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工程概况金融中心大厦是深圳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深圳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建筑群。它位于深南中路与红岭路交叉点的东南侧。建筑群由成品字形的三栋塔楼(人民银行大楼、晶都大酒店和财税大楼)及呈阶梯形的五层裙房组成。三栋塔楼各为31层,高出地面105m。总建筑面积116737m~2,占地面积48479m~2。裙房为现浇框架结构,采用8.58m等边三角形柱网。塔楼采用纯剪力墙结构体系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连接三栋塔楼的共享大厅和附属的咖啡厅采用空心焊接球节点的三角锥网架。地下室一层,层高5 m,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深圳市地下室面积最大者。二、裙房设计裙房共五层,为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一、二层层高5 m,三、四、五层层高4 m。柱网为8.58m等边三角形柱网,柱子采用φ800 mm内接正六边形柱。对于梁板布置,是采用三角形布置,还是采用一般的正交主、次梁体系,在设计中曾对二者做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实际商业综合体建筑工程结构选型与设计。项目需满足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政策要求,单体预制率大于40%或装配率大于60%。项目位于地铁14号线上方,地下室部分存在已建成地铁结建区域,涉及加固改造,同时基础设计需满足临近地铁建筑的保护要求。最终塔楼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裙房采用混凝土(少墙)框架结构,塔楼和裙房采用整体不设缝方案。整体结构主要不规则项为高度超限、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楼板局部不连续、裙房大底盘多塔、塔楼偏置等,针对每一项不规则采取相应的计算和加强措施进行论证,以保证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中一大厦由防震缝分成主楼和裙房两部分。主楼为25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为3层框架结构,均设有2层地下室且地下室连为整体,桩筏基础。主楼存在扭转不规则、穿层柱、竖向收进等多项超限。介绍了基础设计、结构体系布置、弹性计算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层抽柱改造问题,就增层抽柱加固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涉及加固方案的优化选择、加固设计要点,并结合某综合楼增层抽柱改造工程以具体的说明,文中可供框架结构增层抽柱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酒店由防震缝分成主楼和左、右裙房三部分。主楼为2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左、右裙房为3层框架结构,均设有1层地下室且地下室连为整体,桩筏基础。本文介绍了基础设计、结构体系布置、计算分析及设计难点等内容,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镇梁  刘柳 《建筑技术》2006,37(8):606-608
广州市嘉和苑居住小区高层住宅群位于广州市东风西路流花湖公园南侧。三期工程采用大底盘、大空间、多塔楼的结构转换层形式。地下室一层为汽车库,首层裙房为大堂和临街商店,二楼为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上呈L形排列着4幢17层的高层住宅塔楼。转换层下面的裙房、地下室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上部高层住宅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一幢三层砖混结构教学楼进行了加固、增层改建,取消砖内抱柱,托换成组合砖砌体,对原条形基础进行加宽和加固处理.新增的两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与下部组合砖砌体两种承重结构做了合适的连接与转换.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发改委办公楼原为上世纪80年代初兴建的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受业主委托,在不能对基础作加固处理的前提下,将原5层办公楼改造为12层的高层办公楼。设计将层3楼面以上部分全部拆除,保留层3楼面以下结构,并对层3楼面以下框架柱、梁采取加固改造措施,采用钢结构在层3楼面以上加建10层,并在层3~4做了钢结构支撑转换层,将下部6m柱网转换成上部钢结构4m柱网,完全满足了业主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
1 工程实例1.1 工程概况被检工程为国贸大厦裙房,位于松江区中山路58号,为5层框架结构裙房。混凝土设汁强度:1、2层为 C40,3、4层为C30,采用商品混凝土。原结构施工于1996年7~10月。因业主欲将其使用功能改为综合娱乐中心,故其恒荷载及活荷载均要相应增大,为此必须对原结构进行加固改造。为节约工程造价,业主希望尽量减少加固工程中对原结构的改动,因此,设计方及业主提出检测加固区域(9-11轴,B-J 轴)1~4层结构混凝土的现场强度,为加固设汁准确提供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质量参数。1.2 测区布置根据规范,按同批购件数量的30%抽取检测构件,检测内容为:1~4层加固区域(9-11轴 B-J 轴)各测10根框架柱,结构第5层楼丽加固区域(9-11轴 B-J 轴)删10根梁。鉴于该框架结构柱点跨距较大,且柱高亦较大,构件测  相似文献   

10.
中北大厦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内,由2座主塔楼及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106000m2。主楼22层,裙楼4层,地下1层。主体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大筏板基础(主楼)和独立柱基础(裙楼)。地下室全部采用火山灰膨润土防水膜板...  相似文献   

