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葛洲坝二、三江工程的国家竣工验收作好准备,水电部葛洲坝竣工初验组于1983年12月22日至1984年1月6日在葛洲坝工地对二、三江工程进行了竣工初验。这次初验是在大江截流前验收、通航发电蓄水前验收、三江通航验收、二江电厂机组启动验收等中间验收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分两期施工。按投资划分原则,一期工程为二、三江通航发电的主体工程,二期工程为大江工程和二江电厂5台机组安装。一期工程于1970年12月开始施工准备,1974年大规模施工,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同年6月三江通航建筑物投入运行,7月二江电厂开始发电。1982年大江工程施工全面展开。为了贯彻中央关于“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的指示精神,1983年4月,水电部决定在葛洲坝二期工程进行投资包干试点,即按总概算包干。同时颁发了《葛洲坝二  相似文献   

3.
葛洲坝枢纽利用坝址处的葛洲坝岛和西坝岛把长江分割为大江、二江、三江的有利地形和二、三江在枯水期为滩地河床的条件,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施工。第一期先围二、三江,修建二江泄水闸、电厂和三江冲砂闸、船闸,从大江宜泄流量,照常通航,第二期截断大江,迫使江水改从二、三江建筑物宣泄(见图1),进行大江电厂、冲砂闸和船闸的施工,并利用大江上游围堰拦蓄库水,一期工程发挥通航发  相似文献   

4.
举世瞩目的葛洲坝工程1988年就要竣工了.这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作为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者,我们葛洲坝人是感到自豪的.葛洲坝一期工程已于1985年4月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结论是:二、三江工程(一期工程)设计是合理的,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运行是正常的,工程建设是成功的,先后获得了“二江优质工程银质奖”“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期工程  相似文献   

5.
曾在国内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的改革开放中形成“冲击波”的鲁布革水电站建设于1991年6月全部机组投入运行以来,技术状况良好,各项尾工工程已逐项完成,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国家计委委托能源部对这一国家重点工程组织竣工验收,为国家正式验收做准备.能源部组织了国内有关19个单位的代表共27人组成初验工作组、于8月24日至28日在现场对工程进行了初步验收,于8月28日通过工程竣工初验报告。工作组认为: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已经全面竣工,作为改革开放建设试点的任务已经园满完成,具备了进行国家竣工验收的条件,建议国家在11月下旬进行正式验收。参加初验工作的还有省内外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及代表共113人.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计委要求,以能源部总工程师潘家(王争)为组长,由国家计委能源部、水利部、交通部等的代表26人组成的初验工作组,于1989年10月8日至10月18日,在葛洲坝工地,对大江工程进行了竣工初验。参加这次验收工作的有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约200人。此次初验系在大江工程挡水前中间阶段验收,大江电厂启动验收,大江冲沙闸和航运工程单项中间验收等阶段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的基础上,依据能源部水利部1988年《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规定进行的。参加初验工作的全体同志检查了现场,听取了建设、设  相似文献   

7.
葛洲坝通航建筑物运用15年来,经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葛洲坝船闸管理局等航运部门的不懈努力,科学管理,精心维护,使三座船闸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大江航道和三江航道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工程航运效益的充分发挥。葛洲坝船闸运行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在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工程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工程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二江工程包括二江泄水闸和二江电厂,1970年12月30日开工,1983年9月3日竣工,概算9.355亿元,决算9.306亿元。葛洲坝代表处负责工程项目建设,长办负责设计,葛洲坝工程局负责施工。1985年4月19日二江工程经国家验收合格。二江泄水闸为开敞式,共27孔,挡水前沿总长498米,最大泄水流量83900立方米/秒,自左至右分做三个分区,可根据洪水大小分区开启。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枢纽工程于今年初胜利截流后,经过半年来的努力,水库已经蓄水,2、3号船闸和三江航道胜利通航,电站1号机组完成安装,现正积极调试,准备发电。葛洲坝枢纽第一期工程,截至1981年5月上旬止,主体工程各建筑物土建部分的工程量已基本完成。经过几个月来的检验、测定和运用,都已达到设计要求,并已由国家有关部委和设计、运行等部门进行了蓄水前的中间性验收。验收的范围是大江围堰、二江泄水闸的尾工、水电站厂房的挡水和水下部  相似文献   

10.
葛洲坝工程自1981年胜利实现了大江截流、二江发电、三江通航后,到1983年底,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经过验收,正式投入运用。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葛洲坝工程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都超过了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曾经达到的水平。开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  相似文献   

