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现代化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分析了张謇“知行并进”职教观的历史价值,阐述了信息时代对“知行并进”职业教育观的实践创新要求,并就网络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时代下“知行并进”职教观实践创新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原则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知行并进”是张謇重要的职业教育理念.理清张謇“知行并进”思想的理论渊源,弄清其内涵,揭示其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对于传承和弘扬张謇职教理念、推动现代职教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借鉴机器知行学,在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与统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扩展原有的信息转换模型,提出了适用于群体的信息转换模型,给出了软件人的个体知行模型及其行为描述规范。然后,采用广义知识表示法实现了软件人知识和行为一体化描述,阐述了守护软件人的构造原理。最后,描述了Linux环境下守护软件人的关键实现技术,主要包括守护软件人的启动、软件人社区的初始化及创建软件人服务。  相似文献   

4.
“知行并进”是张謇职教思想之精华,蕴涵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对于强化职业人才的素质和培养其能力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有效地研究“知行并进”的价值取向。自觉地探索“知行并进”的实践路径,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教学的实效性却仍不是很强,较为突出地体现在知行脱节、知行不统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考核评定机制及教学内容设计这几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的同时,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却跌到20年的最低点,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生知行相脱节,即大学生的行为与他们所认同的美德相背离。我们的德育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遵守道德认知规律,坚持"知、情、意、行",使大学生能"知德行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的原因在于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利益障碍”,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把着力点放在教学对象上,使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克服“利益障碍”,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法律意识教育的主渠道.目前,这门课程现行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其施教过程严重脱离实际,且考核缺乏科学性,不能充分反映受教育者的真实水平.从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日常行为3方面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一种知行统一、量化考核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9.
知行关系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重要问题,杜威论说的角度与众不同,他认为人类长久以来在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过程中,造成“知”与“行”分离的传统。这种传统又造成旁观者道德认知模式的局限性。对此,他指出道德知识的特性不在于寻求确定不变的规则和条目,而在于付诸日常的道德行为实践。要实现这种认识,区分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知行不一”道德困境的症结在于“教非真教、教行不一”,提出了“教行合一”的道德教育理念,即真知真教,使“圣贤”者教;知行合教,施“真知”之教;教行并进,促“知行并进”;一以贯之,修“生知安行”,由此达到青少年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1.
《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环节之一便是课程教学改革。本论文紧扣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知行合一”的动力与源泉、个性与向往、功能与价值的探究,阐释了这种隐形文化的现实意义与恒久影响。结合对学校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宁波工程学院实现科学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兴”的内涵非常广泛、丰富,它已涵盖了艺术构思和审美鉴赏两大领域。文章试从文学创作论角度来探究“兴”与意境生成的关系。认为“感兴”状态下情景的交感、浑融必然影响意境美的生成,而“兴”作为修辞手段所具有的“曲包”技巧并由此而产生的“余味”和“味外之重旨”,也足以显现意境的美感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文化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 ,两种文化瑰丽无比而又各具特色。笔者从两种文化中各拈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范畴—“兴”与“移情” ,来追寻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浙东文化除了具有精英性的品质之外,还弥散着浓郁的世俗气息。浙东文化的世俗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唯物疾虚、事功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学术主张。当代"浙江精神"所彰显的惟"实"、惟"民"、惟"新"、惟"和"的时代意涵,与浙东文化的世俗性有着紧密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16.
《论语·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历来多有歧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得"的理解。若将"得"理解为"有得、得利",则非常通畅。而"得之"的"之",是代词,位于动词"得"的后面,意义已经虚化,主要起强调动词的作用。此句义指:贫与贱,是人人都不希望得到的,但如果不按正道而得利,君子将不去除贫贱(即安于贫贱)。孔子的言行,恰好证明了他的这句话。  相似文献   

17.
宁波工程学院是宁波市地方本科院校,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首批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本文重点综述与剖析了在该专业的建设与实践探索中,按地方重点产业需求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知行合一、双核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重视双证书培养、校企合作培养与平台建设等建设内容,并简述了专业建设的措施、成效与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科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环节之一便是课程教学改革。本论文紧扣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油库设计与管理》与《油气集输》进行了"定向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和李贽同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两人具备很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两人的反传统情绪;二是两人都对假道学、假才子进行了严厉批判;三是两人都具有一定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20.
“心”与“理”的关系是理学心性论和本体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朱熹那里,“心与理一”既是本体论,也是功夫论。“心”与“理”的贯通需要理清两个环节,一个是从超越的、本体的意义上来理解朱熹所谓“心”;二是从“为道”的角度来理解朱熹的穷理功夫。这是理解朱熹及整个理学境界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