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炼油厂原油中转库3台5万m^3大型油罐,在充水试压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日沉降38mm,最大日偏沉38mm,局部地基或桩基出现破坏,山东省水科院采用软土地基高压喷射灌浆和静压灌浆相结合的综合加固技术,对大型油罐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充水预压的油罐锥面沉降和地基变形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油罐充水预压的方法加固某油罐地基.根据现场油罐锥面和环梁沉降观测资料,以及环梁沉降与地基土沉降和位移的关系,分析了油罐地基土体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沪、杭甬地区软土地基上,运用高压喷射灌浆和静压灌浆技术,开展了围封灌浆加固、水气喷射置换充砂防渗加固、水气掏土静压灌浆纠编加固、地下管道喷射围裹加固等20余项工程实践的技术试验研究,提出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用性强的成套施工技术,解决了软土地基上的某些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及地基处理不当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建筑物倾斜及地基失稳等问题,使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沪、杭、甬地区软土地基上,运用高压喷射灌浆和静压灌浆技术,开展了围封灌浆加固、水气喷射置换充砂防渗加固、水气掏土静压灌浆纠编加固、地下管道喷射围裹加固等20余项工程实践的技术试验研究,提出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用性强的成套施工技术,解决了软土地基上的某些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及地基处理不当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建筑物倾斜及地基失稳等问题,使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发展到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强夯碎石桩联合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的效果,在对工程背景和地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强夯碎石桩联合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并利用PLAXIS3D有限元软件建立简化的三维模型,对地基处理后不同荷载作用下仓储场地地坪结构层的沉降和差异沉降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强夯碎石桩联合CFG桩复合地基较单一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效果明显提高;采用强夯碎石桩联合CFG桩复合地基对软弱土层进行处理能够较好的满足单位距离差异沉降小于1mm/m的工程要求;地基处理后的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与上部荷载的线性关系表达式可用于预测地基处理后的不同荷载作用下地坪结构层的沉降和差异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6.
刘彬 《人民长江》2019,50(7):144-149
针对蒙华铁路岳阳段软土和松软土地基问题,为了有效控制地基沉降,提出了采用分离式布桩和交叉式布桩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案。基于离散元颗粒流仿真技术分析两种布桩形式、不同桩间距对软土地基沉降的影响规律和机理,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研究表明:① 分离式布桩和交叉布桩下,复合地基最大沉降位移/桩体最大沉降位移均与桩间距均呈指数函数分布;② 分离式布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地基面上两种桩型的衔接处,桩体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两种桩型衔接处的多向搅拌桩桩顶位置。③ 交叉式布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地基面上的线路中心线处,桩体最大沉降位移出现在加固地基顶面中线附近的多向搅拌桩桩顶。④相同桩间距条件下,分离式布桩复合地基沉降和路基面宽度范围内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量明显小于交叉式布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7.
东营市某容积为50000m3大型油罐建成运行2年后,罐基础环墙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罐底塌陷变形,安全隐患严重。针对该罐体的结构特点和地质特性,经过研究分析,采取了新型的施工工艺和综合灌浆方法,消除了工程隐患,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加固效果。加固处理后,工程经过2年的投产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方法安全可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江苏某风电场升压站电缆沟地基为厚约3m的土夹石回填层和15m的淤泥层,因施工时回填层未分层碾压,淤泥层也未作处理,工程运行后出现了明显下沉,局部下沉量超过了30cm,严重影响到电缆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亟需进行加固处理。针对该电缆沟回填层孔隙大、淤泥层深厚、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空间受限、工期短,以及减沉加固效果要求高等工程特点,研究采用了“水泥膏浆+稳定性浆液”、 “压力-流量双限控制”、“深-浅孔布孔”相结合的联合灌浆加固处理方法,以工后沉降为控制目标,对孔排距、灌浆压力和灌浆量进行了设计,对水泥膏浆和稳定性浆液进行了现场配比试验和灌浆施工,并对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工后沉降监测表明,联合灌浆对于松散回填层及深厚淤泥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暗挖双连拱隧道近距离下穿西安地铁5号线文教园—张旺渠区间既有地铁结构的特殊工况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NX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对大跨度双连拱隧道近距离下穿地铁U型槽的预加固工法和开挖工法进行了比选研究,最终确定出双连拱隧道的最佳施工方案。