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以笼形八聚(γ-氯化铵丙基)倍半硅氧烷(OCAPS)与丁二酸酐为原料进行了酰胺化反应,合成了笼形八聚(羧乙基羰氨基丙基)倍半硅氧烷(OCPS),产率约为60%,产物易溶于DMF(二甲基甲酰胺)和DMSO(二甲基亚砜)等强极性溶剂,微溶于水,不溶于THF(四氢呋喃)和氯仿等有机溶剂,经FT-IR、1 H-NMR和29Si-NMR验证了其化学结构。利用XRD和SEM研究了其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OCPS为多晶结构,在本体状态下聚集为微米级的立方体块状颗粒;EDS能谱分析表明,OCPS的各组成元素比例与理论值接近;热重分析表明,OCPS在226℃和511℃有2次较大的失重,分别对应羧基的脱除和有机取代基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从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能方面出发,对笼型倍半硅氧烷的有机/无机杂化改性进行了综合性描述,评述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聚合工艺将七异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7i-POSS)、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POS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POSS/PMMA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分子成功被引入聚合物链段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杂化材料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OSS的引入增加了杂化材料表面粗糙度,出现明显凹凸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杂化材料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T8MA/7i-POSS添加量为20%、T8MA-POSS添加量为5%时,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91.73℃提高到129.58℃,表现出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笼形倍半硅氧烷是一类新型高性能的多面体有机/无机分子复合物。本文从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结构特点,合成方法及主要性能方面出发,对笼型倍半硅氧烷的有机/无机杂化改性进行了综合性描述,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基于化学键合作用形成的分子内杂化体系,其改性后的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文中介绍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单体的结构、性能、单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其改性聚合物材料在航空、航天、卫生、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内的应用前景。针对国内的研究现状,指出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杂化体系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OCAPS/PLLA)杂化材料,研究了OCAPS对PLLA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与OCAPS之间形成了氢键,OCAPS在PLLA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随着OCAPS质量分数由0增至15%,OCAPS/PLLA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54.1℃升至54.5℃,熔融温度(Tm)由149.0℃降至147.6℃,OCAPS的加入没有改变PLLA的热分解温度,但使PLLA的储能模量由2206MPa降至1203MPa. 相似文献
9.
10.
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乙烯基倍半硅氧烷(VS)和TEOS改性的乙烯基倍半硅氧烷(VST),以VS和VST为中间体,制备了杂化膜材料m-VS和m-VST,用红外光谱、扫描探针电镜对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VS和VST膜材料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m-VS在波长200~300nm的紫外吸收最大,在400~700nm涂膜玻璃片的透光率可提高到90%以上,TEOS质量分数为20%时,杂化膜的增透作用最大,可用于日光温室的透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高支化含无机粒子的巯基硅氧烷溶胶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巯基硅氧烷溶胶,其结构用1H-NM R,FT-IR和M S进行了表征,巯基硅氧烷溶胶的无机粒子粒径大小与分布用小角度光散射仪(SALS)进行了测定。这种新型巯基硅氧烷溶胶能够提高改性亚麻籽油体系自由基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12.
13.
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及丙烯酸丁酯(BA)分别和含烷氧基硅烷单体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丙基硅烷以一定比例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共聚物前驱体,将TEOS在HCl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缩合形成SiO2,然后由共聚物和SiO2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杂化复合材料,制得的复合材料膜有较好的光学透明性,其透光率在79%以上.利用傅立红外光谱分析了杂化材料的化学结构.溶胶抽取结果表明,在杂化材料中凝胶的含量较高,对它们的形貌特性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基体中SiO2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有机-无机相相互贯穿. 相似文献
14.
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包埋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四甲氧基硅烷(TMOS)和一定比例的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DMS)、三甲基甲氧基硅烷(TMMS)为硅源,采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包埋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比较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和纯硅基介孔材料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的酶活力和保留活力,同时还比较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和游离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的pH、温度以及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具有比纯硅基介孔材料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更高的酶活力和保留活力。其中三取代的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的酶活力最高,其保留活力可达到84.9%。此外与游离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相比,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具有更好的pH、温度和储存稳定性,以及更宽的pH值和温度的酶活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长余辉发光材料 SrAl2O4:Eu2+,Dy3+的配位包覆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种不同的有机物马来酸酐、油酸、2,2′-联吡啶作为配位体与SrAl2O4:Eu^2+,Dy^3+发光粉进行了配位包覆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通过IR、XRD、SEM、荧光光谱分析和耐水性测试结果表明:包覆层由三种有机物通过O或N原子与发光粉晶体表面的sr^2+配位键合而成,包覆后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峰形和峰位没改变,发光强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变大,在水中的稳定性增强,其中马来酸酐是最好的配位体,包覆后荧光强度和余辉时间分别为包覆前的97%和95%.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温溶液法合成了新型层状有序的含有羟基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HOC2H4NH3)2CuCl4,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等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通过无机框架诱导有机组分有序排列, 形成了规则的层状结构, 有序性高。该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分解温度为212℃, 电阻率为2.86×106 Ω·cm, 比不含羟基杂化钙钛矿的电阻率低两个数量级。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显示285 nm左右有一归因于电子从Cl(3p)价带顶跃迁到Cu(4s)导带底而产生的吸收峰。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图表明: 二维层状杂化钙钛矿晶体中的Cu2+与6个Cl-形成八面体配位, Cu-Cl键长为0.191 nm, 层间距为1.099 nm。 相似文献
20.
介孔硅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孔硅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PMOs)是一种分子水平上有机组分与无机组分在孔壁中杂化的材料, 这类材料有着许多独特的性质:有机官能团均匀分布在孔壁中且不堵塞孔道, 有利于客体分子的引入和扩散; 骨架中的有机官能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材料的物化性质, 如机械性能, 亲/疏水性; 可以同时实现对孔道和孔壁功能性的调变. 正因如此, PMOs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PMOs 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其合成方法、表征及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光电等领域的应用. 最后展望了该类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