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多糖是一类复合型多糖,结构十分复杂,本文介绍了影响茶多糖含量的因素以及茶多糖结构的解析方法和特征。茶多糖含量在茶树品种、成熟度、茶树器官、茶叶加工方法和茶树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存在差异;其结构组成单元包括8 种中性单糖、2 种糖醛酸、1.87%~38.00%蛋白质、18 种氨基酸和少量无机元素等,分子质量为2.56~3 900.00 kDa;糖链由单糖通过(1→2)、(1→3)、(1→4)、(1→2,4)等多种方式通过O原子连接而成,且存在分支;有些茶多糖分子存在三股螺旋结构;茶多糖分子会缠绕结合在一起形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聚集体;结构解析方法包括色谱、光谱、核磁共振、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此外,本文还简要归纳了茶多糖的构效关系,以期为后续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多糖具有复杂化学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在茶多糖的提取、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从茶多糖研究的国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聚类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了解目前茶多糖领域研究热点、探索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从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等方面对2019年以来茶多糖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茶多糖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展望了茶多糖研究发展前景,明确仍需探索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多糖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活性 ,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 .第一次在 5 0℃、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5、水提取 3 0min ,多糖的提取率为 2 .3 3 %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6.82 % ;过滤后 ,滤渣用 pH 4.6的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加纤维素酶提取 ,经正交试验确定酶提最佳工艺参数为 5 5℃、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4、酶用量 2 .2 μL/g(以茶叶质量计 ) ,反应时间为1 2 0min ,其多糖的提取率为 0 .64%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 1 .1 1 % ,分别占二次总提取量的2 1 .5 %和 1 4.0 % ,而在相同条件下无酶提取 ,提取率仅为 0 .3 9%和 0 .5 6% .相对水提法 ,酶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增加 63 .3 %和 98.9% ,多糖总提取率达 2 .97% ,粗多糖 (干重 )的总提取率为7.93 % .采用酶法提取的茶多糖具有较强抑制α 淀粉酶活力的能力 .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微生物发酵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多糖,并对其分离纯化?分子量分析,明确茶多糖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双氧水脱色,再用凝胶色谱(GPC)法测定其分子量。结果表明,由木霉和酵母发酵的普洱茶多糖提取物中糖分与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由木霉发酵的普洱茶中多糖的分子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增大然后减小;由酵母发酵的普洱茶中多糖的分子量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果表明,茶原料、发酵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发酵时间等对发酵普洱茶中多糖分子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一种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普洱茶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普洱茶中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且用此提取工艺测定市售不同级别普洱茶中茶多糖含量。结果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40 min,浸提次数3次,乙醇浓度80%。该提取工艺重复性好,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5),线性范围0.02~0.10 mg/L(r2=0.9999)。实验也发现,普洱茶的嫩度越低,茶多糖的含量越高。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作为茶叶多糖原材料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茶多糖分子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微生物发酵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多糖,并对其分离纯化?分子量分析,明确茶多糖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双氧水脱色,再用凝胶色谱(GPC)法测定其分子量。结果表明,由木霉和酵母发酵的普洱茶多糖提取物中糖分与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由木霉发酵的普洱茶中多糖的分子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增大然后减小;由酵母发酵的普洱茶中多糖的分子量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果表明,茶原料、发酵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发酵时间等对发酵普洱茶中多糖分子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法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研究了茶多糖提取工艺中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浸提次数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这4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浸提时间、料水比和浸提次数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都达到高度显著水平,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提取率没有显著影响,二次回归方程为:Y=-4.279 0.006A 0.045B 87.03C-0.392D-470.96C^2 0.212D^2。岭脊分析结果表明水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90min,浸提温度为70℃,料水比1:10,浸提次数3次.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茶多糖对小麦粉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胶体流变性的原理,分析了茶多糖和2种小麦粉的流变性及茶多糖对小麦粉流变性的影响,同时对小麦淀粉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淀粉颗粒膨胀势随糊化温度的升高产生明显的变化,淀粉颗粒在70℃时开始出现破裂;当达到100℃时,几乎所有的淀粉颗粒破裂,膨胀率达到158.91%;蛋糕粉膨胀率上升趋势与面包粉基本相同,但略微大于面包粉的膨胀率。小麦粉的胶体溶液的表观粘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为假塑性流体;茶多糖在10%以下呈牛顿力学性质,为牛顿流体;茶多糖溶液浓度在10%以上为假塑性流体。当茶多糖的浓度达到4%时,小麦粉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大,但2种小麦粉加入茶多糖所呈现出表观粘度的变化有较大差异,蛋糕粉的粘度增长率要远远大于面包粉的粘度增长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D941大孔树脂对茶多糖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性质,通过吸附等温线测定及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得出该树脂对茶多糖的吸附等温方程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树脂对茶多糖的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上样液浓度为2.5~5.5mg/ml之间树脂吸附茶多糖符合Langmuir模型;而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即1.5~5.5mg/ml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m<0,焓变ΔHm<0;树脂对茶多糖的平衡吸附量为16.5mg/g。实验结果表明D941大孔树脂适于茶多糖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茶叶多糖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茶叶多糖复合物 (TPC ,Eeapolysaccharidecomplex)提取、纯化、纯度检测的方法以及其含量、组成、结构分析、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就TPC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为综合利用底圩茶资源,研究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底圩茶多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颗粒度、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5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颗粒度40目、料液比1:40 g/mL、超声时间110 min、提取温度60 ℃、超声功率750 W,在此条件下底圩茶多糖得率为11.28%±0.49%。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0 mg/mL时,底圩茶多糖对O2-·、·OH、DPPH·、ABTS+·清除率分别为66.55%±2.67%、85.17%±1.70%、66.48%±2.99%、82.37%±1.00%,表明底圩茶多糖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