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降低机采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通过比较不同清理加工工序间纤维品质的差异,分析了籽棉清理和皮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探讨了最大限度降低纤维品质损伤的适宜机采棉清理道数。研究表明:机采棉每道清理工序均会对纤维品质造成损伤;籽棉清理对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影响较大,较清理加工前平均降低了1.0 cN/tex,且以第2、3道工序的损伤最大;皮棉清理工序使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下降了0.8 mm和1.7%,短纤维率增加了2.0%;第1道皮棉清理工序(含轧花工序)对纤维的损伤最大;籽棉清理工序可根据机采籽棉叶杂的清除难易程度,选择使用1~2道;皮棉清理可选择1道气流式皮棉清理机,或尝试不使用皮棉清理机。  相似文献   

2.
<正>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的设计和制定直接关系到机采棉的加工质量和产量。在常规手摘棉加工工艺中由于手摘棉的含杂少,一般含杂率在3%左右,回潮率低于12%,因此对籽棉和皮棉清理的工艺较为简单,现在大部分是2-1-1配置(即二道籽清、一道烘干、一道皮清)。而机采棉的含杂较多,含杂率一般在10%左右,回潮率在12%左右甚至更高,不仅有天然杂质还有较多外附杂质,这样就给机采棉的堆放储存和清理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机采棉  相似文献   

3.
探讨轧花加工中皮棉清理次数对机采棉纺纱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机采棉的发展概况。机采棉含杂较高,增加清理工序会对棉纤维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其纺纱性能。试验选取经过不同皮棉清理次数后的机采棉分别进行小样单唛试纺,结果表明:随着皮棉清理次数的增加,纱线的强伸性下降,线密度变小,特数偏差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条干CV值、粗节、细节、棉结和毛羽指标均增加,其中经过三次清理工序后成纱各项指标恶化更为明显。认为:轧花厂应减少皮棉清理的次数,合理设计加工设备工艺,完善制度,以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内棉花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棉花采摘以机械采摘为主,以第一师为例,机采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95%以上,新的发展形势下机采棉高质量加工对轧花工艺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南疆大多数棉花加工生产线为2013年以前建设,采用四道籽清加两道皮清的传统工艺,已无法满足机采棉清理加工的需要。为提高机采棉加工质量水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师棉麻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对老旧棉花加工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以“重籽清、轻皮清”为原则,通过增加一道或两道籽清设备,在提高轧花工艺清理能力的同时降低对棉纤维内在品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第五章机采棉清理工艺及设备发展现状一、机采棉清理工艺及设备发展现状(一)机采棉清理工艺发展现状我国机采棉发展历程短,加工工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目前多数机采棉加工生产线采用二道烘干、四道籽清、二道皮清的加工工艺,存在清杂效率低、纤维损伤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丽芸  汪军  李岩  陈契 《纺织器材》2016,(4):11-14,24
为提高新疆机采棉清理加工质量,针对机采棉轧花加工皮清道数及工艺,设计方案并进行4点采样测试,以棉花平均长度、整齐度、短纤指数、强度、颜色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轧花机后气流皮清、一道锯齿皮清及二道锯齿皮清对纤维的损伤程度.指出:棉纤维在气流皮清的作用下平均长度基本不变,两道锯齿皮清作用下长度下降0.330 mm;短纤指数在气流皮清后上升0.748,在两道锯齿皮清后上升1.290,短纤含量变大;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都属于差档位,SCI值不断下降;建议轧花工序加强对籽棉的清理,优化清理工艺,使得轧花机在保证皮棉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皮清工序中锯齿清理道数,以减少锯齿皮清对纤维的大损伤,从而加工出优质棉纤维.