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互联网技术是智能制造系统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在智能制造生产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快速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设备间数据的传递、共享与分析,满足了企业智能化生产方面的需求,使企业的生产组织更加优化、高效。该文以智能装配生产线为平台,设计了智能装配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总体软件架构,将工业机器人技术、PLC技术、视觉检测技术、人机界面技术及RFID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有效结合,完成了企业产品的智能化装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高铁接触网腕臂柔性预配生产线,首次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设计开发实景数字孪生平台。本文从平台架构和总体方案、模型的文件格式和导入方法、腕臂柔性预配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架构、数据的分类和采集、用Unity 3D建立了实景数字孪生平台、并在现场应用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平台的研发和使用,展现了高铁接触网建造配套智能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轨道式GIS/GIL智能带电检测机器人系统在特高压泰州换流站顺利通过试运行。这是国内首个适用于GIS/GIL设备的无人化智能带电检测机器人系统,实现了GIS/GIL带电检测的智能化、全自动化,可极大提高检测效率。传统变电站虽大量配置地面轮式巡检机器人,但功能单一,通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电机轴承座零件制造智能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底座类零件智能制造车间的解决方案,设计了一套智能制造生产线系统。首先对轴承座零件进行了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智能生产线工艺流程分析,设计了生产线的二维布局图并构建了三维实体模型,然后通过Visual One虚拟调试仿真软件和西门子博图软件实现了生产线的仓储取料、自动上料、数控加工、检测识别等生产环节的智能控制。该生产线实现了零件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为企业同类产品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船厂船体生产车间技术水平现状分析,探讨车间智能化生产技术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国内某船厂机器人生产线在船体车间中的应用为对象,初步总结了智能生产线存在的局限性,探讨了接下来船舶智能制造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机电新产品导报》2005,(7):148-148
由机械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智能精密测量与装配系统,针对检测批量大、检测精度要求高、检测参数多的汽车典型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研究并开发了智能化精密测量与装配系统,建成了两条智能化精密测量和装配系统的示范生产线(环保型高压燃油喷射泵自动检测装配生产线和条汽车变速器自动测量装配线)。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作业环境、保障操作人员健康和提高产品的油漆质量,需提升锅炉管屏的涂装智能化水平,对原人工喷涂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环行循环的流水生产线方式自动输送管屏,采用智能往复机管屏双面同时进行、自动静电高压混气喷漆方式,并对喷漆系统进行智能检测系统和人机实时对话,大幅提高油漆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研制的国内锅炉行业第一条大型管屏全自动智能涂装生产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已成为公司管屏涂装生产的主力设备。  相似文献   

8.
高铁用CRTSⅢ型轨道板实现流水线生产后,开创了全新的CRTSⅢ型轨道板流水生产模式;与"基坑法"生产相比彻底解放了模具,解决了设备的再利用,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高铁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等,并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模具在振动工位的方便有效夹紧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对比计算分析和研究两种夹紧方式对模具尺寸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夹紧效果的好坏,振动时模具变形量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工厂的实际生产需求出发,介绍了1种具备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高柔性的PCBA智能化自动测试系统;对生产线的软硬件组成架构以及相应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通过生产线的实际运行验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生产线工艺设计,集成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视觉定位系统、激光焊接、AGV输送系统和智能检测等多项技术,配合MES系统实现了方形电芯模组自动化生产、质量追溯,生产计划、工艺、设备运行等智能化生产管理,确保了模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柔性,助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是反映其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但现行的离线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智能化生产的需求。为了响应智能化生产线中对应力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钢化玻璃应力在线检测系统,通过远程监控、检测控制和运动执行的3层架构实现了与生产线结合的快速检测和实时监控,并介绍了在线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配置。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在线检测系统能够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且检测结果能实时反馈给生产线以调整钢化炉的工艺参数,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为钢化玻璃表面应力的在线检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轨道扣件检测主要依靠二维图像,存在检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2D与3D激光图像的轨道扣件状态智能检测方法。通过图像灰度化与线性加权融合处理构建三组轨道扣件数据库;利用YOLOv5进行轨道扣件状态的自动检测与螺栓区域定位;提出基于区域收敛的螺栓分类法,区分道钉与螺母区域;结合三维深度信息并确定阈值,实现螺栓松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线性加权融合处理的模型精确率比另两组实验高3.2%、11.3%;同时,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实现轨道扣件状态智能检测及螺栓松动的自动检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自动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是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为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全面支撑,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应用于各种生产线的控制、监视和管理,开发研制了齿轮箱组装生产线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该系统协助车间进行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开展智能化转型,开创了智能制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视觉系统检测电机端盖冲压生产质量的方法,并将传统的LAD语言设计方式优化为SCL语言进行设计。通过生产对比发现,SCL语言在检测过程中大大减少了PLC功能指令的使用,采用了直接寻址的方式,程序块的编写更具有条理性,从而提高了视觉检测系统的反应效率。电机端盖冲压生产线视觉检测系统也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实现了无人化质量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智能制造成为时下的发展热点。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针对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信部也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  相似文献   

16.
将智能制造技术和系统全面的应用到机械加工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是对高质量产品生产的最基本保障。想要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化机械加工生产线,就需要对机械加工技术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的改进。现阶段机械加工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机械加工智能化系统进行创新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所以,对机械加工领域智能化方向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分析完备才能有效发展,促进机械加工智能生产线的形成,从而加速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具技术》2014,(6):15-15
<正>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通过实施工业4.0战略,德国工业企业既可以满足消费者高度个性化的需求,也能够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变飞机导管零件制造过程中传统的取样制造模式,以自主研发的智能管控系统联通制造过程所涉及的设备、人力等资源,设计一条飞机导管智能生产线。导管智能生产线以导管数字化模型为制造依据,导管数字化模型是驱动生产线的上料、下料、弯管、清洗、切割、焊接、端头加工、检测全过程的唯一数据源,通过以太网联通设备硬件实现信息流通,生产线上的产品数据和生产过程数据通过信息层和物理层的交互,实现导管生产全过程横、纵双向的数字链传递。在信息层,导管智能生产线主要对生产计划、资源管理、运行控制、状态监测和统计分析等主要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将数据以指令的形式传递至物理层。在物理层,生产线执行下料、弯管、切割、焊接等工序和物料配送等物理业务流程,以工业机器人实现物料的自动流转,产生的数据传递至信息层,形成闭环。实际生产线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导管智能生产线能够实现飞机导管零件制造过程中切割、焊接、清洗、检测、物料配送全过程的数字链接,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导管零件制造精度与一致性,提升设备使用率和准时交付率,实现智能化、精益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智能柔性制造装备旨在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表达、处理,实现产品的快速制造,自适应、自优化的智能加工装备。控制系统是智能柔性生产线的关键控制中心,是实现柔性生产线智能化的基本工作。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柔性生产线集成控制系统,可实现柔性化的生产,为智能化车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智能化感知系统、铁液质量在线智能检测控制系统、离心铸造智能专家系统、机械手和智能执行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气缸套毛坯离心铸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不同型号均衡化混流生产和设备故障自动报警,形成了业内领先的离心铸造气缸套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