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郜书忠  李军 《工业炉》2012,34(3):14-16
介绍了南钢利用自炼的优良坯料资源进行轴承钢带钢的开发,以替代棒材轴承钢,简化了下游的制造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通过对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的摸索,使产品的碳化物控制水平达到并超过了棒材的水平,实现对棒材成功替代。  相似文献   

2.
节约型铌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成分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卫国  李德华  郭湛  谢静 《钢铁研究》2011,39(1):18-22,34
对节约型铌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成分、钢坯加热温度和上冷床温度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有时试样初检屈服点不明显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钢中w(Nb)为0.008 %~0.028 %,适宜的钢坯加热温度为1 050~1 150 ℃,轧后控冷,上冷床温度按830~860 ℃控制,可生产性能合格的HRB400...  相似文献   

3.
针对Ф50 mm大规格HRB500钢筋沿横肋根部冷弯裂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夹杂物级别、组织特征和断口形貌等检测后发现,钢筋表面树枝状组织是钢筋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热处理试验表明:l 000℃保温50 min,树枝状组织开始均匀化;保温90 min,可以获得F+P为主的均匀组织。通过降低连铸钢水过热度、二冷水冷却强度及控制拉速和轧制节奏、延长加热保温时间等工艺改进措施,能有效改善大规格钢筋边部树枝状组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速铁路轨道板用高强度长材产品的种类及特点、开发过程关键工艺技术。通过合理Mn、Cr、B、Ti优化组合,自主设计了无砟CRTS1型板专用拉杆盘条的化学成分,满足了高铁设计的要求;精炼过程渣面避免采用硅铁粉的扩散脱氧,提高炉渣碱度的工艺,可以提高钢材的洁净度,w(T[O])控制在7×10-6~12×10-6;针对中碳高硅钢脱碳敏感性强的问题,开发了脱碳层控制技术,包括加热炉温度、时间、气氛以及轧后冷却制度的控制,将中碳高硅钢脱碳深度控制在小于1%钢材直径,无全脱碳;利用表层组织强化和析出强化来提高强度,同时轧材心部获得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来保证材料的塑性,实现了高铁用精轧螺纹钢筋在高强度基础上的高塑性。  相似文献   

5.
融多项领先技术于一体的步进梁式加热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茂平  戴红  蒋次强 《冶金动力》2009,(6):86-87,90
介绍了蓄热式燃烧技术、汽化冷却技术及二段式步进梁技术在河北某钢厂棒材生产线步进梁式加热炉的成功应用范例及应用效果,证明了融多项领先技术于一体的加热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CrMnTiH圆钢精轧后控制冷却过程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模拟以及现场温度实测,得出了Φ35 mm规格圆钢芯部、1/2半径处和表层温度的分布曲线。分析说明,轧后水冷却过程圆钢表层温度急速下降,而芯部温度下降缓慢,水冷时圆钢芯部与表面的最大温差约为115℃;水冷后的空冷过程使得圆钢芯部和表层温度逐渐一致。20CrMnTiH圆钢精轧后采用快速水冷并配合空冷工艺,有利于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并获得均匀细小的轧材组织。  相似文献   

7.
连续式棒材轧机生产Φ70~80 mm 40CrMo系圆钢(/%:0.40~0.41C、0.97~1.05Cr、0.17Mo)时,由于轧制道次少,终轧后无控制冷却装置,易出现珠光体+铁素体和贝氏体+马氏体两种类型组织。通过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炉批No1和炉批No2这两类原始组织试样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和研究了该钢1150℃保温5 min后以10℃/s冷至900℃停留10 s,以变形速率20 s-1变形30%再以0.2~10℃/s冷却至200℃的组织和微区成分。结果表明,轧后冷却速度大则产生马氏体组织,40CrMo系圆钢在0.1~1℃/s冷却速度下可获得正常的贝氏体组织和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穿水冷却工艺,讲述了钢筋轧后控冷的工艺过程,探讨了控制过程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指出了传统数学模型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轧后控冷的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具体的计算结果说明了新方法的可行和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Q215钢棒材热轧后湍流冷却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湍流管式冷却系统可以提高棒材热轧后冷却效率,使棒材表面形成回火马氏体,提高其力学性能。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分析了Φ25 mm Q215钢棒材热轧后湍流冷却过程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棒材离开湍流式冷却系统1 s时,棒材表面由950.0℃(终轧温度)降至768.0℃,芯部温度降至861.2℃;棒材离开湍流式冷却系统后,空冷3 s时表面温度升至792.6℃。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棒材进行普通冷却后的强度极限为310 MPa,用湍流式3段冷却后棒材的强度极限达410 MPa。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MSC.Marc软件,对直径ф160mm GCr15轴承钢喷水冷却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利用编写的ufilm和flux子程序,将相变潜热以内热源的方式添加到温度场。通过分析棒材在不同相变潜热取值下沿径向的温度变化情况,理论探讨了相变潜热对控冷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潜热显著减缓了棒材的冷却速度,且越接近棒材芯部相变潜热引起的温升越大。考虑相变潜热时,原来的控冷方案不满足工艺要求。因此,在模拟研究控冷时,就本文理论探讨的GCr15轴承钢棒材的控冷工艺来看,相变潜热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12.
大直径GCr15轴承钢棒材穿水冷却规律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耦合场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大直径棒材穿水冷却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确定了冷却器结构的条件下,依据GCr15轴承钢的冷却工艺参数,研究冷却水流量和温度对棒材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对棒材温降效果影响较大,但当流量达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流量,效果减弱;冷却水温对棒材温降效果影响较小。由此提出适合此种规格棒材的冷却水流量和水温区间。  相似文献   

