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岭地区三维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岭地区地震速度场变化复杂,建立合理的速度场是发现和落实钻探目标的关键。采用三维叠加速度构建整个区域速度,利用钻井的时深数据、钻井分层、地震时间层位等条件对地震速度体进行约束标定。通过对约束条件的多次筛选,构建了东岭地区三维平均速度场模型,并将此三维速度场模型应用于时深转换,较准确地落实了东岭地区的构造。  相似文献   

2.
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精细构造解释,首先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相干处理、通过分析相数据体进行断层的自动与半自动解释,理清目标区内的断裂系统;其次再利用全三维追踪层位,解释目的层(根据资料品质不同,相应采取自动、半自动追踪);由于 震波传播速度随岩性横向与纵向的变化而变化,最后将地震反射层等T0图转换为深度构造图时,使用变速做图技术即得到较准确的地下构造,从而为部署痊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高陡复杂构造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  梁虹 《石油物探》2015,(2):197-202
四川盆地川东北高陡复杂构造区地表多深沟、陡崖,地下断裂系统异常复杂,基于多轮二维地震解释成果始终不能很好地查清工区构造之间的接触关系及断层的组合规律,导致多口钻井不能顺利钻遇地质目标。为此,开展了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研究:1通过单井和连井精细标定地质层位,充分利用大斜度井的井斜数据,严格按照实钻井轨迹准确标定层位;2在结合地面地质露头剖面进行地震剖面"地质戴帽"的基础上,对钻遇复杂断块的实钻井进行地质剖面恢复,确定其合理构造解释模式,从而对数据体进行三维立体可视化多方位综合解释;3针对不同断块,采用合理的速度场,利用同层或串层层速度模型进行变速成图。基于三维地震解释构造成果部署并钻探了10余口井(大部分为水平井),目前已完钻的8口井均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钻探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由于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绝大部分是时间域的,要与深度域钻测井资料紧密结合,时深转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常规时深转换方法主要是针对二维构造面提出的,难以满足三维数据体精细时深转换的要求。通过综合测井、地震、地质、油藏等多专业信息,以地震处理速度、钻井时深关系、高分辨率反演速度体、地震解释成果、声波测井曲线和已有地质认识为基础,借鉴剥层法和变速成图思想,针对三维体的精细时深转换提出了"高分辨率反演速度体+控制层位+层间网格智能剖分"的三维速度建模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建立的速度模型井间加入了地震信息和已有地质认识,较单纯用井数据插值更精确,且符合岩性分布变化趋势,同时较地震处理速度场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准确性。采用该方法进行三维体时深转换能够达到深度域地震数据体与测井曲线一一对应,便于油藏工程师进行储层连通性研究和开发方案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层构造形态描述精度直接关系到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时间域地震资料描述深度域地下构造形态,关键是在工区建立高精度平均速度场。针对涪陵焦石坝三维工区地表及地下地震地质特点,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表层模型的叠加速度CMP浮动基准面时间域到深度域的转换、模型迭代层速度计算、基于层位约束的两步法层速度误差趋势面构建、平均速度场随钻实时更新等方法,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山地起伏地表的高精度三维速度建场技术。该套技术应用于焦石坝页岩气产建区,提高了变速成图精度、水平井井轨迹设计准确率、优质页岩气层钻遇率以及钻井效率,降低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6.
