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由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承担的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ERA2 0 0 0成像测井地面系统 ,近日在华北油田任 91井进行了测井试验 ,取得了成功。ERA2 0 0 0成像测井地面系统是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研制的新一代测井系统 ,在设计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广泛吸收了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技术和测井技术的最新成果 ,具有可靠性高、性能优越、功能齐全、扩展性强以及操作灵活简单等特点。该系统于 1999年底完成样机的联配工作 ,2 0 0 0年元月配接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井下超声电视成像测井仪、自然伽马测井仪在华北油田任 91…  相似文献   

2.
SKH-2000数控测井系统配接WFC三参数下井仪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SKH - 2 0 0 0数控测井系统和WFC三参数下井仪的特点 ,利用拟合法编写响应的软件 ,调整和改进响应的恒流源电路 ,使SKH - 2 0 0 0数控测井系统与WFC三参数下井仪成功地实行配接。  相似文献   

3.
DDL - 水泥胶结测井仪与国产 SKH2 0 0 0数控测井仪地面系统挂接过程中存在井下仪供电电源不同、CCL信号接收传输方式不同以及地面系统对信号的处理等技术问题。首先对国产 SKH2 0 0 0数控测井仪地面系统进行改进 ,以适应DDL - 组合井下仪的供电要求 ;对 DDL - 组合井下仪配接一信号分离转接头 ,以完成 CCL信号的分离 ,满足 SKH2 0 0 0地面系统对信号处理的要求。通过室内配接及现场测井所获资料对比说明了其资料的真实性。这套挂接方法对其它油田国产数控测井仪与 DDL - 水泥胶结测井仪的挂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2种SDZ(地面测井系统)配接SBT(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为例,介绍了配接下井仪器的组成和信号调试以及现场测井应用。从研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配接不同时序下井仪器的方法和信号处理电路,分析了测井应用中的影响因素。经现场测井应用表明,配接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的性能稳定、精度高,满足了测井需要。  相似文献   

5.
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EILOG成套装备系统(以下简称EILOG系统)在国内油田的普及推广与使用.EILOG系统与各油田的测井仪器的成功配接也成了满足生产中的必然,而接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也成为配接问题的关键。文章就此关键问题设计了一种接口系统,此接口设计基于高分辨声波测井仪的测量原理,在实现过程中利用EILOG系统地面软件的接口规范、井下硬件遥传短节采集板对声波逻辑信号进行转换。经现场验证,得到预期的测井效果,使得EILOG系统得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HH-2530数控测井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了自然电位曲线变化不明显及X-Y井径仪经常遇卡的问题;并利用2530数控测井系统的扩展功能使取心仪器所配接的伽马仪器曲线在2530地面系统上成功显示.  相似文献   

7.
引进的3600测井设备,目前地面系统大都完好,而井下仪器多数已濒临报废。为了延长这些仪器、设备的寿命,发挥它们的作用和经济效益,我们用国产83系列的井下仪配接3600地面设备,取得了成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AT+数控测井系统是一种可用于裸眼井或生产井测井的地面数控操作系统。文中叙述了在AT+数控测井系统上实现SMJ—X型中子寿命测井的配接技术。  相似文献   