13.
李璟  范银平  田晓霞 《河南冶金》2012,20(5):19-20,35
介绍了安钢HRB500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采用微合金化工艺技术进行HRB500热轧带肋钢筋的研发实践。生产实践表明:根据生产线装备条件,采用VN微合金化技术,其生产的HRB500带肋钢筋均能满足国标技术要求,且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以Φ35mm GCr15轴承钢为突破口,结合现场工艺条件,分析轴承钢冷却工艺,通过实验测定钢材空冷和快速冷却两种冷却参数,做出冷却曲线对比图,以得到合理的冷却速度,减少、终消除轧材后的网状碳化物组织。  相似文献   

15.
徐春柳  朱博  温东 《河北冶金》2013,(10):38-40
介绍了宣钢公司抗震钢筋盘条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通过优化轧钢生产工艺、控制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吐丝温度等参数,提高穿水冷却效率、精轧机辊缝补偿轧制等措施,生产了性能优良的抗震钢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阐述了OCr18Ni9不锈钢的各种特性,制订了合理的加热、轧制、固溶处理工艺.使钢板的性能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并对采用控轧控冷工艺代替固溶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和固溶处理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predict steel bar thermal behaviour during continuous quenching after the finishing mill has been developed. The model includes process variables, such as finishing rolling speed, finishing temperature, rod siz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water flowrate and mechanical design of the cooling device. It was found that empirical correlations for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belonging to water spray systems are suitable to simulate fast cooling employing submerged water-cooling tubes. Martensite depth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bar diameter and water velocity inside the submerged tube. Mist spray systems are not as effective as submerged tubes for cooling steel bars, although, the initial cooling rates are higher. The % volume of martensite is a direct function of the self-tempering temperature, and independent of the fast cooling device.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淬火膨胀仪模拟研究了LNG用7%Ni钢淬火后快速加热回火工艺,结合显微组织观察以及对回火冷却过程中膨胀曲线的分析,讨论了该工艺对钢中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淬火终冷温度能显著增加组织中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且其在基体上的分布也更为均匀,但当淬火终冷温度提高至300℃时,淬火组织中残留了大量的残余奥氏体,经快速加热回火后虽然保留在组织中,但其稳定性较差,导致冷却后的最终组织中出现大量的岛状M/A。回火前的快速加热一方面抑制了残余奥氏体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分解,同时也有利于碳原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扩散至其中,因此不但能促进钢中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其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棒材线在生产42CrMo钢Φ50 mm轧材容易造成硬度偏高,不能满足协议要求.通过控轧控冷结合冷床保温措施,终轧温度由原967 ~970℃降到860℃,冷却速率由原0.35℃/s降低到0.17℃/s,金相组织从之前的非平衡态组织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优化为铁素体+珠光体,使HB硬度值由原317降至252.由此工艺生...  相似文献   

20.
利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成分变化的集成模型,介绍了夹杂物成分随时间和冷却速率的变化,提出了夹杂物成分转变分数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夹杂物成分转变的等温转变曲线(TTT)、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和等径转变曲线(TDT)的概念及应用.该集成模型考虑了钢液流动、传热、凝固和元素偏析,也考虑了钢与夹杂物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然后以管线钢、重轨钢和轴承钢为例,进一步分析讨论了钢液凝固与冷却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固体钢加热过程中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钢成分以及夹杂物尺寸等参数对夹杂物成分转变的影响.这些概念和特征曲线能够直观展示在钢液凝固冷却过程及固体钢加热过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转变,将钢中夹杂物的控制方略从钢液拓展到固体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