 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东部金佛寺逆冲推覆带发育上覆高速花岗岩推覆体和推覆体前缘下伏新近系高速层,并有速度倒置的特征,导致下盘原地系统(由新生界和下白垩统组成)掩伏构造的形态在时间域与深度域出现较大差异。本文利用金佛寺逆冲推覆带北部三维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分析了三维区速度变化规律和金佛寺逆冲推覆带北缘下伏新近系高速层空间分布;针对金佛寺逆冲推覆带结构和速度特征,将三维区速度变化趋势向南延拓,应用分区分块层位控制法建立了金佛寺逆冲推覆带速度场;通过层位控制法建立平均速度场,用变速成图法及构造模型层速度充填法开展了金佛寺掩伏构造形态研究,进而提出了该区下步勘探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现有层速度求取方法发现,常规方法构建的层速度场无法满足页岩气勘探中水平井钻探对构造层位的精度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速度、测井数据、构造解释数据、地震数据等多源信息和不同层速度计算方法(Dix公式方法、模型层析方法和波阻抗反演方法等)的综合信息三维层速度建场方法。首先,根据测井数据的起始深度将地层分为上、下段地层,对上段地层采用3种常规的基于叠加速度和构造解释数据的层速度计算方法计算层速度,对下段地层采用基于三维叠后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和层位数据的波阻抗反演方法计算层速度;然后,进行上、下段地层的层速度组合和优选分析,充分利用波阻抗反演得到的高分辨率层速度的优点,优选出研究区的最佳组合层速度。涪陵页岩气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该层速度场得到的深度构造图与钻井实测的页岩地层深度误差小,可以有效应用于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表明所提出的综合信息三维层速度建场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震观测平面与to反射时间三维坐标系统中的地震迭加速度数据体,可依多种速度转换公式变换为均方根速度、层速度、脱压实层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埋藏深度等数据体。这种变换借助于DISCOVERY解释绘图系统来完成。这些数据体被用于编绘变速构造图、等厚图、砂岩百分含量图、净砂岩厚度图、净泥岩厚度图、各类岩性参数和地层压力预测等各个方面。本扼要介绍建立迭加速度数据体的技术要领,地学应用和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郝晓红 《海洋石油》2019,39(2):7-11,28
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时间域数据向深度域转换的问题。时间域与深度域之间的转换桥梁是平均速度。获得平均速度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研究区位于巴西某海域,海水深,海底地形起伏大。尽管井资料多,但分布不均匀,3D地震速度资料缺乏,多井平均速度拟合存在问题。利用Petrel软件,通过追踪海底反射层界面、井震标定、主要构造层位解释,重建地下3D层速度模型,为储层建模、储量复算、开发井调整等提供了精确的深度域数据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BBT油田试采资料的分析,认为以前确定的主力油层油水界面不合理。因原来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横向存在静校正问题,且存在速度陷阱。为此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目标处理,运用FOCUS4.3和PG99等软件,采用了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并与解释和地质人员紧密结合,使主要目的层的主频由30Hz提高到40Hz,信噪比和连续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构造研究方面,利用SeisX软件,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然后使用地震速度建立了三维地震速度场,并用VSP速度和地震测井速度进行了标定,对研究区进行了变速成图;最后利用已钻井的目的层深度对变速构造图进行了标定,得到了最终的钻井—地震构造图。储层研究方面,利用VoxelGeo和SeisX软件对储层的振幅等属性信息进行了分析,结合已钻井资料划分出了储层展布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及高采样密度地震资料的灵活显示,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量在成倍增加,广泛采用三维地震切片进行资料解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江汉GN地区三维地震切片的水平切片显示技术及解释方法。水平切片显示技术包括:正振幅水平切片、负振幅水平切片、同相双密度水平切片、全振幅水平切片和双密度水平切片。在水平切片上可显示地层产状、构造形态、断层性质、地层接触关系、特殊地质体(盐丘)形态。直接利用水平切片可绘制等时图,其主要步骤如下:①定层及分块,即先根据钻井资料和连井地震剖面确定切片上的作图层位,然后按波组特征分块,分别进行定性解释;②确定断点,追踪层位;③绘制等时图(仍取相位峰值点)。该方法是相当于把作图层位的全部数据逐级取到平面图上,从而省略了取数的繁琐过程。直接利用水平切片解释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可利用的信息较多,作图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了喇嘛甸油田北北二区块的构造模型,具体作法为:①利用井分层数据产生深度域顶部层面,应用地震构造解释产生时间域构造层面,通过合成记录建立油层组级别的速度场,并将深度域构造层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时间域数据;②以地震构造层面为趋势约束,最终得到时间域的各油层组构造层面;③对断层与断层、断层与层位进行交切,通过准确定义断层关系以及断层与层位之间的关系,使断层上、下盘地层的过渡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断层模型约束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经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砂体预测可信度明显提高。利用该预测结果落实了井网控制程度较低区域的断层附近砂体分布,对断层附近水平井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钻、测井资料对地震层位进行标定,或者确定地震层位的深度,以及将地震等t0图转换成深度构造图,均需要进行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精度取决于速度的精度。通常使用H T函数法、井间简单数学插值法和DMO速度场法,获取时深转换的速度场,但是由此获得的速度精度均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本文基于射线追踪的CMP相干速度反演技术获取的速度场,在渤海油田JZ251地区取得了成功。CMP相干反演的速度误差分析表明,此类误差是一种全区比较稳定的误差,可以通过相应的校正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14.
