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城市景观中,合理地放置环境陶艺公共设施是提升环境文化品位与精神内涵的有效办法。本文从环境陶艺公共设施的概念及内容入手,主要从绘画装饰、釉色装饰、肌理装饰和拼贴装饰等几个方面对环境陶艺公共设施的装饰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陶艺砖石在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中的审美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鸿喜 《陶瓷学报》2003,24(4):250-253
探讨了现代陶艺在建筑及环境装饰中的表现形式,认为陶艺砖石在现代建筑与环境装饰中具有朴素自然的质感,可体现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感;论述了陶艺砖石在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中的审美、应用的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光影与陶艺     
在陶艺的整体形象中,陶艺的装饰是至关重要的,贴塑、刻画、描绘、釉色等一直是最为常见的装饰方式。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概念,新观点的引入大大丰富了陶艺的装饰手法和装饰效果,如光影在陶艺装饰中的应用就值得我们去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陶艺以一种装饰形式正逐步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本文主要探讨从陶艺原料上,利用废渣制作和设计的陶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景和意义,并为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吕敬煌 《佛山陶瓷》2011,21(12):37-39
青花装饰是现代陶艺中的装饰手法之一。本文就以陶艺中青花装饰为出发点,阐述了青花装饰和现代陶艺的特征,讨论了青花装饰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状况,分析了两者在结合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形式与意味的方向以及传统青花与现代青花装饰的角度来阐述青花装饰如何更好地与现代陶艺进行结合。  相似文献   

6.
现代陶艺融合于环境设计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拓展了陶瓷在设计领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现代陶艺与环境艺术空间的关系分析.提出了现代陶艺装饰的融合性原则和设计形式。  相似文献   

7.
段欣 《景德镇陶瓷》2010,20(3):17-18
引言 现代陶艺家摆脱了传统陶艺固有的框架束缚,从传统陶艺领域走了出来,进入表达个人主观意念的纯艺术境界。现代陶艺以其纯粹的艺术品格和独特的装饰形式进入到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就现代陶艺的装饰形式而言,它吸收了传统的优点并且融入了各种艺术语言,又把世界不同的文化艺术相融合,表现出了现代的最完美的形式,装点着艺术家的心灵也装点现代人的生活。本文主要从现代陶艺的装饰形式入手,阐述传统装饰形式和现代西方创作方式对现代陶艺装饰手法的影响,以及传统装饰方式与现代陶艺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陶艺以一种装饰形式正逐步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废渣制作和设计的陶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景和意义,并为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陶瓷装饰是现代陶艺家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十分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本文主要从现代陶艺的装饰手法入手,结合自己创作时的一些体会来探寻陶艺创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陶艺与公共环境的互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功能表达和深刻的艺术性。现代陶艺是当代环境艺术中表达情感和创造意境的有效媒介,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装饰形式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现代陶艺壁画,陶瓷雕塑介入城市公共环境来论述现代陶艺与公共环境的互溶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陶瓷艺术设计的色彩与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美庭 《陶瓷学报》1997,18(4):242-244
本文着重阐述了陶瓷艺术情感的思考以及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色彩情感的产生离不开人们对于变万化的大自然的视知觉的心理感应。这种感应不仅仅只保留在艺术陶瓷的本身,而应全方位、多角度把陶瓷艺术置身于各种艺术环境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12.
耀州窑陶瓷装饰技法是以青瓷刻画誉贯古今,并且成为一种特色,此外还有印花、划画、贴塑、等多种绘画装饰手法。然而耀州瓷的绘画装饰艺术也是别具特色。耀州陶瓷绘画装饰技法源于唐代,经过五代、两宋而盛传于金元,所饰陶瓷种类累计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瓷釉下绘白彩、白釉褐花多种,本文就以历史发展脉络论述其绘画装饰技法在耀州窑的发展和演变,从而阐述耀州窑绘画的装饰艺术与各个时期绘画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陶瓷艺术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日本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日本陶瓷艺术的发展与特点,指出日本陶瓷艺术的文化背景及审美理念。重点分析了"日本民族性格"、"崇尚自然"、"和洋融合"等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对陶瓷艺术的影响,由此展现了日本陶艺所具有的多元文化复合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文中阐述了我国部分高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意义,详细论述了高校开设艺工结合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具体介绍了开设艺工结合的新型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亚林  余勇 《中国陶瓷》2001,37(6):50-51,54
本文通过返回自然、“土”即现代、技艺相成、仿古、“十二点”等五个部分分析陶瓷艺术与“返朴归真”一些现象、揭示“返朴归真”是现代文明的深层发展和“回归”的结果;现代陶艺所代表的“土”亦是现代文明深层发展和“回归”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张玉山 《中国陶瓷》2005,41(2):72-75
以陶艺家的创作实践和真实的感性经验为依据,从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比较和归纳传统陶艺图式在陶艺创作中的感性表现问题,并透过陶艺家作品中的(传统陶艺)图式背景,总结出运用传统陶艺图式的条件、原则和方法。提出解决传统陶艺图式的继承与创新这一对矛盾的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人像艺术不同,中国古代人像造型艺术更多的借用"形"的夸张来表达出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从夏商周到东汉再到抽象思维高度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像造型艺术经过几个朝代的艺术沉淀和总结,艺术家们归纳出了基础性的理论—"形神论",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其中的"形"并非西方所说的"形",中国人像艺术中的"形"是通过用线条勾勒的方式来完成的,中国古代艺术家们也是借助于线条造型技巧来不断探索"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原则的。  相似文献   

18.
孟树锋 《陶瓷学报》2005,26(2):138-144
本文以宋代耀瓷为对象,就其烧造历史演化、器皿造型、装饰纹样、处理手法、做工技巧、釉色机理、地方民俗和美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美术、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上阐述了宋代耀瓷艺术的成因及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朱开佩 《中国陶瓷》2008,44(2):71-72
中国校园公共艺术中的人文精神,必然是在符合中国国情语境下的适当表述。现代陶艺介入并且融合校园文化环境中,在内容上如何了解并考察更广泛而丰富的校园需求,最深层次地激发文化背景下的自主意识,张扬其个性,只有这样现代陶艺才能够在校园环境下融入由校园公共艺术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