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林》2018,(11)
正引言"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背景下,"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推进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新思路。为响应"公园城市"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各时代背景下"公园—城市"的发展演变脉络梳理,对当下公园城市发展趋势与建设内涵解读,并基于山地城市"立体特征突出、山地灾害频发、生活空间破碎、山地情感认同"等优劣势分析,以重庆巫山早阳组团城市设计为  相似文献   

2.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6):136-140
2018年2月,习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的概念,高度概括了将"园在城中"转变到"城在园中"的创新理念,为城市建设寻找生态优先发展路径指明了新方向,也明确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新要求.在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上,田园城市(garden city)强调城市具有功能混合与完整性,并保持生态底线(即农业用地为永久保留绿带,城市中心留有充足绿地),避免了城市发展的恶性膨胀[1];生态城市(eco-city)则明确了以空间紧凑利用,发展"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建筑,保护自然空间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为趋势的发展模式.与田园城市和生态城市不同,公园城市将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与风貌作为基础前置性配置,将"市民—公园—城市"的优化与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对城市空间系统结构的耦合协调作用,注重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善治[2-4].  相似文献   

3.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出我国在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过程中的理念转变和对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下建设公园城市,重点任务就是探讨在不改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工程的前提下,将现有绿地资源盘活并加以利用,以实现公园绿地空间的优质服务。因此,重视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同时提供游憩空间,研究二者协调发展对城镇和人民有着深远意义。在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公园城市的同时,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区域,其未来发展同样重要。本文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从小城镇公园绿地本体入手,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优化研究。结合现状公园绿地分析游憩与生态供给情况,提出内部功能协调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实现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与提供游憩功能并行,为小城镇建设成为公园城市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公园城市是继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目标之后,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生态文明新阶段关于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全新理念,对于探索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论文立足于时代背景和理论研究,在深度剖析公园城市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模式公园城市的实践案例,从系统思维视角提出公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云超  李雄  吴岩  王忠杰 《风景园林》2023,30(11):35-43
[目的]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演变视角,厘清高速城镇化阶段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路径,分析当前公园绿地建设的可行模式,以助力公园城市建设。[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了高速城镇化阶段的以地融资路径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制度演变及公园绿地建设特点,并以2015—2020年成都市有关公园绿地建设专项债的发行文件为例,分析以地融资路径和专项债融资路径下公园绿地的建设差异及公园城市理念的适应性,分析公园城市理念下“场景营城、五态协同”策略与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关系。[结果]1)以地融资路径与高速城镇化阶段相适应,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和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的主导权,城市公园绿地随之高速增长。2)专项债融资路径是中央应对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制度设计,本质上反映了对既有的、相对粗放的土地开发方式的认知深化,要求以更加精细化的模式对土地开发的长期经济效益进行预先安排和评估。3)专项债融资路径对公园绿地建设提出“项目自身平衡、长期多元偿债、项目捆绑实施、土地溢价偿债”的内在要求。4)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要求进一步优化土地开发模式,提升城市的...  相似文献   

