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灌浆地基上倾斜建筑物的纠偏——地基应力解除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应力解除法是一项新的建筑物纠偏技术,它区别于一般掏土法。本文通过对灌浆地基上两栋相当严重倾斜大楼的纠偏,论证了该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控性和预后性。  相似文献   

2.
应力解除法在既有建筑物纠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某危房用应力解除法纠偏的工程实践,说明该法成本低、收效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笑  张勤羽  王川宇 《建筑施工》2022,(8):1835-1838
分析了某粉喷桩复合地基建筑物产生倾斜沉降的原因,介绍了截桩迫降应力解除法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合理控制截桩顺序、数量和分布,结合监测数据分析,使建筑物倾斜率由0.75%回倾至0.22%,满足规范及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总结的施工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新波  徐雅芳 《建筑技术》2000,31(6):390-391
应力解除法不同于一般的掏土纠偏法,它是在沉降较小一侧布置应力解除孔排,从中取土并辅以其他促沉措施,解除局部范围内的地基应力。为获得良好的偏效果,该法须在基础整体性及上部结构刚度良好的前提下进行,且设计、施工中均应遵循一定要求,尤其是各阶段的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鲍育明  赵艳秋 《建筑技术》2003,34(6):436-436
某框架结构综合楼,地上主楼9层,裙房2层,设一层地下车库,柱距7.6m×7.2m,建筑面积1.8万m2,由01栋、02栋、03栋楼组成。该建筑所在场地位于长江低漫滩,地质条件较复杂,勘探结果表明,场地上部①层土为人工填土,多为建筑垃圾,局部为暗塘沉积的淤泥,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其下面的②~④层土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土层厚度变化大;⑤层土为粉砂,土质较好。目前在深厚的高压缩性软土地区,很少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来处理9层框架结构建筑的地基,为此建设单位召集有关专家对此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并在施工图设计前做了2组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2组…  相似文献   

6.
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在营口地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甦  陈鸿仁  刘杰 《工程质量》2002,(10):44-46
通过房屋纠偏的实例,重点介绍了地基应力解除法在房屋纠偏中的应用和实践,这种方法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与加载法配合使用;在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指导下,采用“信息施工法”,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应力解除法对倾斜的多层房屋纠偏实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肖金品  罗芙蓉 《建筑技术》2001,32(6):395-395
该批住宅楼主体施工完毕,即发现数栋房屋向南倾斜,少数住宅倾斜值已超过国家标准,但未采取干预措施,房屋竣工后,发现有54栋房屋向示倾斜值超过8.8cm,其中14栋倾斜值超过12厘,主屋最大倾斜值在22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某学校教学楼为4层框架结构,高16m,由四幢平面尺寸分别为38.6m×7.2m(二幢)、38.2m×9.0m(二幢)的单体建筑物组成,平面呈□字形,总建筑面积5500m2.条形基础,埋深2.0m,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径500mm,桩长12m,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40kPa.  相似文献   

9.
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基应力解除法是对建筑物倾斜进行纠偏的一种方法 ,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方法已由原先打设斜孔从地下浅层掏土 ,发展到现今钻设大孔径竖孔向深部掏土。很显然 ,在建筑物基础边沿垂直向下掏土比倾斜向从建筑物基础正下方掏土容易得多。然而 ,与斜孔应力解除法相比 ,竖孔应力解除法的有效性尚缺乏很好的试验研究 ,其纠偏的设计分析也基本上是完全根据经验的。首先报道了在香港科技大学新近开发的土工离心机上 ,利用四轴机器人式操纵臂 ,为研究竖孔应力解除法的纠偏有效性而完成的一组不停机条件下的竖孔开挖模拟试验 ;其次 ,利用Mindlin解导出了单个竖孔应力解除纠偏效果的弹性理论积分解 ,对竖孔的开挖顺序、间距、深度以及开孔位置等因素影响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最后 ,将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与弹性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讨论了两者的差异。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和弹性理论分析证明 ,竖孔应力解除法能非常有效地减小建筑物的倾斜 ;此外 ,简单弹性分析表明 ,对于某一深度的竖向应力解除孔 ,它距离建筑物越近 ,开挖所产生的纠偏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房屋倾斜,是软弱土层分布地区较为常见的建筑工程事故。一般需要采用纠偏的方法来使房屋的倾斜率减少到足以保证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的允许限度以内。  相似文献   

