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以电纺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和反应物、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溶剂热法原位合成了新型Bi@Bi4Ti3O12/TiO2等离子体复合纤维。利用XRD、S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图谱(PL)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低于210℃时,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的Bi4Ti3O12纳米片随反应温度升高逐渐缩小、增厚,且有金属Bi纳米粒子生成;当反应温度高于210℃时,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的纳米片发生堆积、变形、表面金属Bi被氧化成Bi2O3。反应温度对Bi@Bi4Ti3O12/TiO2等离子体复合纤维的形貌和物相组成有重要影响;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对罗丹明B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5 h其降解率达97.8%。Bi@Bi4Ti3O12/TiO2复合纤维光催化性能提高归结于Bi4Ti3O12与TiO2间形成异质结、金属Bi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及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与异质结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电纺TiO2纳米纤维为基体和反应物,通过一步水热法,将SrTiO3原位构筑在TiO2纳米纤维表面的同时将稀土Sm3+掺入SrTiO3中,合成了Sm3+-SrTiO3/TiO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利用XRD、XPS、FESEM和HRT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和对氯苯酚模拟有机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稀土Sm3+掺杂进入SrTiO3晶格取代Sr2+,在SrTiO3禁带内形成杂质能级,拓宽了光谱响应范围;同时在SrTiO3晶格内引入了缺陷位,成为电子的捕获中心,降低了载流子的复合几率;而SrTiO3与TiO2复合形成异质结,进一步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程度,Sm3+-SrTiO3/TiO2复合纳米纤维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 以聚乙烯醇(PVA)和醋酸锌[Zn(CH3COO)2]为前驱体, 制备纯ZnO纳米纤维, 并以其为基质, 醋酸镍为镍源,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NiO/ZnO复合纳米纤维.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的脱色降解为模式反应, 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NiO粒子均匀地负载到ZnO纳米纤维上, 得到了异质结型NiO/ZnO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 与纯ZnO纳米纤维相比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且易于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循环使用3次, RB的脱色率仍保持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4.
魏永春 《功能材料》2021,(3):3135-313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采用涂覆法制备了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基板样品。使用XRD、SEM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进行了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通过UV-Vis,研究了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基板样品在光催化反应器中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均为纯净的金红石相,二者表面形貌并没有明显区别,Ag单质粒子成功负载在TiO2纳米材料上;Ag单质粒子的负载,明显增强了TiO2纳米粒子对可见光的吸收,且Ag/TiO2纳米粒子薄膜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明显优于TiO2纳米粒子薄膜;在光催化降解1 h后,TiO2纳米粒子薄膜仅催化降解了溶液中30%(质量分数)的苯酚,且光催化降解出现了饱和趋势,而Ag/TiO2纳米粒子薄膜可催化降解溶液中50%(质量分数)的苯酚,且在光催化降解3 h后,仍未出现饱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碳化植物纤维(CPF)为载体,将纳米TiO2附着于纤维表面,通过浸渍煅烧法和溶剂热法合成纳米TiO2/CPF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SEM、HRTEM、XRD、EDS分析了纳米TiO2/CPF复合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考察复合材料中不同纤维种类和TiO2负载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TiO2负载量的增加,纳米TiO2/CP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先增强后减弱。纳米TiO2/CPF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是由于在TiO2和碳纤维界面的良好电荷分离能力。降解染料的活性物种有超氧负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但羟基自由基是主要物种。此外,浸渍煅烧法和溶剂热法生成的纳米TiO2在纤维表面的存在形式不同,浸渍煅烧法生成纳米TiO2薄膜,包裹纤维;而溶剂热法生成的TiO2结晶成纳米颗粒,附着于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6.
采用柠檬酸盐前驱体技术, 合成了粒径约为20~70 nm 的尖晶石结构MnFe2O4 纳米颗粒, 用聚乙烯亚胺( PEI) 对MnFe2O4 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后, 以异丙醇钛为前驱物, 采用sol2gel 法在纳米MnFe2O4 表面包覆锐钛矿型TiO2 纳米层形成核壳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X射线衍射仪(XRD) 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以及磁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采用罗丹明B 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对所制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核壳结构TiO2 / MnFe2O4 复合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一定厚度以后, 其催化活性不随壳层厚度的增加而改变。复合颗粒中TiO2 含量达到30 wt % , 反应时间4 h时, TiO2 / MnFe2O4 磁性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 的光降解率达到100 % , 与纯TiO2 纳米粉体的催化活性相当, 且光催化活性稳定, 是一种便于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高效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并研究金属离子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煅烧工艺制备稀土元素La掺杂TiO2无机纳米纤维膜,通过SEM、XRD、FT-IR、TG测试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靶向降解剂,进一步深入研究La3+改性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染料浓度为10 mg/L,La3+掺杂改性纳米TiO2纤维的浓度为15 mg/10 mL条件下,催化10 min的降解率为63.41%,催化70 min的降解率即可达到99.87%,比未掺杂TiO2纳米纤维的降解率提高了6.36%,可见,La3+的掺杂提高了TiO2光催化降解速率,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  相似文献   

