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建双 《天津建设科技》2007,17(B07):282-286
1 工程概况 天津港二、四公司新建业务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面积26971.43m^2,主楼下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基础,裙楼部分采用普通钻孔灌注桩基础;主楼和裙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2层层高5.4m,3~16层层高3.9m,设备层层高6.9m,建筑结构总高度72.3m。  相似文献   

2.
胡泓一 《安徽建筑》1998,6(5):47-48
一、工程概况安徽饭店是一家中外合资三星级旅游饭店,该饭店位于合肥老城区西南旅游宾馆区,南临城市干道芜湖西路,北临稻香楼鱼花塘畔。安徽饭店由一座主楼和南北裙房及环行架空引桥组成,总建筑面积为25529.Zm‘。主楼分为地下2层,地上22层(主体结构18层,局部塔楼3层,设备夹层1层),塔楼顶高度为川.3m。主楼首层、二层与裙房连通,为公共用房。首层层高4.80m,二层层高3.90m,其上为设备夹层,层高2.20m,3至18层为标准客房层,层高3.00m,塔楼3层,层高3.60m,二层地下室的底层为人防地下室,层高3.30m,地下室上层为设…  相似文献   

3.
《白蚁科技》1995,12(2):9-15
本文对我区已明确分布地点的108种等翅目昆虫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蚁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地带间的种类组成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北热带与中亚热带差异显著,垂直分布按分布的高度范围及生态习性,将我区白蚁划分为热带型单带种,亚热带低山丘陵型单带种,亚热带中山山地型单带和多带种等四个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区已明确分布地点的108种等翅目昆虫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蚁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地带间的种类组成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北热带与中亚热带差异显著。垂直分布按分布的高度范围及生态习性,将我区白蚁划分为热带型单带种、亚热带低山丘陵型单带种、亚热带中山山地型单带种和多带种等四个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5.
1工程概况高校教师村位于广州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校内,是以住宅为主,兼有办公、商业等功能的的双塔楼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57500m2,地下1层,地上31层,总高度101.8m。设有3层裙楼,1~3层层高分别为5.0,3.8,4.2m,4层为梁式转换层,层高2.  相似文献   

6.
建筑术语     
《重庆建筑》2009,(5):56-56
住宅的层高和净高层高是指住宅高度以“层”为单位计量,每一层的高度国家在设计上有要求,这个高度就叫层高。它通常包括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之间的距离。目前,一般住宅层高在2.8m左右.净高则是指层高减去楼板厚度的净剩值。  相似文献   

7.
李鸿仁先生的复式住宅理论,是对我们传统住宅设计的一种革新,其卓越的经济性和惊人的使用面积系数是有目共睹。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以3.3m的层高、1.2m的睡眠高度设计,从心理上说是难以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的。 针对最具争议的室内高度,我们进行了小尝试,用不同的层高异向组合(客厅2.6m,厨餐、睡卧2.1m),以户均层高3.4m获得普遍接受的室内高度(图1)。并由此推出新一代复式住宅——异位复式住宅。 异位复式住宅的实质是两个相向凸凹的复式住宅的上下组合(图2)。其核心是卫生间固定放在中间,而上下二户的厨餐、厅室相向搁置,使不同的层高优化异位组合(图3)。 异位复式住宅是常规复式理论的异化,  相似文献   

8.
江宜城  张卉  李黎  唐家祥 《建筑技术》2005,36(6):419-420
黄州商城地下1层,地上10层,其中裙房2层。地下一层层高5.0m,地上一层层高5.0m,二层层高6.0m,标准层层高3.6m(图1)。  相似文献   

9.
马凳脚手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作为一种传统的内脚手工具,主要用于室内的墙体砌筑、抹灰及装修作业,特别是在层高3m以下的住宅工程施工中,它所具有的安拆快捷、移动方便、适用性强等特点,是其他现有的脚手工具无法替代的。例如:门式脚手架最低使用高度为2m,显然不适合3m以下层高作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虽然可以按不同高度搭设,但是安装、拆除和移动不够便  相似文献   