6.
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人居文明发展线索,阐明公园城市作为人居文明发展历史的必然性。从中国数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中寻找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从所创立的人居环境认识论展开,提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认识论的生命观、时空观、分析与综合观;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与价值体系,给出了公园城市的9项综合目标与价值评价标准ECH9,论证了公园城市人居环境理论框架与国家发展战略5个统筹的同构关系,指出了实现公园城市提升多重城市"三力"的可能性。探讨建设公园城市的方法路径,倡导城、人、境、业的"三位一体"结构与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种以生态文化中心区ECD取代传统城市CBD、RBD的公园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和城市规划方法的革新,不仅是生态文明语境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新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城市理想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以"公园城市"为基本理念和方法,在宜宾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组织城市公园系统,营建城市轴线、保护城市视线廊道,探索了结合生态功能和景观营建的地方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彭耕  金可  邱建维  阮晨  唐鹏 《规划师》2023,(1):142-148
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全面推广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成都有待在全国率先推动城乡发展方式、营城路径等的多方位变革,发挥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要求,成都不仅需在空间范畴上突出全域全要素,全面探索城市化发展地区与乡村郊野地带等不同空间的公园城市表达方法,还应该针对城镇化发展中的复杂地区与过渡地带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此类地区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转型发展路径。城郊乡村地区为介于城区和乡村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与枢纽链接地带,在城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痛点地区”和未来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极具新路径探索价值与转型示范意义。文章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要求,从总体认识、营建理念、发展逻辑、空间模式、生态与农业价值转化五个方面提出城郊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并结合成都新都区香城乡村片区相关规划实践,探索规划建设转型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要  吴善荀 《四川建筑》2021,41(3):14-16,20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是城市发展的不变追求,公园城市是我国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提出的以生态资源为抓手提高城市综合价值的新发展模式.文章从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角度探讨了建设面向未来公园城市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构筑条块结合的多层次公园体系,形成"四级条形公园"串联"四级中心公园"的无边界公园城市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7,(10)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的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们愈发渴望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而郊野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漳州市郊野公园概念规划结合自身特色,遵循"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了控制城市蔓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改进设计手法的规划路径,打造了一个自然原真的郊野公园,优化了城市环境,增强了生态多样性,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为漳州市开拓了一条生态优先的城市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郊野公园是近期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承担着城市生态、景观、游憩等多重功能。遵义市南部新城山体公园,以"城乡景融合发展"为核心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生态和地域文化,关注游憩需求.确保城市综合效益,为山地城市建设郊野公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公园城市是基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宗旨而提出,是未来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新导向,打开了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并将公园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文章以枣子巷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打造为例,从改造策略中分析公园城市理念在老旧街区改造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出该理念用于老旧街区改造在实践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公园城市是适应新时代中国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发展形势及需求所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目标和新阶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理念。以理论研究为主,在分析了公园城市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的目标与内涵,提出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内容和路径。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风景园林发展将迎来新契机,风景园林行业更应体现对于公园城市建设新目标和新需求的积极响应和新的作为,不断丰富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为我国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撑,开启新时代风景园林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明确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出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开启了成都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20,(7)
公园城市理念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与价值取向。文章从价值系统角度切入,解析公园城市价值构成中基础价值、主导价值、组织价值的具体内容与转化方式,并以四川眉山市高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实证研究,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下总体设计阶段实现三大价值的规划路径:重构"图—底"关系,强调生态价值引领与本底营造,实现基础价值;营造开放共享空间,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主导价值;融地域、利益、价值、生命为一体,多维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组织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畅 《规划师》2022,(11):104-108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新模式,为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思路。文章通过梳理公园城市的内涵认知,提出新发展理念下全域公园城市规划策略,并以成都市温江区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为例,根据公园城市理念重新确定发展定位,从提升城市品质和高效能治理等方面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的温江策略,以期为新时代的城市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本文论述了"公园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提出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实现路径,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新场镇为例分析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郊野公园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乡空间景观层次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该文以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为例,综合城市特征、场地条件、空间关系等因素,以多"规"结合、明确设计理念、制定设计目标为设计策略。并提出:"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共融的设计理念,塑造宜居、宜游、宜憩的生态景观长廊,实现回归边塞风貌的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9.
石楠  王波  曲长虹  胡滨 《城市规划》2022,(7):7-11+45
公园城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尺度的创新实践,相较于传统生态城市理念,更加突出城市公平共享、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提升民生福祉水平。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着公园城市正式进入到示范推广阶段。为了将成都市与四川天府新区在先行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生态文明时代下城市系统转型发展方案,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温和、包容、具有技术指导性的城市评价指数——公园城市指数,其最核心的部分是架构了“一个目标-五大领域-十五个指数”的框架体系,以鲜明的价值导向,确保在多元化实践路径下公园城市不走样,以助力公园城市理念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城市现实危机,寻找人与自然矛盾的平衡点,适应新时代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发展需求,公园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以公园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古今中外进程中经典造园思想,分析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与内涵特征,总结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三大、三塑、三感"的发展战略,并运用"四新一魂"的规划方法,从生态基底、空间构建、基础设施以及人居环境4个层面构建城市公园层级性建设体系。最终,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识别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公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存在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