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方色彩观在建筑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中西方不同色彩观发展轨迹,产生原因及在建筑环境色彩中的反映。中国色彩观受到的束缚,西方科学色彩观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自然观的角度出发,分析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阐述白族民民居建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传统自然观对白族民居建筑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自然观、地域观及技术观角度论述现代建筑实践中所体现的基于气候的设计思想及理论,剥离复杂的流派及玄妙的理论争论,使创作的着眼点回归到对建筑本原的思考上.  相似文献   

4.
梁建岚 《山西建筑》2010,36(20):34-35
基于自然观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在中世纪基督教统治时期人们的自然观及其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对比了中国古代各流派的自然观及在中国建筑发展演化中的作用,对中、西古代建筑的异同从其哲学渊源上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常健  吴雯 《华中建筑》2011,29(7):155-158
从古时的丝绸之路到现在人们对交流的向往从没减弱过,而随着科学进步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也对文化交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文化交流的过程与方式是如此地紧密,交流中的主动与被动态度关系到文化生存的能力.该文拟运用社会学对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的研究成果来透视近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并进行...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8)
我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多理论对现代建筑设计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从我国传统建筑环境的自然观入手,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环境的启示作用,包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风水"理论的启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启示等方面,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谈一种综合的建筑技术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利 《建筑学报》2002,(1):52-54
本文从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角度入手,探讨一种综合的建筑技术观。这种建筑技术观重视建筑技术 自身的价值及其与建筑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自觉地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精神关注建筑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韩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同属于木构架体系,但是其自身并不缺乏独特性。这些特点源于其自身建筑文化对于特有艺术意向的坚持。韩国传统建筑与景观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将自然视为其庇护者;其传统建筑与景观在自然之中力求装饰自然的审美意趣;建筑材料的取舍则着意于展现天然材料原有朴拙的形态与质感。  相似文献   

9.
地方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整合从两个方面得以实现:地方文化对现代技术的调适以及面向现代性的地方风格创新,它们是文化和技术观中的技术调适与文化调适,该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结合实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春彦 《建筑师》2012,(3):89-93
本文以建筑为主题,介绍了利玛窦传递到中国的西方建筑图像资料,以及他在中西建筑文化交流领域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和所体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观众席设置、观众席与舞台的界定、观众席与舞台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的差异,并从文化层面论述了导致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差异的原因,为观众席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西方不同色彩观发展轨迹,产生原因及在建筑环境色彩中的反映。中国色彩观受到的束缚,西方科学色彩观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代的技术观及其演变过程是不同的,本文基于我国当代建筑技术观的演变特点,研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论证说明各阶段建筑技术观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否定了以"欧洲中心论"对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片面思想,强调在近代建筑导入不同地区时,为适应当地条件而经历的本土化的变异、成长与发育过程,主张以"中国建筑的中国观"去看待中国的近代建筑,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建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3,(10):264-264
合格的建筑师 一位建筑师.如果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作出完美专业组织的话,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建筑师:因为不断增多的"困难"已经成为了当代建筑的一部分。这些困难是必然的,几乎成为了今天生活文化的本质表达。一一雅克·赫尔佐格  相似文献   

16.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创作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形式百花齐放,五彩纷呈,已由过去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步走向多元与繁荣,其规模、数量、质量和水平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1.一大批工业与民用建筑拔地而起,迅速地改变着城乡面貌从建国以来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自1979年到1997年所实现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相当于建国前30年(1949~1979)总和的4倍多,而近十年的建筑总量已超过了解放后40年的总和。1997年,基本建设投资9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仅国有建筑业企业…  相似文献   

18.
王悦  韩朝晖 《建筑》2004,(1):84-86
在科学技术日益昌明的今天,人文精神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建筑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对于其中持有的技术观,无疑关系到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日常生活。本文从哲学的视角,通过对已有技术观的分析,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呼唤一种正确的技术观走向。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建筑所代表的前卫、简洁、功能性等精神,看起来与中国传统园林内敛含蓄的思想、繁复逼仄又抽象的空间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二者甚至分别归属于建筑与景观两个学科。但是,随着绿色建筑学、生态学的发展,当下建筑与景观的学科融合成为大趋势。文章通过对比现代主义建筑与传统园林在设计思想上的共通点,来探讨中西方设计思想在文化和历史长河的交锋点、重合点,对东西方文化共通的美学观、建筑观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20.
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提出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应该更全面地考虑与之相关的因素,即建筑的整体化设计策略新主张建筑设计应该从建筑所处的环境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运用科学的模拟技术,对建筑进行评估和改善;注重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并减低能耗和建设投资;强调建筑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