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森 《华中建筑》1992,10(1):30-41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空”得以“间”的作用才构成空间。文章对形成建筑空间的“间”作了系统的形态分析,并对它的特点,“间”与“空”的关系,分别按点、线、面、体的顺序作了阐述,以期在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空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高胜寒  陈颖环 《华中建筑》2008,26(7):144-147
该文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建筑、雕塑发展过程之中,自身形式和语言的不断变化和结合。以雕塑在建筑中相互关联为切入点论造其关系:从起源建筑与雕塑产生开始,到古埃及、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睢塑在建筑不同时期的形态与风格变化中产生的重要作用。阐违了二者构成的环境艺术,并分析了古代建筑师与雕塑家之间的关系。通过许多典型实例的分析提出:建筑与雅塑由于在空阎形式上的趋同导致表述关系上的对立统一,从而在古代建筑不同的形态考察中都出现雕塑与建筑的配合,而雕塑一直充当看建筑造型的重要语汇与符号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建筑和雕塑一直是一对姊妹艺术。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为贝聿铭、亨利·摩尔提供了展示建筑与雕塑依存的舞台。贝聿铭从东方园林得到启示,创造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自然交错的结构和空间关系。亨利·摩尔把实体与空间共同当做形式构成的要素。他大胆自由地异化形体,使之成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如果说贝聿铭把建筑当做雕塑来做,亨利·摩尔则是把雕塑当做建筑来做。  相似文献   

4.
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虚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是合院民居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规律。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通过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和虚实变化等虚实处理方法,营造出了灵活、自由、含蓄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学领域,“剖碎”是理解空间形态的一把钥匙。探讨了“剖碎”的本质是相互毗邻的“实体”与“空间”如何相互定义、相互转换。提出文丘里、柯林·罗、霍伊斯里延续前人对剖碎的讨论,将其从建筑构图方法扩展到虚实空间的转换策略,而柯布、康等建筑师的作品与空间构思也已经呈现出一种洞穴化的倾向。不止建筑与城市,自然形成的湖石也反映出多孔多窍的形态,这些空间虚实转换的操作有着内在的机制,是高维度在低维度的表现。当平面上的透明性问题继续演化为三维透明性,湖石、剖碎,都成为非空非非空的操作特例。  相似文献   

6.
严先琴  朱华 《现代装饰》2013,(6):132-133
建筑空间的"虚实"观时近年来常讨论的话题,加之数字化更为广泛关注。论文从传统建筑空间虚实体现入手对当代的数字化的建筑空间虚实观设计做一浅析。从数字化影响下分析建筑空间功能和形态上的表现形式上的虚与实,并列出一些建筑案例加以分析。最后从数字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空间虚实的一些启发与感受。  相似文献   

7.
陈茜 《建筑与文化》2015,(4):218-220
雕塑与建筑相得益彰,承载着城市的文脉。笔者以中外雕塑家考尔德等人的雕塑作品为例,试论成功雕塑的特征,它需要在色彩、形态、材质、文化上与建筑紧密联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犹如绘画的点睛之笔,它们使得我们的都市景观丰富而多彩,在公共空间中共筑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
龙彬  童淑媛 《新建筑》2011,(3):122-125
提出对建筑中的时间问题进行思考,尝试通过分析时空、天时、时序、时感、时义五个传统时间词汇与传统建筑空间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空融合特征,得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与空间意境形成的关键在于"以时率空"的时空关系,并相信研究这种时空关系对营造当代中国特色建筑空间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雕塑与建筑空间结合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雕塑在建筑中的巧妙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巧妙地运用雕塑,不但可以增强空间的魅力,激活空间活力,突出空间主题,也能起到一个建筑标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方雅楠 《城市建筑》2013,(14):262-263
雕塑创作中,会面对很多手法上的问题,包括虚实关系处理的问题。"虚"与"实"的关系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虚实的处理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效果和格调,优秀、高雅的雕塑作品经常是虚与实完美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