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公园城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行业发展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支撑,而中国多年未有的社会变革就是"新时代":我们提供的服务产品没有变,但是市民的时代需求变了;造园要素没有变,但是城市系统升级变了;即使仍用园林城市概念,也应当是新时代下的园林城市!"公园城市"不仅是"一公""三生"分析,不再咬文嚼字于"公""园""城""市"的拆分组合,也不仅仅是先从生态景观格局入手,进行逆向规划,更不止于"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的普惠和配套的概念,而是市民百姓零距离地生活、工作、交通、游憩在公园城市之中!这是城市的改革而非改良,是新时代而不再是新常态。"公园城市"的新名称说明中央对原有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意味着城市的转变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6):136-140
2018年2月,习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的概念,高度概括了将"园在城中"转变到"城在园中"的创新理念,为城市建设寻找生态优先发展路径指明了新方向,也明确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新要求.在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上,田园城市(garden city)强调城市具有功能混合与完整性,并保持生态底线(即农业用地为永久保留绿带,城市中心留有充足绿地),避免了城市发展的恶性膨胀[1];生态城市(eco-city)则明确了以空间紧凑利用,发展"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建筑,保护自然空间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为趋势的发展模式.与田园城市和生态城市不同,公园城市将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与风貌作为基础前置性配置,将"市民—公园—城市"的优化与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对城市空间系统结构的耦合协调作用,注重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善治[2-4].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8,(11)
正引言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是从自然造化的钟灵毓秀走向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从绿树成荫、繁花盛放的城市公园到推门见绿、开窗赏景的公园城市,是从离散局部之秀美升华为有机整体之大美。人地关系不断演变,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变化,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城市课题。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建设公园城市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更高要求,是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公园城市为当前城市营建和人居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公园城市的主要空间载体和意象构成,是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起源,本文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探究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分析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进入"增存并行"的下半场,曾经为城市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城市铁路,而今成为割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废弃铁路规划管理的滞后及对这一城市级存量资产更新价值的低估,导致城市中心区废弃铁路再利用的低效和困难。本文基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充分挖掘城市中心区废弃铁路的空间资源潜力,发挥城市线性空间元素价值,通过"绿轨衔河""活轨联城""承轨兴业"的规划策略,探索高密度城区废弃铁路再利用对城市生态格局建构的途径。通过《天津环城铁路绿道公园规划》《乐城·天环——都市活力提升计划》等规划研究,重塑废弃铁路空间形态,转背为正,从城市尺度上修复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缝合对城市人文生态环境的割裂,联动城市经济生态的发展格局,系统建构高密度城区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城市双修""多规合一"的进程中,我国城镇化面临"绿色"转型的新挑战。本文以"生态耦合"为切入点,从景观生态学、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出发,以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为手法,以GIA体系为实施路径,探索生态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关联研究,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优化,为系统、开放、共生、高效、多元的城市生态系统构建提出指导思想,并指出生态体系在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等方面所起到的优化引导作用,挖掘整合都市山水人文游憩现有资源,增进城市与生态空间的耦合,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7.
白雪 《城市住宅》2021,28(4):96-99
滨河区域占据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滨河空间在保证水利工程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被寄予修复滨河生态、带动土地升值、提升人居环境的期望.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良性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城市滨河空间的诉求,提出"安全、生态夯基础""特色、合作创价值""风貌、功能塑情怀"3个方面的设计思路.比较开封护城河与新乡凤泉湖项目中景观主导滨河建设的实践情况,通过强调景观专业"后来居上"意识的重要性,推动多专业合作模式优化,为城市滨河空间探寻更健康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已经得到明确的区分。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所具备的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不同,总体城市设计应当基于本地自然和人文禀赋,加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城市空间秩序控制引导方案,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与价值。本次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从"绿""文""城"3个维度出发,借助大数据模型的前沿技术方法支撑,把握并梳理了南京自然山水特征、历史文化特色、都市活力特色。基于此,构建南京市城市魅力空间骨架,并借鉴中国传统智慧的营城思想,演绎南京未来发展的"城设九法",形成规则式的语言管控并从体系设计和具体特色地段落位给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最终明确南京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思路,为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汤辉  黄婉诗  郭意 《园林》2022,(11):20-27
