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云南鲁甸"8.03"震后恢复重建巧家县包谷垴乡小营集中安置点设计案例,分析了震后重建规划设计的要点,希望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灾后重建教育建筑实践,分析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从总体布局、功能策划、结构计划、形式语言4个方面,探讨其灾后重建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以及与设计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使数十个镇受灾.破坏了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灾后住宅的重建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汶川地区地理、自然情况与受灾状况的分析.结合四川乡土民居建筑的地域风格特点.提出灾后重建面临的问题及针对汶川当地特殊情况灾后住宅重建的建议。同时,对古今中外灾后住宅重建抗震技术的学习,如:充气稳定结构、纸管过渡房、隔震抗震技术及中国古建营造中的抗震技术等。结合汶川地域特点.将传统民居建造与现代抗震技术结合.提出适合汶川地震灾后住宅重建的可行方案。其中,临时住宅设计以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建造,及二次利用集装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设计出发点;永久住宅以维护建筑整体抗震性及居民对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为设计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回顾汶川地震中绵竹市遵道镇的震害情况,介绍某援建项目的结构抗震设计特点,重点介绍一期建设的遵道镇中心学校和中心医院项目的抗震设计概念及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绵阳杨家镇小学灾后重建设计和被动太阳能建筑技术应用,分析了低成本太阳能建筑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途径和工程策略,为提高校舍环境质量、降低学校运营能耗、营造绿色环保学习环境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总结"5·12"灾后学校重建实践中采取的针对性策略和设计特点,对中建西南院在成都、都江堰、汶川等地已建成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希望对灾区后续的学校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使灾区大多数中小学校舍遭到严重破坏。日前,受灾学生已基本在过渡板房学校中恢复学习生活,永久性学校重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本文立足于两个阶段学校建设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教育建筑除教学课堂重建之外的,值得关注的育人环境、地域特色、无障碍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震后汶川学校建筑的破坏状况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了解了学校建筑破坏严重的原因,重建工作重视在学校建筑中适当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并广泛采用了先进的隔震效能技术。  相似文献   

9.
曾彦  涂舸 《四川建筑》2012,32(4):92-94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四年了,随着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标准化中、小学校的建成,我们的设计应在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重点强调规划和功能,并在一定标准化模式基础上,力求做出特色,并重点打造了一批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10.
滕熙  王晓昉  许靖涛  黄雯 《规划师》2011,27(Z1):88-92
总体城市设计能分析地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愿景,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框架、景观形象等提出规划策略和建议.盈江县总体城市设计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围绕“建立美丽富饶新盈江”的目标,从城市的文化、空间、景观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实现“山水盈江”“魅力盈江”“人文盈江”“安全盈江”的规划策略,为灾后重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绿色学校建设在如何在设计环节上进行实施的问题,参照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对绿色学校设计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集成,并针对建筑师提出了绿色学校设计的综合设计策略。其应用成果“都江堰李冰中学”获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一星级”项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建筑的震后重建应该有更加积极的定位,发挥避难设施和文化中心等社会价值。本文结合灾区现状,指出教育建筑重建不可过于追求进度,同对应该统筹政府和民间的多种援助渠道,更多发挥民间平台的作用,在金融海啸的背景下保证赈灾资金的合理分配,并倡导绿色建筑材料的真正推广,积极采纳民间团体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性的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3.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恢复重建规划对于及时安置灾民、稳定社会、恢复生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云南鲁甸“8.03”地震震后恢复重建巧家县包谷垴乡集镇规划为例,通过分析包谷垴乡集镇新选址、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建设从“一张蓝图到一座小镇重生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梳理震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主要过程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10个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为做好下一步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组织途径、总体思路和规划内容;对规划在定位、前期法律法规与政策储备、科学性以及协调性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设想,并就其体系建构的原则和框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使很多家庭遭受灾难,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创痛是学校倒塌的校舍和葬身其中的谈子。这不仅暴露出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而且让我们更加关注并重新审视教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面对己成为废墟的校舍,在如何修复与重建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牵涉着复杂的相关因素,从宏观的国家政策到具体的技术措施,我们在反省、在研究、在探索,深深思考的不眠之夜、若干方案的反复推敲,每个建筑从业者心头都有着挥之不去的重压。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给当地学校建筑造成巨大破坏,很多学校目前亟待改造重建。本文提出保障使用牵间的安全、创造适合新课程标准需要的建筑空间以及重视校同管理与防灾教育等重要课题,以期为重建学校的建筑设计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7.
晏飞 《四川建筑》2013,(6):4-6,10
由于多变的自然天气因素,许多位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的小城镇,在经过“5·12”灾后重建后于近年再次遭受地质灾害的破坏,使这些城镇的应急救灾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文章通过对都江堰市龙池镇二次灾害重建的规划研究,结合生态恢复计划,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以及应急处置体系等方面探讨此类型城镇在规划实践中适用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四年级教育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教育制度和空间模式相互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教育建筑设计系列课程通过立足社会问题的题目设置,职业建筑师的介入以及交叉学科的设计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研究与总结其成果,对于发展更具有创新意识及职业性的建筑教育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高校建筑设计机构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时如何体现设计导向,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李万勇 《四川建筑》2010,30(3):32-34
旨在对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广大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初步探讨。根据农村受灾地区的特点,对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设施与生活方式的恢复重建提出相应的模式与措施。以崇州市为例,针对"5.12"汶川大地震给崇州市造成的生活和生产设施的破坏,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标,对全市各乡镇灾损情况、产业结构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全市地质情况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人口及产业的发展策略与用地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