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新疆机采棉成纱质量,介绍新疆机采棉特点,以100%新疆机采棉纺CJ 14.6 tex纱为例,阐述其配棉质量指标;详细分析原棉品质控制、清梳联工艺优化、清棉和梳棉工序参数优化,确定梳理器材配置方案并对比不同梳理器材配置后的成纱质量。指出:新疆机采棉品质和轧工质量是影响成纱棉结、杂质的关键因素;清梳联采取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的原则优化各部速度和隔距后,出条速度提高8%,生条短绒率降低0.66个百分点,生条棉结降低19%,结杂总粒数降低18%;同等工艺条件下采用进口双顶峰CTS针布配置方案成纱质量最好;优化清梳联工艺、合理针布选型后,成纱质量达乌斯特公报5%~25%水平,机采棉含杂率高、短绒率多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正>一、机采棉清理工艺及设备发展现状(一)机采棉清理工艺发展现状我国机采棉发展历程短,加工工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目前多数机采棉加工生产线采用二道烘干、四道籽清、二道皮清的加工工艺,存在清杂效率低、纤维损伤大的突出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棉机制造企业在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棉花智能化提级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的研发过程中组织专家团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智能提级”的目标,全面开展了机采棉高效清花工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机采棉大面积的推广,机采棉采收水分含量高、杂质多,堆大垛后影响加工品质等问题凸显,这对我们棉花加工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机采棉带来的突出问题,各团场开展了机采棉预处理及清理加工设备升级改造示范项目,通过对设备的升级改造,完善机采棉加工工艺,实现了机采棉清理加工全程机械化,解决了机采棉加工环节中的突出问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新疆机采棉质量与使用要点。对新疆机采棉、手摘棉及进口机采棉进行了质量对比,针对新疆机采棉存在短纤维含量大、棉结杂质多、异性纤维含量不稳定等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认为:棉花生产企业要强化各环节管理、合理轧花工艺,减少棉结杂质和纤维损伤;纺纱企业也应根据原棉质量情况,对梳理和精梳进行必要调整,减少落棉损耗,以充分发挥新疆机采棉的成本优势,提高棉纱质量,增加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疆机采棉品质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分析新疆机采棉品质发展的现状。以棉花HVI测试大数据为依据,分别从棉花品种、采摘方式、轧花清理道数和轧花锯片类型4个方面对棉花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纺纱一致性系数。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对纺纱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轧花锯片类型,而轧花清理道数及采摘方式对棉花纺纱性能影响并不显著。认为:从总体质量上讲,机采方式较手采方式有明显差距,培育适宜机采棉的优良品种是发展和提升机采棉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机采棉纤维质量,不仅需要优化棉花的种植采摘方式,而且需要合理配置机采棉的轧花加工机械,通过对比分析2种不同锯片数的轧花机械对棉花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加工机采棉的轧花机械。使用HVI测试经过不同轧花机械加工所得棉花的主要性能指标,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种轧花机加工所得纤维的各项指标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可知,少片数型锯齿轧花机加工所得棉纤维在长度、强度、杂质及叶屑等级指标中都优于多片数型锯齿轧花机。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方面信息,一些产棉省有不少轧花厂,在锯齿机后方装置了皮棉清理机,使轧花、清理连续生产,皮棉含杂率减少,棉团、丝索被松解,改变了皮棉形态,提升了品级,获得较多的利益。另有一些轧花厂也闻风而动,订购机器积极准备“上马”。一股锯齿棉“升级”之风,正在棉花加工系统悄然掀起。 然而据浜州地区纤维检验所刘恒山撰文指出,清理与未清理棉品质试验结果比较:清理棉含杂率仅减少0.6个百分点,带纤维籽屑减少90粒/百克皮棉,纤维长度短0.5毫米,棉结增加两倍多。棉纺企业普遍反映:清理棉小棉结多,给棉纱生产、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详见《纤维标准与检验》1994年第6期27页)  相似文献   

14.