8.
聚氯乙烯(PVC)在270℃真空环境中经热处理脱除HCl得到具有共轭结构的PVC衍生物(CDPVC)。纳米TiO2与CDPVC (质量比为2∶1)经高能球磨复合得到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采用TEM、XRD、XPS、FTIR、SEM和Raman等对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并采用罗丹明B (Rh 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和K2Cr2O7的光催化还原反应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TiO2与CDPVC经高能球磨复合后形成了Ti—O—C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与纳米TiO2和普通研磨的TiO2-CDPVC相比,纳米TiO2/CDPV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可见光催化稳定性。其可见光催化机制是CDPVC吸收光子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并容易将光生电子注入到TiO2的导带中,CDPVC内光生电子和TiO2导带上的光生电子(eCB-)被吸附在材料表面上的氧捕获产生·O2-自由基,·O2-自由基可以直接降解RhB分子,直至最后降解生成H2O和CO2。   相似文献   

9.
刘彩  刘芳  黄方  王晓娟 《无机材料学报》2021,36(11):1154-1162
光催化降解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海藻为碳源,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海藻基碳量子点(CDs), 并进一步合成CDs-Cu-TiO2复合材料作为可见光催化剂用于污染物降解。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CDs、Cu2+与TiO2紧密结合在一起, 可见光区吸收明显增强, 荧光发射效率降低。CDs与Cu2+的引入产生协同效应, 使复合材料的禁带宽度降低到2.35 eV, 并有效抑制了电子-空穴的复合。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模型的光催化性能实验显示, 海藻基CDs-Cu-TiO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RhB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能够达到纯TiO2纳米颗粒的6.4倍, 150 min降解率接近100%, 是TiO2纳米颗粒的2倍。  相似文献   

10.
传统单相TiO2在光催化过程中存在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能带较宽、水相中易团聚等特点。为了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利用简易水热法将氮化碳量子点(CNQDs)负载在TiO2空心球(K-T)上制成CNQDs/TiO2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对氯苯酚(4-CP)研究了不同CNQDs负载量对CNQDs/K-T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简易水热法制备了CNQDs/K-T复合材料,其表现出高光催化反应活性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CNQDs负载质量为1%时,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RhB)和对氯苯酚(4-CP)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约为传统单相TiO2的3.0倍和3.4倍。  相似文献   

