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向凝固法生产复合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2mm厚的15F热轧板为母带,以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作为覆层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反向凝固法生产复合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随着母带在钢液中浸渍时间的增加,新相层的生长经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阶段,新相层厚度着钢液过热度的增加而近似线笥地减少。此外,线带表面状态、母带在钢液中的浸渍时间及过热度对铸带质量有显著影响,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质量优  相似文献   

2.
反向凝固连铸碳素钢带中复合层的凝固生长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市售碳素钢板作为母带,用08Al低碳钢作为复合层材料,对反向凝固连铸薄带生产过程中复合层在母带表面的凝固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母带在钢水中的浸渍时间、母带厚度和钢水过热度对复合层厚度有显影响,而且这些工艺参数之间存在交互作的浸渍时间、母带厚度和钢水过热度对复合层厚度有显影响,而且这些工艺参数之存在交互作用;复合层的变化经历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复合层厚度-浸渍时间图上共同组成具有较长平台 的反向凝固“∩”形特征曲线;较低的钢水温度和较厚的母带有利于增加复合层厚度。  相似文献   

3.
反向凝固工艺参数对钢带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志远  许中波  王万军 《钢铁》2000,35(4):17-19
通过实验,研究了反向凝固的工艺参数对复合不锈钢带厚度的影响。比较各个工艺参数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反向凝固工艺的过熔度概念和反向凝固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反向凝固钢带母带与凝固层之间的焊合,分析了反向凝固钢带的组成,焊合的条件及影响焊合的因素。结果表明:母带与凝固层可以实现良好的焊合,焊合的条件是母带表面产生部分熔化;钢难过热度对焊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1.2mm厚的15F热轧板为母带,以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作为覆层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反向凝固法生产复合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随着母带在钢液中浸渍时间的增加,新相层的生长经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三个阶段;新相层厚度则随着钢液过热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减少。此外,母带表面状态、母带在钢液中的浸渍时间及钢液过热度对铸带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但通过控制合格的工  相似文献   

6.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界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亮  郝新江 《钢铁》2000,35(11):56-58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反向凝固轧制后的不锈钢带的熔合区及碳的扩散,并研究了铬元素和铁元素沿横截面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母带和凝固层靠相互扩散形成固溶体而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7.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0,(B05):63-67
采用反向凝固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复合带的工敢过程,获得了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铸带,通过对复合铸带试样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铸带由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特征的三个区域组成,即碳素钢毒带区、不锈钢新相层和界面过渡区。此外,复合铸带界面剪切强度试验的结果表明,反向凝固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铸带的界面结合性能完全达到了国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反向凝固薄带连铸技术的工艺原理,定义了几个反向凝固工艺中的常用概念,阐述了反向凝固技术的特点、竞争力,介绍了其研究现状,讨论了反向凝固技术所涉及的若干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1,(1):3-7,1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碳素钢板为母带,以08Al低碳钢为新相层材料,对反向凝固连铸薄带工艺过程中新相层在母带表面上凝固生长的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母带在钢液中的浸渍时间、母带厚度、钢液过热度对新相层厚度有显著影响,各个工艺参数间存在交互作用;新相层的变化经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新相层厚度-浸渍时间图上显示出“∩”形特征曲线;较低的钢液温度和较厚的母带可促使新相层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厚度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建立一维变物性参数凝固传热模型计算了用反向凝固工艺生产复合不锈钢带时钢带的厚度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很好地说明了钢带厚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双辊薄带连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华伟  吴巍  仇圣桃  张慧  干勇 《钢铁》2001,36(10):75-77
介绍了近些年来针对双辊薄带坯连铸所做的数值模拟工作,对其进行了分析,归类,并简要讨论了数值模拟工作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近终形薄带连铸工艺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守平 《冶金能源》1997,16(1):26-29,57
近终形薄带连铸是钢铁工业简化工序,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最具有竞争能力的一项重大新工艺技术,本文报导了世界各先进工业国近年来开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比较了诸多机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突破工艺技术的技术关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双辊薄带钢连铸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试验中面临的关键性技术--侧封技术对薄带钢连铸过程的影响。通过在试验中对整体式和组合式侧封板的比较,得到了合理的侧封结构。研究了不同材质的侧封板对铸带质量的影响,选定了适合于作为薄带钢连铸侧封板的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5.
铸造表面合金化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日平  何毅 《钢铁》1995,30(11):38-41,47
对铸造表面合金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分析,认为铁水向膏剂内浸渗是形成良好合金层的关键环节,硼砂及水玻璃的使用改善了铁水对合金颗粒表面的润湿性能,从而增加了铁水浸渗的动力,促进铁水的浸渗,最终形成良好的合金层。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目前世界中等厚度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建设情况及其特点,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王长根 《河北冶金》2012,(10):61-62,65
详细介绍了连铸坯的皮下气泡分布与形貌,通过对存在皮下气泡缺陷的原料坯进行跟踪轧制、相关工艺参数控制、轧制后带钢的表面裂纹进行分析,找出了原料坯皮下气泡对带钢质量、带钢后续加工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加强气泡坯的监控、提高带钢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双辊倾斜式薄带连铸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卫平  孙祖庆 《钢铁研究》1992,(5):12-18,25
本文建立了双辊倾斜式薄带连铸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妥善处理了影响传热过程的主要因素,采用有限差分法及三对角矩阵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初步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计算模拟揭示了各主要工艺、设备参数对薄带连铸过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