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5,(9):186-188
基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树分析法基本原理,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事故树基本模型,并根据事故树的定量分析提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华泰煤矿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事故树模型,计算了煤层底板突水发生概率、基本事件概率重要系数和临界重要系数,并在量级上排序,找出预防底板突水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事故树定量分析法应用在煤层底板突水评价中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煤矿井筒基岩段涌突水主控因素体系和涌突水危险性预测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对我国近年来煤矿井筒基岩段涌突水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共收集基岩段涌突水案例21个。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矿井筒基岩段涌水水源按其涌突水事故次数在总事故中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砂岩裂隙水、构造导水、岩溶水、松散层水、老空水;瞬时涌突水事故占总事故的61.9%,迟滞涌突水事故占到总事故的38.1%;而且采用地面预注浆后仍发生突水井筒明显少于采用工作面注浆的井筒。  相似文献   

3.
吴桂武  高建平  李玉刚  王鹏 《煤矿安全》2015,46(2):172-174,178
近年来,黔东地区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时有突水事故发生,矿山安全生产和工人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从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出发,对煤矿突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黔东地区煤矿突水事故分为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事故和以老窑水、采空区积水为水源的事故。老窑水突水主要是由于矿山管理原因导致的。主要对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煤矿突水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未来黔东地区煤矿开采预防地下水突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矿井80%的突水事故都与断层有关。我国部分学者从导水裂缝带、突水通道等角度对断层引发突水进行了分析,本文以山东某矿井突水事故为工程背景,从顶板运动演化角度对断层活化、顶板突水机理进行分析,揭示出这起看似普通的突水事故背后,断层附近顶板运动演化规律和导水通道的形成,并对相似条件下工作面开采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煤》2017,(9)
为了解我国煤矿底板突水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中事故查询系统可以查到的事故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我国近几年发生的煤矿底板突水事故,对事故发生的次数、死亡人数、发生月份、发生区域、以及事故等级和发生地点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最近几年我国煤矿底板突水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对其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煤矿底板突水事故的措施,为以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提供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9,(12):130-132
红石岩煤矿曾经多次发生突水事故,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采用物探和钻探手段,查清了突水水源和突水通道,通过注浆、黄泥灌浆等方法,对采空区、老巷及采动裂隙进行了封堵,矿井涌水量明显减少,再未发生突水事故,达到了预期目的,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永煤田栖霞灰岩岩溶水引起的突水灾害,成为直接威胁该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以白沙南矿区突水事故为例,在介绍白沙南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区3次突水情况及造成的危害,并对"10.20"突水事故的水源、水量、水质特征和突水通道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突水事故的水源主要是来自栖霞灰岩的岩溶裂隙承压水,突水通道主要为F0构造裂隙带及F5或Ft构造裂隙带。  相似文献   

8.
水害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中的重要灾害之一,近几年有明显上升趋势.通过对江苏煤矿底板突水事故的回顾,分析了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提出了从开采角度防治底板突水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6,(7):186-188
为研究我国煤矿突水事故的规律,以2007~2014年煤矿突水事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法对煤矿事故区域、月份、时间段、所有制形式、诱因等5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违规操作是煤矿突水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并根据突水事故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矿井突水灾害的发生过程和事故原因,防止其他与此相关的潜在突水事故的发生,并起到对#下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目的,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模拟了开滦林南仓矿F2断层突水事故,根据模拟场景调查了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实践结果表明:使用Multigen Creator建立的模型导入Vega场景并进行优化后,所展现的井下突水场景的真实感较高,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模拟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过程,使难以见到和拍摄的井下灾害场景得以再现,从而能更直观地了解引起矿井突水灾害的各方面因素,为更有目的地预防灾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浅谈煤矿水害事故原因分析和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煤矿的水害威胁越来越严重,曾多次发生重特大突水淹井事故,尤其近几年来,全国相继发生了多起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特别是广东梅州大兴煤矿2005年“8.7”透水事故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水害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分析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最近几年煤矿安全的现状和形式,尽管最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呈下降趋势,但是煤矿事故仍然比较多严重,2011年第一季度共发生煤矿事故17起,死亡113人,根据我国煤矿开采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分析了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并根据适合我国煤矿开采的条件,对我国煤矿事故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全国煤矿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其中采空区、老窑透水事故发生较多.1930煤矿于1988年投产至今,已回采近23年,矿井开采水平经过两次延深,垂深达到150余米.矿井现回采的36211综采工作面受上部35211采空区积水威胁,为确保36211工作面回采安全,需对35211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工作.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远距离深孔探、放的方式排放采空区积水,消除其对回采工作面的威胁.通过对5#煤层采空区积水量估算、探放地总选择及钻孔参数设计,顺利完成探放水工作,为矿井在今后开采深部煤层群时实施探放水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任建伟  谢雄刚  程绍强 《煤炭技术》2014,33(12):113-115
针对煤矿透水事故危害的严重性及矿井超前钻探探水存在工期长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采用综合物探法对山西某矿3302工作面顶底板进行探测。通过对探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工作面的的低阻异常区域,通过比较得出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与瞬变电磁探测结果大体一致,验证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综合物探法,为预防该矿3302工作面透水事故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预防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给矿山企业带来的经济压力,依据2015—2019年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和地域3个维度对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最终得到造成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类型为顶板事故、运输事故、机电事故;而比较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时间段为第一、二季度。在山东省日后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方面应该加强重要安全生产事故类型的预防,并且根据季节的更替重点预防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煤矿生产和其他行业不同,属于高危和高风险行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首先统计了近11年我国煤炭总产量,表明煤炭产量明显呈增长态势。接着针对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对煤矿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事故死亡人数不断降低。然后依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矿山人因事故的构成要素及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矿山井下复杂的环境中 ,人因事故已成了矿山事故的主流。文章讨论了人因事故的概念、形成及主要构成因素 ,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和FTA原理 ,建立了矿山人因事故发生的逻辑模型。为便于矿山对人因事故的调查分析及预防 ,对矿山人因事故进行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8.
钻探技术在煤矿事故救援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矿井下生产常发生透水、火灾、冒顶等事故,井下工作人员被困在灾区而救援人员无法靠近。为了尽快实施应急救援、输送救援物资维持受灾人员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建立直达灾区的通道。通过分析钻探技术在煤矿事故救援中的应用案例,阐述了钻探技术在煤矿井下事故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将钻探施救措施更广泛地推广到全国煤矿事故救援体系,为实现快速透巷、快速施救增加一条有效途径,并指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各种动力灾害也频繁出现。该文通过现场观测、调查东荣二矿深部围岩灾变事故,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东荣二矿围岩灾变发生的原因、条件和特点,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围岩灾变预测及防治理论技术,设计出东荣二矿围岩灾变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8—2020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区、等级、类型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事故等级与类型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煤矿事故夏季多发、冬季较少,事故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在时段上分布不均匀、不对应;近5年一般事故起数有明显增长的趋势且与顶板、机电、运输事故关系密切,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