9.
SKD—3000A数控测井系统与1016地层倾角仪配接时,首先对SKD—3000A测井地面仪器进行技术改造,即对仪器地面系统的电路部分进行改造,并对测井软件做出相应修改,其中关键问题是编制相应算法、刻度方法及作业库文件。1016地层倾角仪与SKD—3000A配接刻度后在河南油田春光区块进行了井下实验,所测曲线能较好地反应地层倾向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使地面测井系统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综合施工能力,满足配接成像测井井下仪器及其他井下仪器的需求,大庆测井公司研制了慧眼2000成像地面测井系统.文章介绍了慧眼2000成像地面测井系统绞车面板的功能及主要部分的电路设计,详细叙述了绞车面板模拟接口板和数字接口板这两个主要部分的电路设计,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功能强大、集成化的生产测井地面系统,是油田未来测井发展的趋势。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数据采集系统即DQ2000生产测井地面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系统的软件特征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该系统采用13t际标准的VXI测控总线,在测井模块的开发中,应用了FPGA开发技术,自行研制开发了三路程控直流电源,充分满足了测井现场对电源的要求。DQ2000生产测井地面系统成功的配接了产出、注入、工程、地层参数评价4个系列的10多种井下仪,通过投入生产应用表明,系统功能强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安全及可靠性强,完成了330口井的生产测井任务,创产值近1000万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罗国华  田贵涛 《物探装备》2014,24(4):245-247
本文主要介绍了VE432控制系统与HDSeisVSP测井仪的配接方法,特别着重介绍了作为中间媒介使用的SN388工作站软件的安装以及全系统硬件的连接、软件的安装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产测井多井解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一种生产测井多井解释方法,综合分析不同井点、不同时间测量的生产测井资料研究油藏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该解释方法包括三部分:①多井资料标准化处理部分对不同测量条件、时间生产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多井资料具有可比性。②多井对比部分根据油层物性相似性和相关性提取对比因子构成对比因子序列,应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油层横向连通性。③油层生产动态评价部分首先根据渗流规律预测单井剩余油饱和度的产能,然后应用多井资料和平面预测方法进行油层生产动态评价,最后对某油田某区块多井资料的实际处理解释。单井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岩心实验结果对比表明预测效果较好,文中提出的主作用因素分析方法比趋势面分析和分形克里金预测方法预测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测井数据采集系统主流技术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现代测井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所使用的主流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大容量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的开发技术、现代软件开发技术以及开放式UL—2000通用测井平台进行了简析,对测井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选择进入巴1井录井系列之中。在简单介绍核磁共振录井原理后,从储层物性评价、油气水层解释等方面阐述了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在巴1井的应用情况:核磁物性分析与室内常规物性分析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核磁数据能够较好地评价储层物性;结合其它地区经验,建立了评价巴1井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的方法、标准;运用这些标准,对巴1井7层显示层进行解释评价,试油结论与评价成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适当调整和改进的软硬件技术,使国产数控测井系统与521系统的井下仪成功地实行配接(521系统与引进CSU技术水平相当)。从而提高了国产数控系统的功能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小井眼加深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是一种特殊井,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前后衔接欠佳,给气测录井过程中烃类气体含量的井间对比带来困难。针对此问题,在阐述小井眼加深井特点和对气测录井气体显示值影响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正确识别气测真假异常方式和涉及钻头尺寸的全烃校正方法。通过钻头尺寸的校正,解决了加深井钻进前后气体显示的连续可比性问题。实例分析对比表明,小井眼加深段的气测校正全烃值与邻井同一接位的显示值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可用于油气层的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准确识别和精细定量评价是自然界水合物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研究的基础,而地球物理测井则是除地震和钻探取心外最有效的原位识别和评价方法。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是最早应用于水合物储层识别的井内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者仍是目前水合物测井的主要方式,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技术,如环电阻率、方向电阻率、多极声波测井等;同时,其他如井内成像、密度、电磁波、核磁共振等测井方法也被综合用于识别水合物储层。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水合物系统测井方法已从单一的测井识别发展到运用各种先进的随钻和电缆测井评价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合物储层物性的阶段,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常规油气系统的水合物系统测井评价理论体系。该套体系对均质孔隙填充型砂质水合物储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对于非均质性泥质储层(如裂隙、薄层、互层、富泥质)及胶结或骨架支撑形式的水合物储层应用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此外,钻井过程中井眼冲蚀和钻井液侵入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水合物测井识别和评价结果。通过了解不同测井方法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认为未来水合物测井技术的发展应侧重提高水合物地层识别和评价的准确性,开发复杂条件下水合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方法修正所建立的岩石物理模型和校正实际的测井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油田产液剖面测井中,油层出沙、井身结构复杂等因素影响了测井成果的准确性和施工作业的成功率。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核流量测井方法,并对测量仪器、示踪剂、解释软件等进行调整和完善。现场应用表明:核流量测井方法成功率高,资料解释成果符合实际情况。产液剖面测井在更大范围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了多种测井、岩心、录井、试井和其它地质信息,重新评价了涠6-1古潜山油气藏的地质模式。综合应用地层倾角、井下电视和裂缝识别等测井资料,描述古潜山的裂缝和孔洞的分布,并对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