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航空器维修的一种重要方法,无损检测技术直接影响着航空器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无损检测手册是民航进行无损检测的指导性文件,对正确实施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波音737NG飞机,梳理了波音飞机无损检测手册制定的流程及编写规则,旨在为航空器无损检测手册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民用飞机在役维护中实施无损检测的依据、程序和原位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实施无损检测依据维修工程指令、例行工作和非例行工作三个方面。实施无损检测的具体程序是参照无损检测手册。飞机在役检测通常采用原位无损检测技术,其中包含诸多方法,根据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运用在不同的结构部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闪光灯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IR-Thermography),对一组模拟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的人工缺陷试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缺陷埋深是决定试验件中人工缺陷检测灵敏度和检测能力的关键因素;只要选取适当的检测工艺参数,热激励红外成像检测技术能可靠检测出复合材料结构中一定大小和埋深的分层、蒙皮脱粘及蜂窝芯体塌陷等缺陷,且检测不受工件表面形状的影响,该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原位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某型民用飞机全机疲劳试验中,通过实施无损检测而发现的损伤,从损伤类型、损伤出现部位及部分裂纹的扩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该飞机的结构薄弱部位及危险裂纹扩展规律,为此类飞机无损检测检测及维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飞机蒙皮搭接结构的腐蚀问题直接危害飞机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强度,制约飞行安全。由于腐蚀发生位置隐蔽性高,常规无损检测的检测效果不理想。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AN-SYS软件模拟检测环境,通过建立飞机蒙皮搭接结构模型,计算模型表面温度场分布。重点从腐蚀面积、腐蚀深度、表面划伤等问题对红外检测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其对蒙皮搭接结构检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集肤效应的影响,传统的涡流检测技术很难对多层结构中的腐蚀缺陷进行有效检测。为解决飞机结构中下表面缺陷的定量检测问题,通过研究低频涡流与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原理,结合两者的优点,设计研制了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系统。在对检测信号进行瞬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峰值、过零时间等特征量,实现了下表面腐蚀缺陷体积与深度的定量检测。而且通过对峰值曲线的分析,实现了缺陷长度的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低频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在飞机无损检测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机机体结构R角区域检测难问题,设计研发了铸铝合金R角涡流检测探头,结合R角实际检测工况,提出采用硅钢作为涡流探头的屏蔽层,可有效屏蔽金属对检测信号的影响;进行了检测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检测频率,以实现对飞机机体结构R角区域裂纹的快速可靠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励频率为400kHz时,检测信号幅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如何检测老龄化飞机多层结构中的裂纹缺陷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难点。脉冲涡流技术是一种可以对多层结构中缺陷进行有效检测的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理论推导了脉冲涡流渗透深度的公式,得出适当的减小脉冲激励频率与增加占空比有利于检测深层缺陷。设计了实验系统与矩形传感器,对激励信号的频率与占空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多层结构中的内层缺陷进行了实验,并对微弱的检测信号进行了必要的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证明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可以对内层裂纹缺陷进行有效的检测。脉冲涡流技术将会在航空无损检测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无损检测领域,机器视觉凭借实时在线、非接触、检测精度高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目视检测,可用于裂纹、表面划伤、凹坑、断钉等结构表面损伤的检测和定量表征中。在梳理机器视觉技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机器视觉在飞机结构损伤检测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结合飞机结构损伤原位检测的工程需求,对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杨建良  郭照华 《无损检测》2001,23(4):150-153,173
提出一种采用埋入式光纤传感器无损检测复合材料结构状态的新方法。将两种结构简单的新颖光纤传感网络埋入飞机的层状复合材料垂直尾翼试件,对结构内应变、应力以及由于低频部冲击造成的损伤等状态参数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飞机蒙皮结构常受到冰雹、维修碰撞等低能冲击,机身结构易出现损伤,引发飞机性能减退。为了提高蒙皮结构的抗冲击性能,结合Hashin失效准则建立了一种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低速冲击有限元等效模型,并利用超声C扫描对冲击后的复合材料泡沫夹层进行无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损检测结果相比较,模拟结果的误差低于10%,证明了该冲击等效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利用该有限元等效模型对某型电动飞机机身复合材料泡沫夹层蒙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抗冲击能力、减小吸收的破坏能量、降低结构损伤程度为目标,在相同铺层数量下,得到了最优的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铺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是在传统的结构无损检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结构损伤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方式。采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提高飞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延长运行时间,同时降低结构使用和维护费用。概述了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展望了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飞机多层金属铆接结构中铆钉周边缺陷的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中的难点。基于阵列脉冲涡流检测技术,采用线性阵列矩形探头并用TMR芯片接收信号,采用旋转式扫描的检测方法对铆钉孔周缺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缺陷和阵列轴线存在一个最佳角度检测点,旋转式扫描方法对铆钉孔周缺陷具有显著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秀芬  姜洋  林星 《无损检测》2011,(10):65-67
民用飞机的随机资料中无损检测手册(NTM)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指导用户进行飞机维护,手册编制对所涉及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都有特定要求。针对渗透检测方法的特定信息要求,从检测目的、设备及材料、检测步骤、缺陷评估标准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5.
许占显  杨小林 《无损检测》2001,23(10):455-457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被检测物件几何形状及组织结构 ,不改变或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条件下 ,利用各种物理方法和检测手段 ,检查测量某些缺陷和参数的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监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确保飞机飞行安全方面越来越受到民航、空军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损检测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及航空维修的水平。五年多来 ,我院飞机损伤检测工程专业采用“双证制”(毕业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教学模式 ,与地方部门和国家标准要求的资格鉴定实现了接轨 ,为空军培训专业学员及专业进修人员 ,取得了良好效果。1 无损检测人…  相似文献   

16.
无损检测与航空维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许占显  李服群  伍艳 《无损检测》2000,22(6):269-271
随着飞机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无损检测手段的加强,航空维修已由这定时维修向视情维修和可靠性维修方式转变。无损检测是航空维修的基础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7.
耿荣生  景鹏 《无损检测》2011,(9):1-6,75
无损检测(NDT)技术因其带有强烈的工程应用背景而必须融入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为解决国家急需解决的大型工程项目和涉及安全、民生的重大项目服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已成为基本国策。依附于机械制造业的无损检测技术必须要跟上这一总体发展形势。在此情况下,提倡绿色无损检测、促进绿色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件十分有意义并可能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论文叙述了绿色NDT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内涵,说明了面对新的形势,无损检测技术本身的发展应当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如何通过整合和创新使绿色NDT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论文还就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些其它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最后部分以空军现役飞机为例,说明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大大提高飞机机群的使用寿命,在保证飞机飞行可靠性的同时,有效延长了飞机机群的寿命,提高了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无损检测模糊可靠度及缺陷模糊检出概率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无损检测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并确定了无损检测模糊区上下限的值。在无损检测可靠度和缺陷检出概率的模糊定义基础上,将模糊集理论与概率统计分析相结合,对检测模糊可靠度和缺陷模糊检出概率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9.
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飞机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无损检测手段的加强,航空维修已由定时维修向视情维修和可靠性维修方式转变。无损检测是航空维修的基础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牛国臣  胡丹丹  王漫 《机床与液压》2012,40(3):87-90,114
为实现飞机蒙皮缺陷的自动检查,使得飞机蒙皮检修工作有效进行,研究一种能在飞机表面爬行和进行无损检测的机器人。针对飞机蒙皮非对称变曲率的特点,提出了爬行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其关键机构及元件,并从安全性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机器人结构参数。设计了电动及气动相结合的控制系统结构,并研制了机器人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工作稳定可靠,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