11.
The composite of carboxyl-modifi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COOHs) and TiO2 nanoparticles was prepared by improved solvothermal process.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UV-Vis spectr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du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WNT-COOHs were “welded” by the TiO2 nanoparticles attached to the open ends of MWNT-COOHs.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nanoparticles, the composite displays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ith 99.9% of degradation ratio of copper sulfophthalocyanine after 3 h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12.
以石墨和纯的TiO2为原料,采用球磨工艺制备了石墨/TiO2复合光催化剂。使用XRD、SEM、TEM、XPS和DRS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石墨掺入量、球磨时间对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TiO2复合光催化剂具有锐钛矿结构,球磨后TiO2(101)面的衍射峰宽化并右移,TiO2成为200 nm左右的不规则球状颗粒,在其表面均匀分布着石墨。TiO2晶粒的Ti-O键的结合能变高,且表面有缺陷产生,使其在可见光区具有显著的吸收。石墨掺入量为5%、球磨时间为12 h的石墨/TiO2样品对甲基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在70 min的降解时间内甲基橙的降解去除率可达95.08%。石墨/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速率常数k为0.043035 min-1,是纯TiO2的2.64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步水热法合成钛酸钡(BaTiO3)纳米线, 并以此为填充物,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聚合物基体制备介电复合物, 研究不同含量BaTiO3纳米线对复合物的介电及储能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阻抗分析仪和铁电工作站等表征BaTiO3纳米线及其复合物的物相、微观结构、介电和储能性能。结果表明: BaTiO3纳米线具有典型的四方相, 且在聚合物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与相容性。相同频率下, 复合物的介电常数随着BaTiO3纳米线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含量为20vol%的复合物, 在1 kHz频率下其介电常数取得最 大值30.69。含量为5vol%的复合物, 在场强为240 kV/mm时, 获得了最大的储能密度与放电能量密度, 分别为4.89和2.58 J/cm3。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胶-凝胶和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成功制备不同复合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钛酸四正丁酯(Ti(OC4H9)4)/钨酸铵(N5H37W6O24·H2O)前驱体。通过控温煅烧获得不同煅烧温度、不同复合浓度的TiO2/WO3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为模型反应, 研究TiO2/WO3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煅烧温度500℃时, n(Ti):n(W) = 12:1形成WO3掺杂的TiO2微纳米纤维及n(Ti):n(W) = 4:1形成的TiO2/WO3复合微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活性均高于纯TiO2。  相似文献   

15.
以电纺TiO2 纳米纤维为基质, 葡萄糖为还原剂, 采用简单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等离子体Bi/Bi2MoO6/TiO2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以RhB和4-CP为模拟有机污染物, 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部分Bi 3+被葡萄糖还原成金属Bi纳米粒子, 原位沉积在Bi2MoO6纳米片上, 同时构筑在TiO2纳米纤维表面。金属Bi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有效提高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50 min, 样品对RhB的降解率为95.8%, 五次循环后仍保持在92%以上; 可见光照180 min, 样品对4-CP的降解率达68.8%。证实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生长法在介孔SiO2球的表面上制备了ϕ 8~10 nm的TiO2纳米纤维, 采用相同的方法, 还成功地制备了氮掺杂的TiO2(N-TiO2) 纳米纤维, 它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TiO2纳米纤维具有高结晶度的锐钛矿晶型, 掺氮后的TiO2纳米纤维带隙变窄, 在可见光波段有明显的吸收, 同时, 光生电子还原能力更强, 大大提高了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O2合成甲醇的产率。在300 W氙灯光照2 h后, 用纯TiO2纤维催化CO2合成甲醇, 产率为493.4 μmol•g-1∙h-1, 转换频率(TOF) 为0.089 h-1; 以N-TiO2为催化剂合成甲醇产率提高了40.1%, 达695.1 μmol∙g-1∙h-1, 转换频率(TOF) 提高了40.4%, 为0.125 h-1。  相似文献   

17.
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NTs/TiO2复合物, 利用XRD、TEM、HRTEM和SAED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选取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考察了CNTs/TiO2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 系统研究了CNTs掺杂量对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经450℃煅烧, 锐钛矿相TiO2通过C-O-Ti键均匀地涂覆在CNTs表面, TiO2颗粒尺寸约16 nm。CNTs/TiO2复合物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TiO2, 当CNTs掺杂量为1wt%时, CNTs/TiO2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效率最高, 比纯TiO2提高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