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山东电网200MW及以上机组运行汽轮机油颗粒污染现状,提出了减少颗粒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抗燃油中杂质颗粒度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抗燃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颗粒度污染超标的问题,对油中杂质的来源、粒度污染超标的原因,颗粒度监督标准和加强油中颗工污染监测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颗粒度污染超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油系统颗粒的控制和净化工作是发电厂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京津唐电网油质净化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介绍了油质颗粒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总结了控制颗粒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被金属颗粒污染的变压器油的处理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被金属颗粒污染的变压器油采取了处理措施,介绍了油品处理后的检测、评价结果,提出被金属颗粒污染的变压器油处理和评价方法,为处理同类问题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普遍用于测量油中颗粒污染的HIAC PC-320自动颗粒计数仪的工作原理、调试及测试方法,以及部分变压器油的测试结果,并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制订颗粒污染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尘土颗粒带电对电接触故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尘土颗粒的带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颗粒带电对电接触故障的影响.结果表明,尘土颗粒所带电荷的总体变化趋势可用一个一元三次多项式表示,电荷分布呈现带状区域.对失效的连接器触点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电触点接触区附近的污染要高于非接触区的污染,污染物中主要为尘土.尘土污染会造成镀金微孔,并造成微孔腐蚀.  相似文献   

7.
以普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了目前国内大型发电机组油系统的颗粒污染现状、污染对机组的危害及产生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污染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颗粒浓度是描述气固两相流动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推导了颗粒浓度与 ECT 传感器输出电容信号之间的关系,在此 基础上开展了气固两相流颗粒浓度在线无损检测研究。 在 COMSOL+MATLAB 环境下进行气固两相流颗粒浓度测量模拟实验, 定量评估了图像法和电容法颗粒浓度测量精度。 在循环湍动流化床冷模装置上进行了初步的颗粒浓度测量实验研究,实验结 果显示,在 200、300 和 400 mm 床层测量高度处利用图像法测得的颗粒体积浓度值分别在 0. 26 ~ 0. 75、0. 09 ~ 0. 33、0. 04 ~ 0. 31 范围内上下波动,而电容法的颗粒体积浓度测量值波动范围为 0. 27~ 0. 68、0. 09~ 0. 47、0. 04~ 0. 26。  相似文献   

9.
指出超高压、特高压对绝缘油颗粒度的要求日显突出,尤其对金属颗粒含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通过对油取样方法及装置改进和油样保管过程的完善,解决了颗粒度测试易受取样环节和环境因素造成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电网运行抗燃油颗粒度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山东电网运行抗燃油颗粒度的检测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抗燃油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尘土污染是导致电接触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具有代表性尘土颗粒进而研究尘土颗粒对电接触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三种尘土颗粒——石英、云母和方解石,采用触头样片接触对来模拟触点进行试验.本文研究了接触对中只有单个尘土颗粒时,尘土颗粒自身物理特性对电接触的影响;以及颗粒种类、尺寸、分布密度和接触压力等多因素对电接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尘土污染严重,是导致电接触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连接器触点之间的接触界面在大气环境中易受尘土的污染,导致接触对接触不良,出现故障。为了明确尘土颗粒对电接触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分析工具,对硬颗粒嵌入到电接触区域的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了可能造成电接触故障的硬颗粒的危险尺寸。其结论为分析此类电接触故障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污秽颗粒荷电会影响绝缘子周围场强分布,改变颗粒轨迹,进而影响其表面积污状况及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0~±30kV直流电压作用下XSP-160型瓷三伞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绝缘子物理模型,利用COMSOL软件对颗粒不同荷电方式时该绝缘子表面的积污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风洞实验室开展的风洞试验的结果对比,探究了颗粒"按比例"荷电方式的模拟方法的合理性。籍此,以110kV直流电压作用下XSP-160型瓷三伞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对清洁和污染环境中该绝缘子沿面场强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探究颗粒荷质比和荷电极性对该绝缘子沿面场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按比例"荷电方式的模拟方法相对合理;污染环境中各伞裙场强峰值点均处于其几何特征凸点处,其场强畸变率最高可达6倍;高压端2号和低压端7号伞裙沿面场强随着荷质比绝对值的倍增而非线性增大,其主要特征点处沿面场强分布特征分别为:正荷质比负荷质比≈清洁环境、负荷质比正荷质比清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清  杨东凯 《华中电力》1999,12(1):27-28
对豫网45台220kV运行变压器油机械杂质颗粒分布情况的试验研究,发现其污染等级基本上是由小颗粒引起的。通过油样测试调查,有822%的油样每100mL油中大于5μm的颗粒总数少于10000个,同样有822%的油样每100mL油中大于50μm的可见颗粒总数少于50个,与国外情况相当。这说明豫网目前用来处理变压器油的真空滤油机的滤油性能符合要求,而且对220kV变压器的安装、油过滤及注油和维护水平较高。由于污染等级较高的变压器油中大颗粒含量相对也较高,因此,对污染等级较高的变压器应加强对油的过滤。  相似文献   