在城市建设转向精细化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的背景下,城市口袋公园以其灵活小巧、功能多样的特点对改善城市面貌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当前已建口袋公园存在空间活力不足、管理缺位等现象,先通过厘清国内外口袋公园发展脉络及时代价值,然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口袋公园营造相关联,从生态可持续、空间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对其展开探讨。最后结合广州市初心田园口袋公园营造实践,提出亲自然设计促进环境友好、多元需求指导空间治理、自然教育助力场所赋能和全周期治理融入多方参与等设计策略,对于我国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探索高效益的可持续城市微更新实现路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园城市"的理念可以从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史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撷取若干城市地区案例,从其发展历史中明晰"公园"的意义,探讨历史上规划与治理体系在推进公园建设、促进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国情定位当代"公园城市"理论的核心价值与要义。"公园城市"将"公园"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城市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核心工具,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其价值核心在于倡导"公共"与"公平",其运用应当以保护和重建地区生态为出发点,致力于缓解中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为广大人民谋福祉。对于"公园城市"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狭义的"城市公园",必须从地区的角度理解,其发展要和多层次的空间规划体系结合,规划中要从强调"绿地系统"发展到强调"公园体系",要运用"公园城市"理念推进规划与治理体系的革新,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同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福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应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印证了我国当前所处的生态文明时代应坚持不懈地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有序地开创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新探索.公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与具体实践,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公园城市体系完善过程中,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各要素的承载体,应该全面展现街道空间回归于人、回归于自然的重新生长.因此,从共享街道理论延伸到街道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方能支撑宜居宜业的美丽公园城市加快成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公园特征及其规划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新权 《中国园林》2009,25(8):35-38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指出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布局要按照"系统保护、区域分异、生态修复、留有余地、城乡一体"等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并要求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应遵循"生态系统完整性、近自然森林建设、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生物气候区适应、以人为本、工程带动"等原则,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魏华洁  王岩 《中州建设》2008,(19):44-44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净化环境的重要功能。由于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成为目前社会环境热点。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重庆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基底,充分利用好这一自然优势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将能够较好地在整个城市发展中贯彻生态城市理念。因此,从整个城市的宏观视角出发,进行生态城市空间格局构建与规划策略引导十分必要。研究在分析重庆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环境格局的基础上,借鉴整体优化理论,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形态及空间尺度特征进行思考,提出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实现总体生态城市格局的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总体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生态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其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生态宜居的居住生活环境。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总体设计内涵、生态城市系统的总体保护、自然山水空间结构形态设计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4,(11)
本文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指导原则由设计自然提升到生态自然的层面,从湿地公园的主要构成因子出发,分析了如何还湿地以本色,提出了"生态自然"要高于设计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林毅 《城市建筑》2023,(19):204-210
山地郊野公园作为城市“双修”工作中“再生态”的重要环节已推广多年,根据现状普查,近几年建成的山地郊野公园依然存在着过度强调景观休憩性、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对于城市功能、空间、风貌的改善,以及经济性生态环境优化缺乏关联性思考。文章意图通过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现状山地郊野公园所存在的与城市修补及生态修复脱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通过福州溪边公园的营建实践及多年管养观测验证该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及长效性,证明山地郊野公园应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实现区域生态防护,应通过对周边辐射地块的高效利用及再生理念实现城市经济性营运,也可通过人文历史风貌的塑造与生态环境的优化融合塑造出城市的特色风貌区。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海绵型公园特别是城市湖体公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海绵型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是,有的城市湖体公园设计只注重调蓄以及雨水滞纳的需求,而忽略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所须具备的景观与休憩空间的需求,没有完全实现生态功能与游赏功能的统一。基于此,以福州琅岐红光湖公园设计为案例,分析设计条件及背景、设计理念与公园景观元素以及建设要点,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湖体公园建设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首个海绵城市公园杉板桥公园,在项目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引人海绵城市理念,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结合、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结合、地上和地下的结合,使公园成为城市海绵体,帮助雨水下渗,恢复地下水位,重现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各个建筑细节得到了彰显,实现了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 项目定位:集生态、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社区公园.旨在提供一处从景到人,从公园到都市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一段“向久违自然的回溯之旅,邂逅记忆深处的绿色锦城,重拾光影之中的自然故事,诠释响动绿色脉搏的海绵都市生态”的新体验.既承载都市人的温柔回忆,又展现出成都公共绿地的新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型,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存量绿地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的概念,探索城市微空间更新与城市触媒效应间的学科关联,进而剖析城市触媒效应工作原理的运行机制,探讨微空间作为触媒元素激发相邻其他城市元素并产生"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发展的空间意义。借助奉贤南桥镇口袋公园更新设计竞赛实例,以口袋公园作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结合"触媒元素的选取""激活和完善触媒""引导触媒效应"3个触媒理论步骤展开讨论,例证城市微空间更新触媒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期达到全面意义上的城市活力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