10.
广东河源广播电视中心一期工程是一座综合性的公共建筑。该工程建筑面积为36303,主体为框剪结构,钢筋全部采用Ⅲ级钢,墙柱砼为C35。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地下室和首层层高为4.5m,二至五层层高为3.6m。B区和D区外墙采用了1:5外倾剪力墙(墙厚30cm),B区总长度达到67.72m(间有窗位),D区总长度为18.3m。斜墙高度20.1m,顶点离外倾始点距离为4.02m。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小室内进行冬季工况送回风的实验,对比了1.6m和1.8 m不同高度的送风口下的下回下排、下回上排、上回下排和上回上排四种排回风形式的小室内温度分布的特性,得到结论:在公共建筑内排回风形式选择下回下排、下回上排和上回上排形式,测点在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不均匀,房间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各区域的温度值相差较大,不易得到均匀的温度分布场;下回上排比较合适,垂直方向上各测点的温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能够得到较均匀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12.
某商厦为一大型现代化商厦,其1号、8号楼梯间层高为6层,3跑楼梯.楼梯井宽度为2.70m,扶手高度为1.00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该楼梯井扶手长度超过0.50m,其高度不足1.05 m.不能满足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上级安全委员会要求需整改或补救.  相似文献   

13.
某综合楼为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共7层,带一层全地下室.总高度为22.85米,底层层高4.5米,其余各层均为3.0米,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建筑面积为89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主动式冷梁在不同送风速度、不同建筑层高等工况下的夏季气流组织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主动式冷梁采用较小送风速度时,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分布变化均不大,层高对气流的扩散和分布没有较明显的影响。采用较大送风速度时,温度场方面,层高的增加使得室内下部空间平均温度呈递减趋势,室内产生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速度场方面,层高的增加加速了室内气流的运动,加剧了办公人员的吹风感。  相似文献   

15.
某工程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主要功能为办公楼。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地面以上11层,标准层层高3.60m。主屋面高度49.20m。两栋塔楼底部两层连为一体,自38.40m至49.20m两结构通过连接体相连,成为一体。连接体部分的结构采用钢结构,最下部为3.60m高的钢桁架,钢桁架支座高度为7.20m,钢桁架上部为1层钢框架结构,层高7.20m,连体部分跨度为33.60m。模型剖面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关心我国住宅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认为现阶段住宅设计的要点是:一、大进深、小面宽;二、以厅为中心的住宅设计,且应大厅小居室、多居室;三、多层高密度;四、台阶式或北向退台式;五、降低层高,还可因房间用途不同,天棚高度应有变化;六、保证2/3以上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8)
近年来以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很多的研究大都集中质量浓度上,而且针对颗粒物的观测采样也重点放在市中心区,本文将目光放在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上,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为采样点,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观测了生活区和风景区的颗粒物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生活区和风景区中,不同层次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处于同一个量级,只是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生活区中,直径较小(直径为0.3μm、0.5μm、1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减,而直径偏大(直径为3.0μm、5.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分布特征则恰好相反。在风景区,随着颗粒物直径的增大,颗粒物数浓度随高度减小的趋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主体工程结构概况 该工程为1#、2#楼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其中1#楼高82.1m,25层,标准层高2.95m;2#楼高80.1m,26层.标准层高2.85m。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某高校安装空调器、外门空气幕的4人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在供暖期不同室外温度条件下,对人员坐姿时头部所在高度面(1.1 m高度面)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模拟。以1.1 m高度面的空气温度整体水平、空气温度分布均匀性作为评价标准,选取适宜的空调送风角。以1.1 m高度面低温(低于23℃)区面积比为5%作为评价标准,确定不同室外温度条件下空气幕最佳送风风速。空调送风角宜选取45°。1.1 m高度面低温区面积比为5%时,室外温度8、3、-2℃对应的空气幕最佳送风风速分别为0.18、0.30、0.46 m/s。1.1 m高度面的空气速度分布以空调送风为主导,高速区出现在两储物柜中间位置,空气幕送风风速对1.1 m高度面的空气速度分布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洁净空间新型气流分布方式的机理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阻漏层概念的指导下,建立了1:1的模型。模型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上的预见,在高效过滤器不装在末端(如当层高不够时)而又有一定渗漏的情况下,新的末端将使室内含尘浓度降低50% ̄70%。计算机模拟计算表明了新型末装置的气流分布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