11.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先修建二、三江建筑物。自1974年底主体工程复工以来,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10月,大江截流戗堤非龙口段已开始进占,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后就可以完成截流合龙。利用大江围堰挡水,1981年可实现三江船闸通航和二江电厂发电。此后,继续进行大江建筑物施工(参见图1)。  相似文献   

12.
工程简述葛洲坝工程位于长江三峡出口下2.3公里处,其主要任务是发电与改善航运。枢纽有总装机271.5万瓩的两座电站和三座船闸。第一期工程包括二江泄水闸二江电站,二号三号船闸和三江冲沙闸,已于1981年投入运行。第二期工程包括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一期治理工程通过国家初步验收1996年6月30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洞庭湖区一期治理工程竣工初验工作组组长黎安田在长沙宣布,湖南洞庭湖区一期治理工程经过10年艰苦奋战,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竣工初验工作报告认为,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我队自一九七○年进入葛洲坝工地以来,先后完成了二、三江第一期上游围堰,大江上、下游围堰,大江上、下引航道,大江上导渠,前坪防淤堤,以及二江,三江,葛洲坝,黄柏河右岸,黄柏河桥基等测区的物探任务。葛洲坝工程要求物探查明的地质问题,主要有下列几项: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二江电站220KV出线跨越三江通航建筑的方案经历多次反复过程,其争论的交点是架空线路若跨越船闸,担心会对通航船只的安全构成威胁(导线断线、电磁感应、无线电干扰、电晕火花等)。这些担心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着重介绍了无线电干扰,同时收集了已运行电站送电线跨越通航建筑物的信息;有2个水电站是架空线直跨闸室,2个水电站是电缆穿过闸室,9个水电站是架空线跨越上下游航道,在此基础上,葛洲坝技术委员会等7次会议决定“采用架空线,从上下游引航道避开船舶停泊区跨越三江”,通过20a运行实践,说明所担心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故目前设计的三峡枢纽工程左岸电站8回双回共杆500KV架空线路可直接跨越双线梯级船闸4号闸室。  相似文献   

16.
葛洲坝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通过修建一期围堰,形成二、三江基坑,将水流引向大江主河道,在围堰保护下修建左岸土石坝、三江航道、2号和3号船闸、三江冲砂闸、二江电厂、二江泄水闸以及混凝土纵向围堰等。二期工程则将大江主河道截断,迫使江水从二江泄水闸下泄,修建二期围堰,一面蓄水通  相似文献   

17.
简讯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湖北境内项目通过竣工初步验收2005年6月16~22日,由长江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组织实施的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湖北境内项目通过了竣工初步验收,至此,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竣工初验工作全部结束。根据水利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大纲》要求,隐蔽工程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主持分省进行初步验收,由水利部主持全部项目的竣工验收。竣工初步验收会由长江委副主任徐尚阁主持并担任验收工作组组长,工作组由长江委,湖北省水利厅,荆州、咸宁、武汉、黄冈、鄂州、黄石、钟祥、天门等8市人民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运行管理和质…  相似文献   

18.
葛溯坝水利枢纽自1981年7月二、三江工程开始发挥效益以来。运行情况基本正常。到今年9月底,二江电厂已发电218亿度,成为华中地区主力电厂,年发电量已冠全国水电站之首;三江的两座巨型船闸,过闸货运量已达1917万吨,年过闸货运量已大大超过建坝前的最好水平。工程效益非常显著。最近,二、三江工程和水轮发电机组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葛洲坝二期工程进展迅速。大江工程的三大建筑物—电厂、船闸、冲沙闸已基本建成。大江电厂,其规模比二江电厂几乎要大一倍。计划装14台12.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175万千瓦,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某外国友人得知葛洲坝二江泄水闸正在太围堰内检修,断言葛洲坝枢纽的要害工程——二江泄水闸出了问题,否则绝不会兴师动众,花巨额财力修建围堰检修。虽然水电部有关部门的同志坦率地向客人作了解释,然而,客人们还是不大相信。这也难怪。按常情,葛洲坝一期工程投入运行不过五年时间,非发生大问题确无修建围堰抽水检修护坦之必要。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交通部三峡通航办公室、长江航运管理局、长江轮船公司等单位在宜昌葛洲坝三江航道进行了万吨级船队通航试验。参加试验的船队为一列9×1000吨和一列6×1000吨船队。推轮均为2640匹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