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传统民居在空间功能、空间光环境和地方材料等方面的缺陷,已很难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受到家庭功能类型的多元化、民居生活功能的转型、建筑材料的多元需求的影响,侗族民居建筑转型已成为必然。在缺乏引导和管理的情况下,民居呈现出正向转型和负向转型两种自我适应趋势。为此本文提出立足生活现实需求的民居转型的研究框架,以引导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聚落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颀  徐虹  黄琼  刘刚 《新建筑》2015,(3):110-115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通过对北方地区典型古代大空间建筑的现场调查测试,在掌握其室内外热环境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梳理和数据分析,挖掘其气候适应性措施;并将北方地区古代大空间建筑与同地区古代民居建筑、南方地区古代大空间建筑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其气候适应性特征,以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江珊 《华中建筑》2012,(8):147-150
该文以宋代建筑画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宋画中建筑形制、建筑空间、沿街界面、街区肌理来研究宋朝市井街巷建筑空间。在这里,市井主要指城市普通居民包括商品交易在内的日常生活场所。其研究范围包括:宋朝市井建筑单体,宋朝城市市井街巷空间的沿街形态,民居空间与市肆空间的组合关系。宋朝城市以“侵街”为突破口,以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通用化这一特点为助力,最终形成了单元同构,整体非均质的街巷空间,达到了城市市井生活空前繁荣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石柱人们常说中国的古代建筑是“墙倒屋不倒”,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建筑用柱子来承受上部的荷载,而墙体只起到围合封闭空间的作用。即使墙面遭到破坏,整个建筑也不会倒塌,这也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柱子在中国古典建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寺庙、宫殿、民居等各种建筑形式中。  相似文献   

5.
淮军民居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甄新生  朱君 《山西建筑》2005,31(7):19-20
淮军建筑的水圩形式的布局方式,是惟一秉承中国古代城池建筑体系的民居,也是中国相对最为保守的民居建筑之一,提出淮军民居建筑实质是封建地主的庄园,是以宗族为主体的封建家族制的建筑军事堡垒。  相似文献   

6.
吴晓燕  周典 《华中建筑》2009,27(5):214-216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在建筑装饰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探讨了山西三雕的工艺手法和艺术表现,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审美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中华民俗、民风的重要载体。经过近现代的社会动荡,特别是近30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国古代建筑现在已经很少了。现存的中国古代建筑,从历史时期上看.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明朝以前的建筑已经极少,主要是一些单件的塔、碑等。从内容上看,城市中的古建筑主要是以寺庙.官衙.王府,皇宫为主.而整体成街区性的民居建筑,大多散落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或小城镇。  相似文献   

8.
高宜生  邓庆坦 《新建筑》2011,(3):136-136
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不仅留存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更积淀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古道巷陌、乡土民居之中。传统民居犹如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所承载的丰富的地域建筑文化与以宫殿、衙署为代表的官式建筑文化相映生辉,共同构筑了博大恢弘的中国传统建筑大厦。传统民居植根于地域文化,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也凝聚了中华先民在与自然环境世代抗争中积累的营造经验,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地域建筑文化与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最高学术峰会,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薪火、应对时代挑战的历史重任。会议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2010年10月15日在山东建筑大学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山东建筑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9.
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虚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是合院民居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规律。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通过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和虚实变化等虚实处理方法,营造出了灵活、自由、含蓄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10.
天井在我国古代民居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空间中以天井为主的模糊空间的起源、功能、形式的比较与分析,以此启发当代建筑创作中模糊空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徐猛 《山西建筑》2009,35(10):10-11
指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始终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的,崇尚天地、尊重自然,对自然资源既合理利用,又积极保护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要特征,深入探讨了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传统民居、单体建筑方面的影响,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民族风采各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各不相同,不仅在生活、文化等方面体现出来,而且在建筑样式上也体现出不同特点。经过时间的推移、风雨的侵蚀,木制建筑大多都已损毁,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以砖石建筑为主,丁河圈丁氏民居就是采用青砖灰瓦的砖石结构建筑,与木制建筑相比有更好的耐久性。本文主要从宏观上简析丁河圈丁氏民居建筑,探索其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鄂西干栏民居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西干栏是中国民居建筑大系中一种独立形态。本文按照建筑空间理论框架,对鄂西干栏院民居建筑空间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倡导建筑装饰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与建筑本身达到的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虽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但其丰富 环境空间章法及文化内涵为现代居住环境的建筑文化提供许多 有益的启示,为传统民居的更新与发展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寻 求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泉 《城乡建设》2001,(6):56-57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我国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在创造、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各民族的智慧.从古代起就是云南各族人民喜爱居住的一种住宅形式.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先后把白族民居建筑引入风景名胜区,作为人文景观的设施接待,深受游客赞誉.  相似文献   

17.
增进民居研究的活力走向民居研究的希望──’95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定坤刘业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中国老一辈的建筑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同时,已注意到对民居的研究。自...  相似文献   

18.
韦斐 《建筑与环境》2007,1(5):131-134
中国古代建筑中,大屋顶构成了视觉的焦点,是建筑中最能表达空间含义的地方.要谈对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探索,大屋顶是很难避开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中国民居建筑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积累了丰富的修建经验和设计手法,民居建筑中的屋顶组合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形式变化,对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瑾瑾 《建筑师》2005,(3):74-77
民居里的堂屋是民居建筑里的“神圣空间”,在我们阅读这种神圣空间的同时,我们不仅能够读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观念,而且可以读出中国文化里的思维模式,以及中国文化的结构体系。而这些与中国民居建筑手法融合,使得民居的“堂”成为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神圣“话语”符号。  相似文献   

20.
杨恩德  文传浩  杨尧 《城市建筑》2023,(5):50-53+75
民居历史建筑是承载传统文化、时代印记、建造技艺的主要载体。文章以重庆市171个民居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距离、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重庆市民居历史建筑在空间分布上呈凝聚型分布;在空间集中程度上集中于渝中区、巴南区、南川区、奉节县;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3个高密度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经济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以期对重庆市民居历史建筑保护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