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5,(14)
绘画向来以宋元并称,宋代是中国画的高峰期,在这方面既无愧于唐代,更可以傲视明清。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一般都藏得比较深远隐蔽。北宋时期山水画中的亭子位置处于画面的较远处。亭子画的很小,而且一般隐藏在树木间,若隐若现。从亭子的材质和画法的圆润来看,亭子可能大多为茅草亭,目前看到的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几乎都是四方亭。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在山水画中的较近处,周围树木稀少,亭子的造型明显扩大,亭子都是四角亭。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位置大多处于山水画的近处,比起北宋要容易找到亭子,亭子画的也越来越清晰,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大多是四方亭。  相似文献   

2.
3.
《Planning》2014,(23)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来看,南宋山水画与前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江南烟雨山川、南宋偏安一隅以及宋代理学主张,不仅使南宋宫廷画师的山水作品演绎出一派风雅精致的诗意境界,也令他们的创作心态发生了重大转变。南宋宫廷画师通过诗与画这两种艺术互补的优势,领悟天地万物之"理",用文字和水墨捕捉自然投射在他们心中的那道灵光,体验超越人为的物质世界的心灵自由,实现了创作心态由政治层面渐向道德层面乃至心理层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
文章以视觉分析的方式,以宋代经典的山水作品《溪山行旅图》《晴峦萧寺图》为例,以图解方式解读古代部分山水画。通过剖析山石结构、多种皴法、置陈布势、笔墨相顾等艺术元素,援引同时代人物画范本,着重分析抽离于山水画结构程式的特定样式。运用"视觉联想"和"心理活动"作画的分析方式,从笔法、墨法、造景等诸多绘画因素出发,说明从民族本体生发出的艺术语言才是中国的,其也是当代人物画创作应当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既是古典园林造园的灵感源泉和创作蓝本,也是古典园林发展的真实记录。文章以宋代山水画中的建筑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从宋代山水画入手,探究宋代山水画中"建筑"作为构景要素的构景特征,从中找寻山水画"画理"与古典园林"园理"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2)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在创作思想和构图技法等方面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山水画的水墨意境,将见素抱朴的文人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传世作品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宋代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写意之美。可以说,宋代山水画在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崇尚营造意境的绘画艺术,不仅丰富了当代山水画的创作元素,还为完善古代山水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对于我国当代的山水画创作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7)
宋代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代山水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宋代的李成、范宽、郭熙等山水画大师在绘画风格和人文精神上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文章通过对宋代的山水画风格和人文精神的分析,研究宋代山水画在风格和人文精神方面的精髓,让后世更好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7)
郭熙是北宋宫廷画家,早年没有老师教导,纯粹靠天性使然,后来学习李成,笔法大成。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画作上,还体现在绘画理论上。文章通过介绍郭熙的生平、师承、存留下来的画作和画论"三远"来研究其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8)
元代山水画家绘画创作追求抒发个人胸中逸气,以"聊以自娱"为目的,寄情于物,进行精神的写照。关注和欣赏元代的山水画,我们必须体会元代画家的心境和情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5)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绘画是以人为本、追求真理的具体体现。对从艺者而言,只有对现实社会进行全面、整体、系统的把握,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徐悲鸿用他的艺术主张与实践,为从艺者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4)
宋代人的生活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艺术世界里尤为突出。该文通过分析宋代留存下来的画作,在当下的时代感知宋代人惬意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7)
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宋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高峰,与当时整个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宋代画家大量地以现实生活内容为题材开展创作。从肯定人生价值的角度出发,宋代绘画的"写实"精神超越了其艺术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1)
绘画艺术深邃而精湛,山水画意境深远,画家深入感知生活方能落笔有声。如何才能选取好的素材,从何处落笔才能体现更多的感情和思想,都是山水画创作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山水画创作,谈一谈绘画的博大精深之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0)
以老庄思想为美学基础的中国逸格山水画,其"逸"的真正形成并发展繁荣是在魏晋时代。逸品作为绘画风格,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得以首次提出,他将逸品与神、妙、能三品并置。后来黄休复在《圣朝名画评》中将"逸"提到首位以后,逸品一格受到了文人画家的极力推崇。到了元代,出现了以"元四家"为首的逸品画家,特别是倪云林的出现,将中国的逸品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文章以倪瓒的山水画为研究对象,探讨他的山水画"清逸"之风。  相似文献   

15.
留白是中国山书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留白通过与构图、虚实等手法的结合应用,相辅相成,让画作的意境得到提升,实现画面与留白的完美统一,给观者带来心灵享受,提升艺术价值,是山水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4)
文章对"随类赋彩"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特点,以期为我国今后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枯山水的园林形式来源于日本禅宗的美学理念和艺术精神,那么枯山水园林的景致造型则来源于绘画。从宋朝山水画入手,阐述中日邦交使山水画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绘画、禅宗及建筑风格,尤其是枯山水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上突破陈规,大胆革新,而且完成了其匠心独运的绘画艺术美术专著——《石涛画语录》,书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具有理论性和体系性,对当代绘画创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一系列艺术思想的影响深远。文章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切入点,立足于石涛对传统山水画独特的理解与驾驭的基础之上,分析其绘画革新意识和独具个性魅力的笔墨语言。  相似文献   

19.
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文人阶层的崛起,奠定了后世中国美学的文化基调。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且值得研究的时代,它上承隋唐深沉宏大的文化气质;下启元明清追求中庸平和的审美意趣,可以说,宋代是中国文化的转向时期。陈寅恪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己经明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1)
要理解绘画,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绘画观念,而要了解绘画观念,就应该把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作为文化体现之一的宋代绘画,必然会受到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理学"穷理致知"和"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使宋代绘画产生了从理性到感性、从写实性到写意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