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和地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储层建模的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是地震储层学的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和地质的有机结合是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的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的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P油气田F构造F1断块上钻探的6口开发井的测井、测试等资料,本文对原油藏描述中关于储集砂体的研究解释进行了验证,作了新的认识。提出:(1)原标定的六个油气层的地震层位和极性基本与钻井吻合。(2)由于地震速度谱点间隔太大,无法控制地层速度横向变化,造成构造形态有所失真。  相似文献   

16.
褚万功 《石化技术》2020,(2):118-120
针对南堡凹陷地层特点阐述了气测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储集岩热解地球化学录井、轻烃录井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南堡凹陷地层已试油投产井的试油数据,建立了南堡凹陷地层的解释评价图版,利用该解释评价图版对该进行随钻解释评价,从而提高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录井现场解释评价的准确率,确保了预探井、钻井取心井、水平井等卡层的准确性,为甲方提供试油开发层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震解释不仅仅要进行构造解释 ,而且还要进行储层和油藏特征描述 ,它是一个从层位解释到油藏描述的过程 ,因此 ,应利用沉积学理论将钻井信息、地质模型与地震数据联合使用 ,以确定地震属性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在这方面 ,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 (CGG)的基于波形分类的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手段。文中对该软件在 BZ2 5 - 1构造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总结。应用过程中 ,通过地震相分析给出了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地震相图 ,据此对预钻井区储层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地震勘探的关键是速度分析,常用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技术为网格层析反演,但当研究区断层较为发育时,网格层析跨越断层进行,速度更新导致断层两侧速度描述不准确,从而产生断层阴影构造假象,对解释及井位部署产生影响。为此,从井震标定和精细构造解释入手,首先建立测井速度与地震层速度的关系,根据层位标定结果在时间域利用VSP速度及测井速度校正沿层层速度;然后将校正后的时间域层速度变换到深度域,将得到的结果作为叠前深度偏移的初始速度;再采用层控、断控高精度网格层析技术进行速度建模,利用深度域解释的层位和断层控制断层两侧速度的准确性;最后采用小网格层析技术提高垂向速度分析的精度,对断层两侧速度进行准确刻画。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井控与构造约束条件下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技术建立的速度模型符合实际情况,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可以较好地消除断层引起的下部构造假象。  相似文献   

19.
地震多参数在塔河油田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塔河地区地震属性参数与测井数据并非存在着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很难用精确的算法来描述,使用多参数共同解释又往往产生相互矛盾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介绍一种三维地震资料多参数神经网络技术将丰富的地震资料与较稀少的钻井、测井数据结合起来进行沿层含油气性预测与评价的方法。首先分析塔河地区的地质规律及目的层段井资料的含油气性,研究井位处地震属性参数与目的层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然后筛选出较稳定的、灵敏度较高的瞬时频率、反射强度、瞬时相位等优势地震参数进行归一化作为网络的输入数据,目的层段的测井或岩心油气显示为神经网络的期望值进行网络训练,最后用经过训练的网络对整个工区内各道相应目的层段进行沿层预测,形成油气预测图,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