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9):31-32
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经撰写《桃花源记》,描绘了武陵山水文化中的"世外桃源",将自己与深厚的武陵山水文化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本文立足于陶渊明的生平、习性与武陵山水文化的关系,欣赏武陵山水审美的独特景物,提炼其艺术境界,更深刻地认识陶渊明的"武陵桃源"情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0)
<正>浙江温州卷:《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天晚上,我靠在床上背诵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背着背着,恍惚中我来到了一片桃花林。"走,我带你到桃源里面去参观参观。"咦,哪来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老人划着一叶小舟慢慢驶到我的面前。"我就是  相似文献   

3.
在"空间生产"理论背景下,虚拟文学景观实体化构建了文学与旅游结合的文学旅游地空间,即通过文学作品相关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实现对物质地理空间的重构。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一方面通过开发者再现《桃花源记》中的空间环境、气质,利用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关涉性赋予景区诗性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作为《桃花源记》及陶渊明"读者"的游客多样的诗性阅读、想象和解构,共同构建了景区的"诗性空间"。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正>近日,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东阳技校校区)2015级"3+2"木雕班25名学生的25件仿铜木雕作品全部制作完成。一幅幅画面看似简单却富有韵味的作品,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设想:师生一起尝试"高一的时候,邓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个关于他制作仿铜木雕的PPT。我当时就想着,等自己木雕技能学好了,也要尝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贝聿铭美秀美术馆和俞孔坚诸多建筑作品为例,说明在现代建筑作品中也能创建美好的“桃花源”。陶渊明在他落寞无奈时写下的《桃花源记》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想象空间。一千五百多年以来,“桃花源”或“世外桃源”之名已成为“纯朴理想社会”和“想象中的美好人居环境”的代名词。那么,在建筑师的心目中,桃花源能是什么样子呢?所描绘出来的“桃花源”能否与《桃花源记》的“意境”吻合呢?笔者试图从贝、俞的作品中作一些有意义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优美的建筑抒情诗——记贝聿铭的美秀美术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京都市远郊的一个重山、峡谷围绕的自然公园区内,贝聿铭先生在20世纪末期实现了他的“桃源梦”———美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贝先生将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技术高度结合,将建筑巧妙地融于自然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421年,陶渊明写下中国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著作《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画: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公元1793年,大清国的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通商要求,并做出了一个令今人视为愚蠢至极的答复,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勾起了多少人的游思。古往今来,人们都深爱桃花“胭脂染身一身红”的艳姿。它那象征喜庆和幸运的红润,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我国有许多以桃花而著称的旅游胜地,你去过吗? 人间仙境是桃源湖南省桃源县境内的桃花源,相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即本于它。每年桃花盛时,赏花探幽者络绎不绝。一进入石牌坊的大门,青山脚下,山溪岸边,触目皆桃花,百枝绛红,千树喧妍。赏花  相似文献   

11.
朱岩 《现代装饰》2015,(3):228-229
木雕工艺作为"民间工艺"的一种,是通过木质材料加工而形成具有艺术观赏效果的雕塑作品,它主要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其表现题材丰富、运用广泛,其精湛的木雕工艺体现了中国民间生活特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木雕工艺的概念、介绍苗家妇女头部银饰的特点并结合作者木雕工艺作品《苗家三姊妹》来来论述,最后是对中国木雕工艺的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桃源乡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桃花源记》是一篇描写世外桃源的中国文学,展现了居住在世外桃源里的人们所创造的自然风景。这些通过亲近自然获得美好生活的人们,是北京世园会生态学理念目标的先驱者。将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少年时期铭记于心的风景及桃源乡进行叠加,并以此为题建造庭园,重现日本或是中国逐渐消失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4)
处于沅水下游的桃源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常德的物流中心。明清时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鼓励发展经济,当地市场繁荣,物资丰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桃源木雕工艺日益完善,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木雕工艺的独特风格。该文通过分析雕花床上的牙子装饰的三大特征,解读桃源民间家具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的是废墟与建构记忆的关系,以及废墟自在状态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探讨中国传统人居理念中"自在"思想,阐述这种自在而然的记忆传承或许是当前乡村建设中应该注重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7)
陶渊明在其代表作《桃花源记并诗》中,塑造出了一个理想世界"桃花源"。对于这一理想世界产生的原因,古今学者颇有立论,但所论之处多从其产生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等角度着手,而从其文学创作思维范型的角度论及"桃花源"产生者却少有其人,拟从陶渊明先生是在《硕鼠》一诗、《论语》中曾皙言志的道白、《庄子》中的"寄言"的文学创作思维范型,"入其垒,袭其辎"的综合加工和融进了他所生存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再度创作,是对这三者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创作思维范型,从而为"桃花源"诞生作一新的论说。  相似文献   

16.
崔陇鹏  胡平  张涛 《中国园林》2020,36(12):129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是晋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世外仙境。研究清同治《桃源洞全图》,以“空间结构关系”和“空间营造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图式语言对桃花源图进行结构分析,梳理《桃花源记》诗词与桃花源图像的文化景观空间耦合关系,将景观以字、词、词组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与组合分析,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并对概念、想法、结构、关系等进行简化组织和图式语言表达,以求诠释古人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还原古代桃花源文化景观形态,并对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20)
<正>2017年9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寄情与木明志匠心——黄小明木雕艺术展"在该馆开幕。此次艺术展作品共分为经典代表作、大型落地屏风系列、木雕挂屏系列、立体木雕系列、木雕台屏系列、立体台屏系列、实景木雕系列、随形雕系列八大类约70件作品,包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从艺近40年来不同阶段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贝聿铭美秀美术馆和俞孔坚诸多建筑作品为例.说明在现代建筑作品中也能创建美好的"桃花源".陶渊明在他落寞无奈时写下的<桃花源记>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想象空间.一千五百多年以来. "桃花源"或"世外桃源"之名已成为"纯朴理想社会"和"想象中的美好人居环境"的代名词.那么,在建筑师的心目中,桃花源能是什么样子呢?所描绘出来的"桃花源"能否与<桃花源记>的"意境"吻合呢?笔者试图从贝、俞的作品中作一些有意义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李俊 《安徽消防》2002,(10):42-44
白云芳草疑无路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亡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笔者每次前往黟县,经过“桃源洞”,脑海里就会浮现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里除炙人口的文字,产生许多遐想。 黟县是由几个小盆地组成的山区,县城所在的“黟城盆地” 面积90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4)
<正>不久前,"回乡——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在山东尚博当代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刘巨德水墨作品30余幅及其2016年创作的雕塑陶瓷作品20余件,其中也包括《家乡草》《小花猫》《向日葵》《黑白玉兰》4幅代表作,全面展现了刘巨德的艺术世界。展览持续至2月2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