11.
天津现代城酒店塔楼建筑高度209m,建筑要求高度56m、平面长度65m的裙房结构和塔楼结构连为一体,中间不设置防震缝。酒店塔楼采用带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结构低区外框柱为型钢混凝土柱,核心筒低区采用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高宽比为20,因此为提高刚度设置两道加强层。中部设置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建筑对与伸臂桁架相连的框架柱截面控制极严,因此伸臂桁架腹杆选用屈曲约束支撑;裙房部位为提高刚度,在不能设置剪力墙且抗侧支撑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设置了屈曲约束支撑。高区设置环带桁架作为加强层,结构底部存在斜撑转换和搭接柱转换。系统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方法、整体计算结果、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华电集团华中总部基地由主楼、裙楼、附楼和四层地下室组成,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地下室设计时,为了节约造价、提高使用空间,将外墙和支护的地下连续墙合二为一。地上建筑通过防震缝形成主楼、裙楼、附楼三个独立单元。主楼为"门"形复杂连体超限高层建筑,通过方案比选,采用了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方案,即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加强层(伸臂及腰桁架)。主楼连体通过方案比选采用大网格巨型跨层钢桁架结构。为提高主楼两个塔楼抗侧刚度,对加强措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加强层、加密框柱等措施。对主楼结构布置、关键节点设计进行了研究;做了风洞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计算;对主楼舒适度、塔楼施工稳定性也进行了验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大连国贸中心大厦地下6层,地上106层,结构高度433m,目前项目已施工至地下层1处,采用外巨柱框架+内型钢混凝土筒体超高层混合结构体系。通过合理的结构选型和构造措施,使新建结构既能与原基础可靠连接,又能满足塔楼结构抗震性能要求,同时也使已建地下室拆除加固量最小。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提高了重要和关键构件的安全性。通过弹性和弹塑性分析找到结构的薄弱部位,并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采用多个空间计算程序对该结构进行了静力计算对比和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计选用的结构体系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框架用粘滞阻尼墙减震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粘滞阻尼墙是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耗能减霹器。本文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理论计算、以及用粘滞阻尼墙对一幢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加固试设计。研究并验证了阻尼墙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建筑功能、结构性能和经济性能最佳的设计方案,对多个方案进行比选是设计过程中重要步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上海陆家嘴时代金融中心结构设计方案的比选过程中,有5个不同材料的外框架体系可供选择,设计师通过对其进行安全性、工期、造价、使用空间方面比选,最终选择了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核心筒体采用型钢混凝土筒体,外围框架下部为型钢混凝土框架,中间为混凝土框架,上部为钢框架的结构设计方案。并计算了不同钢结构层数对基础设计的影响。在进行4个桩基方案比选过程中,通过桩型、持力层和进入持力层深度的比较,桩型选用了灌注桩,并结合场地的地质条件,使用桩端后注浆技术,减短了桩长。  相似文献   

16.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有的12层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为基础,设计并制作一个12层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上部4层钢框架,下部8层混凝土框架)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对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的测试分析,实现对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抗侧刚度沿竖向突变将引起上部钢框架与下部混凝土框架相交节点转角增大,由此引起上部钢框架刚体变形明显,相交节点的转动也引起相应梁端转角增大,相应位置弯曲破坏严重;当场地的特征周期与上部钢框架的基本周期一致时,上部钢框架的加速度响应将达到极值,若此时结构的抗侧刚度沿竖向突变,则上部钢框架的位移响应也将严重放大。与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钢结构楼层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均不同程度大于标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应楼层,而下部混凝土结构楼层的响应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s practical modelling issues pertinent to the design of an irregularly shape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high‐rise building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in New York City. The structure analysed consists of a 60‐storey residential tower and a 25‐storey hotel building structurally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For the seismic force resistance, a dual system combining ordinary RC shear walls and intermediate slab–column moment frames was used at the upper portion, while a building frame system of ordinary RC shear walls was used at 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structure. A variety of model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ur of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structur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given to overall syste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member stiffnesses considered to account for distinct stress levels under service and ultimate loads. The models used for slab–column frames and shear walls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available models or laboratory tests. The in‐plane flexibility of floor diaphragm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wo sub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es was simulated to identify the most critical wind conditions for each structural member. Finally, building dynam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the modelling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for the lateral force design of irregular high‐rise building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苏俊国  康军  刘涛 《山西建筑》2007,33(8):125-126
主要介绍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过程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以实际工程为例简单介绍了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过程,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增层扩建结构设计,并对结构方案的确定、新老桩基的沉降差控制、老承台的验算与加固、钢结构与混凝土连接节点的构造处理、上部结构的加固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小高层住宅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方案的比较与分析,论证了在上海市西南角典型深厚软土地基上,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建造该类型小高层住宅楼的可行性。同时指出,设计中上部结构填充墙宜采用轻质材料,且设置一层地下室,以达到减小基础附加应力、增加基础刚度、有效控制基础差异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