,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卫东 《城市规划》2002,26(11):37-40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土地供给总量控制困难 ;城市规划依据不充分 ,土地制度欠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土地供给调控体系的对策包括 :实施城市发展战略 ,加强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建立城镇土地储备机制 ,形成城市土地供给的良性循环 ;消除城市土地闲置现象 ,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发展与控制是城镇化过程中相互对立与统一的两个侧面。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大城市只讲控制而限制其发展,对中小城市只强调发展而忽视控制,都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级别的城市既有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当前对城市发展规模调控的基本思路是:(1)对城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应符合城镇化的基本规律;(2)加强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3)运用地租的经济杠杆节约、集约用地,遏制城市无序蔓延;(4)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精明"增长的理念,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