11.
建筑物的顶升纠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建筑在原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上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千斤顶顶升纠偏方法 ,对该法工作程序、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纠偏效果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某10层综合楼组合纠倾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翊兴  黄泽德 《建筑技术》2000,31(6):374-375,409
贵州省都匀市北郊某10层综合楼,平面尺寸为47.4m×9.3m,建筑面积4919m2。该楼首层为层高3.6m的半地下室,下部3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上7层为砖混结构;基础采用混凝土反梁式筏板,梁高1.2m,筏板厚0.5m,其下设有0.5m厚砂垫层。该建筑物始建于1996年4月,次年3月主体结构完工后进行装修时,发现房屋向东倾斜,并在继续发展。至1998年7月最大倾斜348mm,倾斜率为1.08%,平均倾斜315.5mm,平均倾斜率为0.98%,已超过《危险房屋鉴定标准》(CJ13-86)中规定0.7/100的…  相似文献   

13.
屠一劬  马海龙 《建筑技术》2015,46(2):170-171
某4层建筑物地基土为深厚的饱和淤泥质软土,基础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建筑物施工完成后,建筑物发生向北倾斜的现象。纠倾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堆载纠倾、降水纠倾以及冲水排土纠倾的方法,均未见明显效果,最终采用截桩纠倾,有效解决了问题。结论表明,在有桩建筑物的纠倾中,采用截桩纠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假定在计算过程中单元竖向应力保持不变和折减前、后大及小主应力方向不变的前提下,给出了应力迁移法的计算式以及操作步骤,并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然后将应力迁移法应用到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工程实践中,探讨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得出应力迁移法中以特征点位移突变、广义剪应变贯通和等效塑性应变贯通作为失稳判据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以计算不收敛作为失稳判据得出的安全系数比前三个判据得出的安全系数略大一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水力阶撑法用于原地应力测量的工作原理及其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水力阶撑实验做为原地应力测量的一种新的方法,阐明了其工作原理及其实验过程中的水力学机制。以具体工程实践为例给出了该方法的操作程序并论述了它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6.
攀达穹顶技术工法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盾  余建星  陈志华  川口卫 《建筑技术》2004,35(5):383-384,387
攀达穹顶结构工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临时去掉一些杆件并在结构中设置单轴铰,使结构在施工阶段暂时变为一个机构,在地面上完成大部分施工工作,只留极少量的工作到高卒完成,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安全性好、施工质量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在地下洞室稳定分析中,洞室横截面关键部位岩壁上的围岩应力状态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由地应力测量和计算分析得到。但地应力测量费工费时,尤其在高地应力地区地应力测量比较困难,不易获得可靠的地应力实测资料,因此在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中往往缺乏重要依据。而评价洞室稳定性关键性资料是它横截面上洞壁的围岩应力状态。建议在洞壁上采用窄缝局部应力解除法测量洞壁关键部位的应力状态,只要在洞壁待测部位凿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窄缝槽,测量由凿槽引起的变形,就可测定此洞壁关键部位上的二维应力状态。在现场窄缝法岩体弹模试验后,拓宽应用它的试验成果,也即在试验中,设想继续提高埋设在窄缝槽中压力钢枕的压力,直到它引起的位移抵消由凿槽引起的位移,测得假设的窄缝槽中垂线上法向应力,然后推求洞壁上围岩应力,作为由窄缝局部应力解除法测定的洞壁围岩应力的补充,并进行相互印证。在工程应用实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钟俊胜  廖玉强 《建筑技术》2000,31(6):394-395
广东省中山市郊区的城北变电站,于1992年竣工投产后陆续发现部分构、支架出现偏斜和下沉现象:母线桥架支柱及主变中性点支柱的最大偏斜值达150mm;耦合电容器支柱严重下沉;主变基础墩位也存在由于不均匀下沉引起的高低差(约50mm),必须进行基础补强加固与纠偏处理。上部结构的偏斜均是由其下部基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所致。上述各部分的基础中,主变基础为426沉管灌注桩基础;主变构架、出线构架、母线构架及断路器基础为325沉管灌注桩基础(桩长19m);其余设备支架、支柱则采用天然地基。1基础加固补强方案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