15.
对输煤皮带导料槽的抑尘能力进行研究,选用欧拉两相流和k-e标准湍流模型,对无抑尘板、均匀布置和递增布置抑尘板方案进行抑尘效果对比.得出结论:无抑尘板出口截面的颗粒体积分数分布均匀,出口气流污染较重.增加抑尘板后,出口颗粒减少80%,减少了污染.抑尘板均匀布置的导料槽,主要依靠板后涡流蓄积颗粒,除尘持续性较差;抑尘板递增...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电封装在一定温湿环境和电位差作用下,相邻线路、焊点之间易发生电化学迁移导致绝缘失效。在尘土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内部的尘土颗粒沉积改变了电路板表面临界湿度,从而改变电化学迁移的失效机理和时间。该文采用温湿偏置实验研究13~18mm粒径的尘土颗粒覆盖密度与环境温度、湿度、电场强度交互作用下对电路板电化学迁移失效时间的影响,发现颗粒覆盖密度造成的电化学迁移失效时间呈非单调变化。颗粒覆盖密度低于350mg/cm~2时,失效时间与颗粒覆盖密度呈负指数函数;高于350mg/cm~2时,呈正指数函数。从颗粒吸附水分与改变晶枝生长路径两方面分析了颗粒分布在高、低密度区对电化学迁移失效的作用机理,为建立尘土污染环境下高密度电路板的可靠性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期贮存后的航天电连接器进行尘土污染对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影响的研究,通过对长期贮存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分离力检测和连接器内部及电接触表面尘土颗粒成分、分布密度、颗粒度的微观检测统计分析,发现连接器接触电阻随贮存时间增加而增加,不仅与分离力降低有关而且与尘土污染相关。尘土颗粒不仅在连接器的生产、装配、贮存等过程中进入连接器内部,而且在触点电镀过程中就沉积在镀层内。长期贮存环境中,尘土污染结合触点弹性材料的应力松弛、大气腐蚀等作用对连接器的电接触特性产生了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中受到的污染,主要有两方面,即: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物有:银、铅、钙、钡、铁等。阳离子交换树脂如用盐酸再生时,银、铅等化合物会积聚于树脂颗粒内部;如用硫酸再生时,钙、钡等化合物也会积聚于树脂颗粒内部都能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液压操动机构中油液污染成为电网可靠运行的隐患之一。笔者介绍了液压操动机构中油液的颗粒污染度等级国家标准及有关国际标准,对液压系统颗粒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对机构中进行磨削加工或者是采用磁检验后零部件的消磁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液压操动机构的液压系统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及污染防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是必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对十八胺 (ODA)对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状况及复苏方法进行了研究 .通过一系列试验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ODA对阳树脂的污染程度及复苏后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ODA浓度 (0 .0 1~2 .0 ppm)越大 ,浸泡污染时间越长 ,污染越严重 ,阳树脂工作交换容量越小 ,出水水质越差 .十八胺污染的阳树脂经复苏后 ,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