具体为:(1)开挖工法: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对双连拱隧道左右导洞开挖,能控制隧道左洞拱顶最终沉降值为10.47mm,右洞拱顶最终沉降值为10.3mm;(2)预加固方案:采用管幕旋喷桩组合加固方案使拱顶沉降减小78.2%,能将轨道板最大沉降控制为0.34mm,且掌子面水平位移峰值控制在1.5mm。此研究成果为本隧道的设计与开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为之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某国道采用静压灌浆和微型钢管桩处理路基沉降和滑移的实例,阐述了该技术的加固机理、工艺特点及加固效果。实践证明静压灌浆和微型钢管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恰甫其海枢纽工程1号钢桥桥墩发生的沉降问题,通过简化施工技术处理措施,采取水泥灌浆加固法进行基础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简要地阐述了灌浆技术在加固砂砾料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某国道采用静压灌浆和微型钢管桩处理路基沉降和滑移的实例,阐述了该技术的加固机理、工艺特点及加固效果.实践证明静压灌浆和微型钢管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两项工程实例,说明已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采用双液法压力灌浆技术具有很多优越性,特别是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正在进行、建筑物已发生倾斜、墙体裂蓬在发展的加固工程,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工程性质,分别选用水泥、硅酸钠为主剂的灌浆材料,会达到预期加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围封灌浆是近年来针对软土地基加固,特别是对已建建筑物地基的加固处理问题提出的一项新的技术方法;首先采用高压喷射灌浆工艺,在需进行加固的区域外缘营造地下围封板墙,隔断需加固土体与周围土体的联系,形成围封。静压灌浆从造近围封板墙处开始,分序逐步向建筑物靠近,迫使基础外围土体与基础底部挤压,以此来控制施工初期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多次注入的浆液迫使基土经过扰动-固结-再扰动-再固结的多次循环过程,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包惠明  尤伟 《人民长江》2008,39(24):53-54
依据漓江岸边某基础工程实例,通过裂缝监测、沉降监测、倾斜监测、水文地质勘察等,探讨了岩溶区高压旋喷灌浆法地基加固施工引起周边建筑物开裂的成因。结果表明:地基不均匀沉降是该工程病害的主要原因,截水帷幕作业改变了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从而对附近塌陷遗留的岩溶洞隙通道中的松散充填物和覆盖层产生侧向潜蚀、冲刷和掏空作用,以致周边地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6.
压力注浆桩是将灌浆技术引入桩基工程,通过灌浆方法提高地基土的力学强度,达到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渗、托换,加固地基处理的目的。施工工艺分为产胆、后处理注浆桩两大类。可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公共设施建筑的基础桩、边坡支护桩或基坑支护的帷幕桩。提高地基承载力、桥基或旧桥改造加固工程。目前国内外关于压力注浆桩的设计研究资料很少,对垂直受荷单桩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化模型。采用静力法、动力  相似文献   

17.
微型桩复合地基沉降和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艳  袁新明 《水利学报》2005,36(12):1492-1497
本文通过小模型试验并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对微群桩地基模型沉降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找出了复合地基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一些基本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微桩加固地基对减少沉降起到了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MARC程序对天然地基和微群桩复合地基进行地震动力时程分析,得到桩的加入有利于地基抗震的结论,为微群桩复合地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介绍了隔洒岩西寺坪X号楼素填土地基灌浆加固处理情况,说明了地基土体进行灌浆加固处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垂直荷载作用下搅拌桩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下游河漫滩软基上,建造5万m^3大型油罐,软土层超过25m,地套承载力标准值仅为70kPa,拟用长26m的水泥搅拌桩加固。经试桩效果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达231kPa,桩土应力比为6 ̄8。此外,对搅拌桩的应力传递、摩阻分布和重复加荷对对基变形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后灌浆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及施工工序,利用后灌浆桩加固南京某高层建筑物的地基,达到工期短、安全可靠和造价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