探讨机采棉轧花加工对棉纤维性能影响。选取新陆中35品种,在MY171和MY98两种典型的机采棉轧花加工生产线进行试验,采用HVI及AFIS仪器对棉纤维性能进行测试,对比两种轧花生产线所得棉纤维性能,定量分析了轧花加工中每道工序对棉纤维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轧花机加工后对棉纤维均有损伤,棉纤维的长度和整齐度均大幅下降,短纤指数大幅升高;MY98比MY171轧花生产线加工所得纤维的质量略优。认为:以此定量分析结果为参考依据,可合理选择轧花生产线并调整加工工序,以提高轧花加工所得棉纤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是考察和探讨影响纤维质量和棉包价值的轧花因素,这些因素对棉农和纺织厂都是极其重要的。棉农通过提高皮棉等级、保持纤维长度、提高产量来获取最大的效益。纺织厂需要不受损伤的纤维,纤维应比较干净并且没有籽屑、棉结和其它外来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妨碍纱线和纺织品的加工以及精加工工序。棉农和纺织厂的要求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在轧花时使用多台清理设备和烘干工序可提高皮棉等级,但纺织厂要求的纤维质量会降低。在很多情况下,过分烘干和多次清理会使纤维长度和产量降低很多,从而降低了棉农的棉包价值。因此轧花厂需要采取一些…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机采棉的发展,大部分轧花企业将面临收购加工机采棉的问题,如何提高机采棉加工质量将成为轧花企业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近几年对机采棉的加工进行了持续关注,部分轧花企业在加工机采棉时常因忽视相关工作而影响加工质量,以下结合笔者总结的经验,在各设备工艺已按标准做好检修工作,相关隔距与参数调试得当的前提下,就机采棉加工环节中易忽视的相关事项与大家做以下探讨。一、机采棉与手摘棉的差异机采棉因其采摘方式原因,相对手摘籽棉杂质  相似文献   

17.
因石河子垦区棉花的生长期只能在122天~130天,超过130天遇上灾害性天气的几率极大,这样会直接影响皮棉产量或者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在棉田棉花开到30%~40%时必须进行人工或机械打脱叶剂促其早吐絮进行机械采收,该过程必然生成部分天然棉结、带纤维籽屑。棉结、带纤维籽屑对纺织企业纺纱织布而言危害极大。机采棉皮棉含杂中带纤维籽屑的成份占比几乎是90%以上,直接影响皮棉销售。本文讨论在籽棉加工中如何加强管理和工艺调整来清除棉结和带纤维籽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机采棉制成率,介绍机采棉和手摘棉质量差异以及机采棉纺纱存在的问题,详述在清花工序优化工艺参数、在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锡林、刺辊、盖板针布,解决机采棉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纤维率高等导致用棉成本大、半制品质量差等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纺纱实例测试对比,指出:使用机采棉,清花工序一般采用先开后打、大杂早落、小碎多落、多梳少打的工艺原则,以加强开松、除杂、混和和梳理,防止过度打击而损伤纤维;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针布,除杂、开松效果明显改善,落棉率降低且成纱质量改善;用好机采棉,应充分发挥清梳联设备作用,在持续抓好设备、原料、工艺、操作管理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的梳理器材。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工成本的持续攀升和技术的迭代升级,机采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机采棉产量逐渐增高,机械采摘和清理加工等配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工工艺越来越完善,相应的机采棉加工的提质增效日益显现。与手摘棉相比,机采棉有很多棉秆、棉叶、铃壳会随着籽棉一同被采摘,具有杂质多、水分高、地膜等异性纤维含量高的特点,机采棉含杂率一般在10%~15%,回潮率一般在12%左右,给机采棉的清理及加工带来困难。为此机采棉的加工需使用不同于手稿棉的工艺及设备,使加工后的皮棉达到棉花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梳棉网棉结杂质计数法,通过观察机采棉与手采棉在初加工过程中棉结性状变化,分析了棉结在初加工过程中的一般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初加工过程中机采棉机械棉结数量要明显高于手采棉机械棉结数。清理工序的增加能使生物棉结得到有效清除,但工艺参数配制不当会造成机械棉结的大幅度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